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第三章精.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格心理学第三章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第三章精.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第三章第1页,本讲稿共24页3:对人类动机在时间上归因的观点不同,Freud持因果论观点,用过去经验解释人格,荣格倾向于目的论,强调个体心理潜能的指引作用,以及生活契机的重要性。4:人格动力学不同.Freud 强调冲突的重要(冲突焦虑释放)Jung强调统合、均衡的重要作用(解决冲突应选择较弱的第三种活动)5:对人性态度的不同。Freud是悲观论,而Jung则是乐观的老年期是人格发展的最后阶段,不应回首而应向前看.第2页,本讲稿共24页二、荣格理论的人格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 1:意识自我(conscious ego)自我就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一切心理活动,如思维、记忆、情绪和知觉 2:个人
2、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包括一切在个人经历中曾经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和遗忘,或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那些属于阈下知觉的东西,类似“前意识”情结(complex):富于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和思想.无意识情结占用了大量心理能量,干扰正常活动和记忆。影响心理发展证明:“语词联想测验”,情结指示词,情结越强,异常反应越大。第3页,本讲稿共24页 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是Jung理论的核心.它是自远古以来祖先经验的储存,每个民族成员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原始意念是由遗传而来的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倾向性.每个时代中的每个成员都经历过
3、的经验,如出生、死亡、太阳、母亲等都有相应的原始意象,并且代代相传,决定人的反应倾向性。原始意念(archetypes):1)人格面具(persona):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角色以及他对此角色的理解第4页,本讲稿共24页2)阴影(shadow):指人本性中代表兽性的象征,在集体无意识中通过人类祖先遗传而来,是心灵中最黑暗、最深入的部分3)阿妮玛(anima)和阿妮姆斯(animus),帮助男女了解和交往 anima-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 animus-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向 4)自身(self)精神中协调其他部分的结构,目的是达到人格的统一和完整,获得自我实现.自身是人格的核心.第5页
4、,本讲稿共24页三、心理类型 1913年首次提出两种心理类型:内倾和外倾。1:定势(attitude):指力比多的运动方向,向内-内倾;向外-外倾 2:思想机能(functions of thought):个人理解内外部刺激的典型方式。1)感觉 2)思维,3)情感,4)直觉 每人常表现出一种机能和一种定势占优势,而其他处于无意识中,形成了8种心理类型.(测量量表:梅彼类型量表,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第6页,本讲稿共24页 1)外倾思维型2)外倾情感型3)外倾感觉型4)外倾直觉型5)内倾思维型6)内倾情感型7)内倾感觉型8)内倾直觉型第7页,本讲稿共2
5、4页第二节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的个人心理学与Freud的分歧:对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引起自卑的补偿是人格的原动力,而非力比多.每个人都具有努力追求优越的潜能.1:寻求优越 每个人生来具有自卑感,这标志人生已开始就要为克服自卑感而抗争,这种抗争叫做寻求优越.人越自卑,寻求优越感的要求就越强烈 过度自卑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无助感)第8页,本讲稿共24页 自我调节好的人是通过公众利益表达他们对优越感的寻求.自我调节差的人是通过损人利己来寻求优越感的.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两类父母行为导致人成人后产生人格问题:溺爱(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问题:剥夺独立性,引起更强
6、自卑感 忽视(过少的关注、放任)问题:冷酷、怀疑、不懂爱,人际关系差3:出生顺序 头生和末生儿童受溺爱,自卑感 强,依赖;老二最好第9页,本讲稿共24页第三节 艾里克森(Eric Eriksen,1902-1994)的 自我心理学 一、自我的概念 自我是人格的一个独立部分,其作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自我认同危机:人在缺乏自我认同感时体验到的混乱和失望。出现时期:青春期,社会动荡,战争威胁,政治更迭,家庭危机等 二、生命周期的人格发展 Freud认为人格是出生最初几年形成的,Eriksen认为人格的发展是毕生的。有8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10页,本讲稿共24页婴儿期(0-1岁
7、)-信任不信任学步期(1-3岁)-自主性害羞和怀疑儿童早期(3-6岁)-主动性内疚小学期(6-11岁)-勤奋自卑青少年期(12-20岁)-自我认同感-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20-24岁)-亲密孤独成年期(25-65岁)-抚育后代停滞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完善失望第11页,本讲稿共24页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 新生儿处在周围人的慈爱中。是否得到了充满爱的照料、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啼哭是否得到了注意,都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格发展。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儿童,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它是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对自己的信赖。这样的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人们是充满爱意的,是可以接近的。从小没有得到充分关爱和照
8、顾的孩子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不信任感。这些儿童在一生中对他人都会是疏远的和退缩的,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人。第12页,本讲稿共24页学步期(1-3岁)自主性对害羞和怀疑一岁以后的儿童想知道:我能做什么?外界的哪些东西是我能控制的?外界的什么东西控制着我?他们常常要试试自己的能力大小。形成了自主性的儿童,觉得自己是独立的,善于自我表现,富于自信心。父母过度保护会阻碍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会产生害羞和怀疑感。在大人谈论自己时用手捂住脸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儿童。此阶段儿童产生的自我控制感是自由意志的开始。具有较强自主性的儿童,在以后生活中,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格 心理学 第三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