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9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公元前 331 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阿富汗境内) ,在那里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 。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在埃及的尼罗河口)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在东方,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建成了一个政治文化一体化的世界。在这两个世界中间,横亘看从小兴安岭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一系列隆起的大山,像一道由雪峰和高山组成的天然屏
2、障,只有一些险隘的山口,维持着两个世界间微弱的交通。中华国由秦入汉后,开始向西北扩张,一直扩张到中亚。于是,两个世界中心长安和罗马,借助丝绸之路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沟通。此后就是漫长的 20 个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再也没能在旧址上重建,而中华帝国则由秦汉、隋唐、宋元,一直到明清,其间虽有阶段性的分裂动乱,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思想一贯,则是现实中的常态。从张骞出使西域到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这 20 个世纪是“世界走向中国”的时代。 。如果说秦汉帝国只是当时世界的两个中心之一,那么后来的盛世大唐则是当时世界的中心。罗马帝国衰败以后,再也没有复原,而秦汉帝国的遗产被完整地继承下来。经过近四个世纪的战
3、乱之后,隋唐重新统一了中华,在秦汉帝国的版图上重建了一个胡汉混血的世界帝国。长安再次成为世界之都。于是,四邻番邦归附贡献,万里商贾远来贸易;波斯的流亡贵族、大食的商人教士、日本的留学生、东非或爪哇的“昆仑奴”和睦居住在同一座都市里;吐蕃的马匹,阿拉伯的鸵鸟,天竺的孔雀,波斯的铜器,爪哇的犀牛,高丽的贡纸,井然陈列在同一处市面上;佛教徒、道教徒、景教徒、摩尼教徒、拜火教徒与前来避难的伊斯兰教徒在毗邻的寺庙里相安礼拜。作为帝国之都的长安,有世界胸怀与气象。大唐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文治武功的影响,西到印度,东及朝鲜、日本。西北的大山被翻越,征战、和亲、贡纳,贸易将大唐文明远播到吐蕃与波斯。中华文
4、化在东亚传播,由中国而朝鲜、日本,由越南而南洋诸岛,华夏文化圈到唐代基本形成。公元第一个千年,整个东亚东南亚都经历了一个“华夏化”的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国家与民族、战争与敌意的“华夏文化圈” 。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共同的价值基础。汉字为这个文化共同体提供了语言基础,建立在儒学科举、唐朝律令、- 2 -汉传佛教基础上的共同的政教制度,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了一个代代表着当时最先进文化的“华夏文化圈” 。(摘编自彭艳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光明日报2017 年 07 月 08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
5、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纪元前后罗马帝国与秦汉帝国先后分别成为世界的中心,二者之间只有微弱的联系。B. 从秦汉到明清,中国始终保持着华夏一体化世界,保持了广土众民,天下一统状态。C. 盛唐成为世界中心后,长安是世界之都,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商人、物产及所有宗教。D. 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中国创立了华夏文化圈,是此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对比了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崛起的方式及过程,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B. 第一段按照时间顺序。阐述了世界文明中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的过程,思路清晰。C. 第二段论证“大唐是世界的中心”这一观点,运用
6、了大量具体的实例,增强了说服力。D. 文章的写作思路遵循时代发展的脉络,符合了历史规律,使论述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种文化只有不断融合、吸收别国文化,才能不断强大,才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B. 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使大唐成为当时的世界中心。C. 世界文化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有产生与衰亡的过程,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长久保持。D. 中华文化有过令人自豪的繁荣时期,为世界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答案】1. D 2. A 3. B【解析】1. 试题分析:A 项, “只有微弱联系”只是初期;B 顶, “始终保持着
7、华夏一体化世界”错;C 项, “所有宗教”错。2. 试题分析:“对比崛起方式及过程”锚错,文章并没有对两种文明进行对比。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所以考核结构难度不会太大,这样为命题提供了较好的条件,考核时把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核,有时是思路出现错误,有时是文章的内容出现错误,但以文章的思路出现错误为主,主要是各段之间的关系和一段内各句之间的关系。答题时首先明确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情况论述类文章的结构都是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主要是并列式或层进式,这样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基本都要明确观点。段内各句的关系一般为递进、转折、因果、释说、并列等,注意找到文章的关键
8、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此题选项 A 没有两种 思路的对比。- 3 -3. 试题分析:原文是说“儒家思想的价值基础、汉字语言基础及科举等政教制度”不是大唐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只是“为这个文明创立了统一的制度体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不速之客梁晓声(1)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 1985 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教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2)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玩几天吧!(3)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9、4)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5)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6)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7)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 。别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是七八年!(8)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的像双胞胎。但去年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
10、去探望一位“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9)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一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钟,是可以叙叙父子情的。队友们一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4 -(10)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
11、一次。领导当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最后交给我小侯遗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11)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是我啊!(12)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13)后来我们就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 “父亲”似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14)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
12、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了完成这一项任务的(15)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16)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17)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
13、该了却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元线,就节省几元钱吧!(18)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19)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一九八九年(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他” ,但作者并没有给“他”一个具体的名字,颇具匠心,强调了- 5 -主人公的平凡,凸显了“他”所代表的普遍意义。B. 去见小侯父亲之前领导交给 “他”小侯父亲照片的细节,看似闲笔,其实它是情节发展的关键,否则, “他”和父
