专题六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精.ppt
《专题六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精.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六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第1页,本讲稿共38页专题六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第2页,本讲稿共38页第3页,本讲稿共38页考点一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题的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解答这类题时,一般需要学生很好地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的原理和实验的一般步骤,具备较好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及其制备原理、变化规律等,要全面了解实验方案设计考查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思路方法。1主要考查类型(1)制备型实验设计;(2)性质型实验设计;(3)验证型实验设计;(4)开放型实验设计。2实验方案设计原则(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2)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
2、实可行,所用药品、仪器、装置安全可靠。(3)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防范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4)简约性: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操作简便、装置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第4页,本讲稿共38页3解题思路和方法(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给信息。(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4)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而又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第
3、5页,本讲稿共38页考点二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评价的内容(1)科学性:反应能否发生,即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严密;(2)简约性:操作是否简便易行、优化,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3)可行性:所有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4)安全性:操作是否安全可靠;(5)注意环保:反应过程是否节能与环保;(6)要有创意:操作更简单,实验误差更小。2熟悉解题的一般步骤明确目的确定实验原理评价实验方案的优劣(或可行性)提出改进建议(依题意解答)。第6页,本讲稿共38页考点三解题方法
4、技巧点拨实验的考查在中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实验可以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由于实验具体内容的确定性,现在的中考就注重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猜想是否合理,方案设计是否节约、环保,实验态度是否端正,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这样就使得实验题的综合性增强,新颖性增大。解答此类题首先应具备扎实的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懂得操作的一般步骤和原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制备原理和变化规律。同时读懂题,明确实验目的,充分利用题中所给信息(如装置、药品、题干中描述的目的等),分析题意做出相关的猜想(假设),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的程序,再分析现象得出相关的结论。解答实验题还应具备整体、全局意识,即审题时要先统观全
5、局。第7页,本讲稿共38页第8页,本讲稿共38页 例1(2012山西)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第9页,本讲稿共38页第10页,本讲稿共38页解析:此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据此不能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这一条件;B中只能说明铁钉在与水和氧气接触时生锈,只与水接触时不生锈,由此并不能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共同存在,要证明这一点,还需要补充铁钉只与氧气接触观察能否生锈的实验;C中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10%的H2O2溶液应比5%的H2O2溶液分解速率快,但事实上加了MnO2的5%的H2O2溶液分解速率更快,从而证明了MnO2对反
6、应速率的影响;D中两个实验所用的溶质和溶剂都不同,不能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答案:C方法总结方法总结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哪些实验因素影响实验的设计,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11页,本讲稿共38页 例2(2012梅州)现有银、铜、铁三种金属,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三个实验:.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1)实验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的方法检验。(2)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
7、操作和现象)_。根据以上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3)将银、铜、铁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_溶液中,即可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第12页,本讲稿共38页(4)将铜片加热,铜片表面变黑。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此黑色物质是氧化铜。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剪下一片变黑的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溶液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_色第13页,本讲稿共38页解析:(1)氢气能够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火焰,所以用点燃法进行检验即可。(2)将铁片浸入稀硫酸中能产生氢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将银片浸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说明银排在氢的后面;将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8、,说明铁比铜活泼,但铜和银不能比较,所以将铜丝浸入硝酸银的溶液中,铜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3)金属与盐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金属与盐不反应说明金属排在盐中金属的后面,所以加入的盐溶液应该位于两种金属之间;由于铜在中间,所以两种金属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即可。(4)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加入稀硫酸:如果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全部消失,露出红色的铜,溶液变为蓝色,说明是黑色物质是氧化铜。答案:(1)FeH2SO4=FeSO4H2点燃(2)将铜片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取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合理答案均可)FeCuAg(3)CuSO4
9、或CuCl2、Cu(NO3)2等(4)稀硫酸(或稀盐酸)蓝方法总结设计实验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采用“中间金属两边盐”或“两边金属中间盐”的方法。第14页,本讲稿共38页 例3(2012自贡)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1)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甲_;乙_。(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填“甲”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第15页,本讲稿共38页第16页,本讲稿共38页第17页,本讲稿共38页第18页,本讲稿共38页第19页,本讲稿共38页专题训练第20
10、页,本讲稿共38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2012株洲)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第21页,本讲稿共38页解析:未打磨的铝条表面有氧化铝,因为氧化铝与硫酸铜溶液不反应,因此无变化;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即氧气具有助燃性;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CO具有还原性;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溶液温度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但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B第22页,本讲稿共38页第23页,本讲稿共38页解析:把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收集到水雾,只能验证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故B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六 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精 专题 实验 设计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