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
《最新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定远育才中学定远育才中学 20192019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地理试题高二地理试题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读我国部分地区沿 1065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1. 1 月份地气温高于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地A. 海拔较低 B. 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 森林覆盖率高 D. 受冬季风影响较小2. 图中地所属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答案】1. D 2. B【解析】试题分析:1.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2、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读图可知,1 月份地气温高于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地纬度较低,冬季风长途跋涉到达此地,再加上沿途受到山脉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故该题选 D 项。2.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的纬度是 31N,位于秦岭 34N 的南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属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选:B考点: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我国主要的山脉、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的定位。- 2 -【名师点睛】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1 月份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自然带和气候类型一一对应,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亚热带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带。掌握我国气候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下图是沿 20N 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 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类型相同 B. 雨季时间相似C. 主要经济作物相似 D. 河流流
4、向相似4. 乙所在地区的东、西沿海对比,其东部沿海( )A. 受冬季风影响大 B. 受夏季风影响大C. 雨季降水量大 D. 不受东南季风影响【答案】3. B 4. A【解析】试题分析:3. 甲地以高原为主,乙地以山地为主,A 错;甲地、乙地都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相似,B 正确;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乙地主要经济作物是天然橡胶,C 错;甲地很少南北流向河流,乙多为南北流向河流。故选 B。4. 乙地形区位于中南半岛,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北部地势比较低,少高大山脉,受冬季风影响大西部沿海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A 正确。东西两岸受夏季风影响差别不大,雨季降水量差别也不大,东部也受西南季风
5、影响。故选 A。【考点定位】南亚和东南亚地理特征。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该跨国公司决定在中国和印度投资建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5. 选择在中国和印度建厂的主要原因是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水源、动力充足 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 市场前景广阔A. B. C. D. 6.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其根本原因是A. 两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不同B. 两国的地形构成不同C. 两国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D. 两国的农业结构不同【答案】5. C 6. B【解析】试题分析:5. 读图,根据图示信息,
6、该产品在发达国家的普及率高,发展中国家普及率低,可能是技术指向型产品,不会是原料指向型产品,不需要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错。与图中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印度水源、劳动力没有明显优势,错。中国和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对。且该产品的普及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故具有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对。C 对。6. 印度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其根本原因是两国的地形构成不同,中国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印度的地形特点是平原面积较大,B 对。两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两国的水热组合状况、两国的农业结构不是耕地面积大小的形成原因,A、C、D 错。考点: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世界主要的国
7、家概况。【名师点睛】要利用材料的基本信息,注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的差异,并能结合中国和印度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4 -7.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是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 T 业基地8.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答案】7. D 8. B【解析】7. 图中两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山西能源基地和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我国山西能
8、源基地城市化水平较低,水资源不丰富;两个区域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 正确。8. 两个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D 正确;扩大销售市场和完善交通不会解决环境问题;两区域都没有严禁矿产资源的开发。【点睛】对于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可按照下表记忆: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5 -9. 此时,c 点的气温大约为A. 0.6 B. 1.8 C. 2.5 D. 4.6 10. 沿上图中 ab 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A. B. C. D. 11. 下列有关 3S 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用
9、 GPS 和 RS 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估算B. 运用 RS 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C. 运用 GIS,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D. 运用 GIS 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答案】9. B 10. D 11.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图的判读和地理信息系统,学生要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熟悉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和地理信息技术。9. 从图中可以读出雪线大约是 2500 米,气温大约是 0,根据气温上升 1000 米下降 6可以推算出 C2200 米的气温为 1.8 ,选择 B。10.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 ab 大约在 2200 米,山峰高度在 2500-2600 米,湖面在 22
10、00-2300米,再结合地形的起伏可以判断 D 正确。11. 运用 GIS 和 RS 可以对城市土地利用率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估算,GPS 主要是定位和导航,A 错;运用 RS 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B 对;GIS 只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 GIS,不可以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C 错;运用 RS 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遥感信息,D 错。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12. 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
11、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C.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 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13. 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 青海省 B. 四川省 C. 广东省 D. 河南省14.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答案】12. A 13. D 14.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循环经济和地理信息技术,学生要学会分析循环经济图,并且掌握循环经济意义,熟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2.
12、 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资源,并且物质循环利用,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增加生产环节,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选择 A。13. 该循环经济是以玉米种植为核心的,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种植区。青海省、四川省、广东省玉米种植少,选择 D。14.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遥感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实时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灾害出现的范围,并预测灾害发展趋势,选择 B。- 7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
13、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竣工后年调水量 15 亿立方米左右。读下图“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15. 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A. 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B. 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C. 需修筑的隧道长,难度大,造价高D. 水源地污染严重16.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彻底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B.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 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D. 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答案】15. C 16. D【解析】试题分析:15. 水源地可调水量充足;调水线路主要在秦岭南侧,气候湿润,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量并不很
14、大;汉江水源地工业较少,无污染;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为秦岭,引汉济渭工程需凿通秦岭,工程量大。16. 引汉济渭工程只能缓解渭河平原水资源紧张状况;可能使渭河平原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引起土壤盐碱化;武功段在渭河的上游河段,引汉济渭工程对武功段的径流没有影响;引汉济渭工程,能缓解渭河流域的水资源不足现象,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8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 ,完成下列问题。17. 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B.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18. 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
15、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 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B. 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C. 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D. 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19. 甲区域北部以畜牧业为主,乙区域北部以种植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 B. 地形 C. 水源 D. 土壤【答案】17. B 18. C 19. A【解析】17. 甲区域为德国,乙区域为我国湖南省。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8. 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
16、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19. 甲区域北部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而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多发展乳畜业;乙区域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多发展种植业。读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9 -20. 若水库大坝再加高 100 米,该地区四村庄有可能被淹的是A. B. C. D. 21. 关于图中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A. 支流甲河画错了 B. 村庄在村的东南方向C. 乙河水流向西北 D. 村庄比气温理论上要低 0.6【答案】20. C 21. A【解析】试题分析:20. 从图中看,大坝位于海拔 100 米高处,若大坝再加高 100 米,大坝就建在了 200
17、米等高线上,村庄可能被淹没,C 正确。位于大坝的下游,不可能被淹没,A、B 错。地海拔较高,被淹没的可能性小,B 错。21. 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甲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流,A 正确。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村庄在村的西北方向,B 错。河流由高向低流,乙河水流向东南,C 错。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村庄比海拔低,气温理论上要高 0.6,D 错。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2016 年 12 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 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
18、市安装 57 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完成下面小题。22. 河道水质 App 的推出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 )A. 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B. 提倡公众参与C. 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D. 转变发展模式23. 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污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寻找排污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 GIS 和 VR B. GPS 和 RS C. RS 和 GIS D. GPS 和 VR【答案】22. B 23. C- 10 -【解析】22. 根据材料可知河道水质 APP 推出主要是为了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因此,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提倡公众参与的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19 年高 地理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新版 人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