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给我们的启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给我们的启示.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 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启发式教学应重 导而非牵 启发 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 释,就使称为 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 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
2、了 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 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 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但也存在导而牵的误区,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师扶着学生走路,不肯放手,只满足课堂上就某一具体问题的 师生对答方式,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内,客观上限制了学生的求异 思想和创造性。第二,不教点金之术,即不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只能顺其意,而未能继其志。针对这种现象,我
3、认为在数学教学时应采取思路教学,采取大处导,小处启 的策略,运用提纲契领 分析 综合的方法训练学生,把教 材思路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新思路。例如在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 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 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 的结 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一、复习:笔算,67$,167X28 二、试算:167X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 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 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
4、良好的基础。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 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 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 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 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 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 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 启发和学生的 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 人成功 是符合求学者
5、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 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 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 苦学 变为 主动有趣的 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 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在教学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 15 支铅笔,卖出 9 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 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
6、 出 159=6;有的把 15 分成 10 和 5 先算 109=1,再算 1+5=6;有的把 9 分成 5 和4,先算 15 5=10,再算 10 4=6;有的先算 15 10=5,再算 5+1=6;有的想 9+()=15,因为 9+6=15,所以 15 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 准和 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 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 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
7、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 启发点的优化。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 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 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 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 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 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与长方
8、形的关系。教学时,在复习了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用出示下列图形:宽 高 长 底 接着提问:(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3)底与长,高与宽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会怎样?(4)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数 方格和割补证明这两个图形重合,从而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以上启发点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启发点充分起到了迁移作用,使学生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然轻松 的掌握了新知识,实现自主学习。二是要 巧,在学有困难学
9、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 跳起来摘果子 力 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 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 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 面蕴涵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 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 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 中断 偏离 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 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
10、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 2 和 5 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 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 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能?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 最简分数.可见,课 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 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正确处理好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关系 有人认为:启发式教学符 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大力提倡,讲授式教学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应全盘否定,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人们一方面全力肯定
11、启发式教学而又理解不深,操作 不透。另一方面极力否定讲授式教学而又在时刻不由自主地动用。其实,启发式 教学是适应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而产生,在培养人才低效的同时却在因材施教上 占有优势。讲授式教学自古有之,尤其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之 后,这种教学形式普及了全世界。在即将步入 21 世纪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 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客观要求学校教育必须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启发式教 学。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 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 的需要。下面试以 三角形的面积 为例来说明。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
12、计算之前,必须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图形、分类,三角 形的底及对应的高。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所以通过讲授式教学方式让学 生掌握,为学习三角形面积打下基础。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就要引导以学 生自己探索为主,贯彻启发式教学。1、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的?得出要把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 转化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2、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饨角 三角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3、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与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平行四 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然后得出:任意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 形面积的一半,进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二
13、底 辭吃.从中可以发现,通过学生动手 操作,主动探索,加上教师的有机讲解、辅垫,学生轻松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当然,要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还要注意学习者的理性水平与教学模式的匹配 原理。一般来说,较紧密的模式结构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而松散 的模式结构则最适合处于理性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当然,每个模式都可以修正,提高或降低结构的松紧,以使模式适应学生进行最佳学习的那个理性水平。以上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实例,就属于探究类教学模式,经过教师的修正,结构紧 密程度属于中,匹配的理性水平是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的理性水 平较高时,可以合并上面教学实例中的 1、2、3,让学生自己探索,割拼转化,推导公式。启发式教学的宗旨是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只有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的有用之才。我坚信,坚持启发式教学,一定会给素质教育的阵地带来勃勃生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