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教学设计.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 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 米=100 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2、单元教学重点: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 米=100 厘米。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单元教法设计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第一课时: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1、认识长
3、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第三课时: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四课时: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 米的实际观念。教
4、学难点:建立 1 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 1 米=100 厘米。第四课时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分课时作业布置第一课时:做一做第 1、2、3 题第二课时:练习一 13 题,第 6 题做在课本上。第三课时:练习一 4、5 题。第 8、9 题做在课本上。第四课时:练习一第 7、8、10 题,填在书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5、。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步骤: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
6、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 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 把小刀长,都是 5 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3)单项练习
7、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 1 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 2 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 3 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安排作业:略-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
8、: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明确目标.教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用的课桌桌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形。教师:对,长方形有几条边?学生:四条边。教师:学校还想买一些这样的桌子,那我们就得知道这桌子有多长,有多宽,你们愿意帮老师量一量这桌面的大小吗?我们今天将完成哪些任务呢?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会估量物体长度.二、自主探索,质疑问难。1、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教师:用什么来测量呢?学生:用尺子。教师:可是,我们的尺子留在教室里了,怎么办?不用尺子,你能不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测量出桌子有多长,多宽?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汇
9、报交流:1、用手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手长)2、用铅笔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长)3、用铅笔盒测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铅笔盒长)4、用书量。(到黑板上来演示,表明是几个书长)三、展示成果,构建网络.1、学生分小组测量桌子的长和宽。要求:开动脑筋,多想办法 分工明确,注意合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可以写字,写拼音,也可以用图表示。量一量桌子看一看,谁用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巧妙?学生测量。(10 分钟)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发现典型数据。2、学生展示。3、用尺子测量一下桌子的长,看看有什么结果。学生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测量时的小错误)教师:
10、谁来汇报他们组测量的结果?学生 1:长是 80。学生 2:长是 24。教师:怎么用尺子量,得数还是不一样?哪个对呢?学生很快发现软尺有两面,两面的刻度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辨认软尺两面的刻度的大小,并让学生估量 1 厘米和 1 寸两种长度单位和自己手指的粗细的对比。教师:要想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都用厘米(或寸)刻度的一面来量。教师:那我们现在就统一用厘米的一面来测量桌子的长和宽。学生测量。教师:哪一组说出你们的测量结果?学生:桌子长 80 厘米,宽 30 厘米。(56 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四、总结延伸:教师:现在我特别清楚我要买多大的桌子了,长 80 厘米,宽 30 厘米
11、。用同一种刻度的尺子测量很方便。厘米是现在世界上尺子最常用的刻度.人类发明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之前,就像我们开始测量桌子的长、宽时使用的方法一样,利用手拃、步伐或身边物体的长度做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至今,在人们没有带尺子的时候,仍然会这样估测物体的长度,例如妈妈给孩子买衣裤或鞋的时候.疑难问题解决办法1、因为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争购减起来的,因此,在教学是应该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3、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
12、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者:姬王小学田茂庆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2、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
13、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测量统一长度(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2、(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同学们,别针、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 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分组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小组讨论汇报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
14、的长度.小组操作,教师巡视。(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 个别针长、铅笔盒是 5 把小刀长,都是 5 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小组讨论。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汇报测量结果练习1、做一做第 1 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 2 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3、做一做第 3 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
15、么?安排作业:略-反思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 P1、2,例 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
16、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
17、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 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
18、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 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
19、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本单元共安排了 4 个例题。例 1统一长度单位例 2 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 3 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 4 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1统一长度单位。(1)例 1。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 1 角硬
20、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 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 5 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 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 15 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 5 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
21、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例 1 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可以让学生按教材介绍的方法去量数学课本的宽,4 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 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这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
22、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看到,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第二步,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或用“一等去量桌子、铅笔盒、剪刀等物体的长度,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 5 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 5 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 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
23、却 5 把小刀长?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2)例 1 的“做一做”。第 1 题,将5 种蔬菜,左端对齐,横放在 5 个竖排的隔层中,隔层下面横排着 5 个,让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那么长.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格子的竖线比一比。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这里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
24、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第 3 题,是用长、宽、高都是 1 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测量的方法类似第 2 题,只对着所量物体的左端摆放 1 个正方体,而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教学时,如果学生看图估测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正方体实物进行实际测量.在用实物进行测量时,无论是用一个一个摆放实物的方法,还是用一个实物一次接一次测量的方法,开始测量时,都应提醒学生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2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
25、厘米。前面教学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已经引出统一的长度单位正方体(1 立方厘米),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教材由此引出厘米尺,并在尺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 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 厘米。在此基础上,教材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材先出示一个图钉,通过测量,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以帮助学生看到 1 厘米的大致长度.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1 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
26、。在引出尺子时,教师应说明发明尺子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尺子的作用。在认识厘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尺子,帮助学生认识尺上的刻度及实际长度。然后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先让学生量一量图钉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表象。然后让学生量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 厘米,巩固 1 厘米的表象。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活动,如用手势比划 1 厘米的长度,闭眼想 1 厘米的长度等,帮助学生形成 1 厘米的鲜明表象。(2)用厘米量。例 2 通过量纸条的长度,教学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时,要注意说明量的方法:量时,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
27、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可以先示范。学生自己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视,加强个别指导。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桐淮小学 李志华【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 13 页和练习一的第 13 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
28、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
29、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 个曲别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3实践活动。(1)处理第 2 页“做一做”中的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2)处理第 2 页“做一做”中的第 2 题.(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
30、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3)处理第 2 页“做一做”中的第 3 题。(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1认识尺子。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 1 厘米有多长。(电脑演示从 0 到 1 中间的长是 1 厘米)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 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小组活动)统
31、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浓江学校二年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 页。学情简析:在生活中,学生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还不太清楚.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情感目标: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
32、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
33、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
34、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 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 5 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 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 5 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 1 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
35、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 2 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 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引导总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测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