14、亲无法见面。C. 文中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或用来表现石油工人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用来表达“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D. 作品完成于 20 世纪 80 年代,通过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赞扬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5. 小说以“不速之客”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 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在情节设计上,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 “不速之客”略带贬义,而文中的“他”厚道热情、乐于助人,这样使读者形成理解上的反差,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
15、。 6. 1)情节特点:出乎意料:小侯是假的,父亲也是假的;他们都发现对方的假之后,还愿意再假下去。符合情理,小侯父子为国家建设献出生命。感到了“他”和老孟,再加上中国人对亲情的传统认识,所以“他”和老孟愿意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2)艺术效果:这样的情节安排表现出平凡的石油工人伟大的家国情怀。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旨更明确。【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 项, “多次使用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说法有误,只有最后“我”拿出蜂王浆的言行才从侧面表现出“我”对石油工人的敬仰之情。5. 试题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
16、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小说故事内容主要是“不速之客”讲述的,在结构上,“不速之客”是整个事件的串联着,故事又围绕“不速之客”展开。从人物形象的表现角度看, “不速之客”代表着普通的石油工人,从主旨角度看,两个石油工人冒充父子关系的故事,展现了石油工人特有的奉献精神和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不速之客”这个标题非常具有吸引了,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6. 试题分析:文章在情节的设置上具有戏剧性,跌宕起伏。在故事中,巧妙设置了“父子”均是冒充者来相会的情节。本已是冒充牺牲的小猴去车站见久别的父亲,却万万没想到“父亲”也是别人冒充来的。这样的情节
17、出人意料,但细想起来又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非常有- 6 -利于小说主题的表现。同时,这样的情节又极富戏剧性,波澜起伏,具有感染力。点睛: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此题主要从前后文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要实现移动支付,除了一部能联网的移动终端以外,还需借助移
18、动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银行提供线上支付服务,然后借助移动支付平台,商户给买家提供一定的商品或服务。移动支付常见的使用方法有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等。短信支付是手机支付的最早应用,将用户手机 SIM 卡与用户本人的银行卡账号建立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用户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在系统短信指令的引导下完成交易支付请求,操作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扫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新一代无线支付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指纹支付即指纹消费,
19、是采用目前已成熟的指纹系统进行消费认证,即顾客使用指纹注册成为指紋消费折扣联盟平台会员,通过指纹识别即可完成消费支付。(摘编自2016 移动电子支付调查报告 )材料二:(一)2015 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 7 -【注】每一个被调查者都可选择多种支付渠道。(二)2015 年中国消费者支付渠道选择倾向(材料来源于 2016 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材料三:从 2015 年末微信、支付宝的红包大战,到杭州 5000 辆公交车移动支付全覆盖、成都地铁全线启动移动支付,再到成为 2017 年高考作文关键词移动支付这一全新的支付手段正以燎原之势,悄然改变着中国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
20、付市场, “80 后” “90 后”是移动支付的绝对主力,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尝试手机购物。而更年轻的一代,也正在加入试水。西南财经大金融与支付研究所所长帅青红认为,大部分欧美国家经历现金时代、票据时代、银行卡时代后才能进入少量现金时代。而中国得益于智能手机、4G 网络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广泛覆盖,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到少量现金时代。四川广元电信渠道客户经理翁俊介绍,2013 年智能手机开始大幅降价,成为顾客首选,如今店内便宜的智能手机只需 400 元便能买到,原来的老年机客户群体也因为需要移动支付,- 8 -而更多地选择购买智能机。与此同时,考虑到不是所有家长都愿
21、意让孩子使用手机,深圳一网络公司还研发了可以移动支付的儿童手环。目前该手环正在长沙试运营,儿童可通过手环消费,家长也可以通过手环发放零花钱。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进一步加速了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微信在每天三个不同时间段发放 500 万份移动支付鼓励金,支付宝将其推出的付款奖励金形容为“无现金生活的小惊喜” ,中国银联也推出了“62 狂欢优惠节”来抢占阵地。四川省居民消费研究会理事王裕国指出,移动支付拓展了互联网进入居民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已领跑全球,国家还需要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防范相关金融风险,更好地迎接这场变革。(摘编自移动
22、支付成燎原之势老中少跑步进人“无现金生活 ,2017 年 6 月 29 日中国新闻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在常见的移动支付方式中,短信支付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因而备受用户欢迎;指纹支付由于采用了成熟的指纹系统,其支付环境最为安全。B. 根据材料二可知,2015 年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可穿戴智能设备支付、刷卡支付和现金支付中,前两者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C. 在消费者支付渠道选择倾向方面,2015 年中国有超过 60%的消费者选择移动支付,选择互联网支付的仅有 32%,由此可见,人们更倾向于移动支付
23、。- 9 -D. 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近年来,我国手机支付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影响。E. 帅青红认为,中国与大多数欧美国家相比,之所以能够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少量现金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9.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移动支付又快又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7. C 8. BC 9. 电信部门及商家应进一步促进智能手机降价、普及,更大范围扩大 4G 网络的覆盖面。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研发新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可以移动支付的儿童手环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应积极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加速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普及,比如微
24、信的移动支付鼓励金等。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防范移动支付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更好地为移动支付保驾护航。【解析】7. 试题分析:C 该项缺少扫码支付的关键环节,即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8. 试题分析:A.“备受用户欢迎”说法无依据, “其支付环境最为安全”主观臆断。D.“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夸大其词,由材料三可知应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E.原文是说“得益于智能手机、4G 网络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的广泛覆盖,让中国实现弯道超车 ,直接从现金时代进入到少量现金时代” ,选项缺少“智能手机” ,这一影响要素。9. 试题分析: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五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