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孟子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_孟子的智慧读后感.docx
《2022孟子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_孟子的智慧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孟子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_孟子的智慧读后感.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孟子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_孟子的智慧读后感 孟子故事读后感(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孟子的才智读后感”。 第1篇:孟子故事读后感 孟子故事读后感 好词: 毋庸置疑、舍身取义、见义勇为、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不容辞、大义灭亲、心旷神怡、于心不忍、光明正大、郁郁寡欢、色厉内荏 好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权力来自人民,民权高于君权。 3彼以其富,我以无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 4人不是神,不行能不犯错,重要的是敢于承认错误并改正。 心得: 孟子这人了不得,是个开皇上培训班的人。但又因为脾气不好,皇上不听那一套,所以总是办不下去。和齐宣
2、王闹了一点小冲突,齐宣王召见,他却托病不见;大老远培训梁惠王,却说“讲讲仁义就好”。可是他又是气概磅礴地告知我们: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第2篇:孟子故事 孟子故事 第一课时 一事半功倍 原文: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 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注释: 万乘:万辆兵车,比方国家之大。 行:施行。 悦:宠爱。 解:解救。 倒悬:身体倒置,头部朝下。 事:指做事。 半
3、:指一半。 功:指功效。 倍:指一倍。 齐国人有俗谚说:“虽然有才智,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简单的。夏、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没有超过纵横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那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相互听到,始终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的。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熬煎的苦痛,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
4、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 点评:救民于水火之中,是一个国家国君的责任。仁政是世人所憧憬、众望所归的事情。在一个充溢正义、仁爱的国家里,百姓才能够安家立业。 二掘井九轫不及泉,犹为弃井 原文: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 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章句上 译文: 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假如挖井到七丈二尺深还不见泉水的话, 仍旧是一个废井。 注释: 有为者:有所作为的人,胜利的人。 辟若:似乎。 掘:挖。 九轫:轫,古代一种长度单位,九轫是指很深。 犹:仍旧。 弃井:不能用的井。 有一日,孟子看到一个人在挖井,已经挖了七丈
5、二尺,可又停下来不想挖了。孟子问他:“老兄,你怎么不接着挖了?说不定再往下挖一点,底下就会有水了。”这个人说:“我已经挖了这么深,也没望见有水,这里肯定没有水。”孟子听了就激励他说:“接着挖啊,不要放弃。你已经挖了这么深,在往下挖一点就会有水涌上来的。”可是那个人听也不听,扭头便走。他心里还是那个念头:这儿肯定没水。于是便扛着锹去另一个地方掘井了。孟子看了摇摇头感叹地说:“掘到七丈深,离水泉涌流只有一步之遥了,就这样放弃了,多惋惜呀?” 评点: 掘井人没有专一的目标,做事情也不能够持之以恒,总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这就告知我们,办任何事情,就像掘井一样,若不到泉水涌流出来便放弃不做了,就恒久不
6、会达不到胜利的彼岸。 其次课时 三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译文: 战鼓咚咚,交战起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奔逃,有的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下了。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而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呢? 注释: 填然:咚咚敲鼓的样子。 鼓:敲鼓。 接:(打仗的双方在大战场上)相遇。 曳:拖着。 兵:指兵器。 止:停止。 笑:讪笑。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中国有许多诸侯的王国。这些国家都实行合纵连横的计策,和远方的国家交挚友而去进攻离自己近的国家。斗争年年都有,这可苦坏了各国的老百姓
7、。孟子看到了这种状况,就确定去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去劝告那些好战的君主。有一天,孟子来到梁国,见到喜爱打仗的梁惠王。梁惠王听说过孟子很有才能,就对孟子说:“我不遗余力的治理我的国家,又专心爱惜我的百姓,为什么却不见这里的百姓增多呢?”孟子回答说:“大王这么喜爱打仗,我就拿打仗给您作个比方吧!打仗时战鼓咚咚,两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一场惨烈的厮杀起先了。厮杀的结果,战胜的一方弃盔丢甲,鬼哭狼嚎,飞奔着逃命。有一个兵士跑得很慢,只跑了五十步,往回看到敌人不再追逐自己了,就停了下来。他往前看,发觉有一个士兵已经跑了一百步远。于是就讪笑他说:你真是贪生怕死啊!,这个士兵这么做对不对?”梁惠王马上说
8、:“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惜你的百姓,可你喜爱打仗,斗争会让百姓遭殃。这与只跑了五十步的那个人是同样道理呀。” 点评: 这个故事是说那些爱讪笑别人的人,以小失败去讪笑大失败的人,两个人都失败了,虽然程度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即使小挚友取得了一点成果,我们也不应当傲慢和讪笑别人的。 四王顾左右而言他 原文: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译文: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注释: 顾:看。 言:说 有一天,孟子对齐国的国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个臣下要去楚国,将他的妻子和孩子托付给他的一个挚友照料。等这个人回来时,却发觉自己的妻子孩子在挨饿受冻,他应当怎样对待这个挚友呢
9、?”国王回答说:“应当和这个挚友断交。”孟子接着又说:“做官的人管理不好自己的属下,应当怎么办呢?”国王回答说:“应当把他撤职,不让他当官。”孟子说:“那假如国家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百姓不能华蜜欢乐的生活怎么办呢?”这个国王听到这话,不敢正对孟子,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扭过头去看他左右的侍从,说起别的事来了。 评点: 故事里的齐国国王在面对孟子的提问时,起先还能回答得井井有条。但后来却被孟子问到无法回答了,不敢看孟子。这是因为他没有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也不能说自己不当国王了,所以陷入了尴尬之中。这就告知我们: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情肯定要不遗余力的做好,不要等到老师或者别人问起来,觉得不好意思。 第三课
10、时 五人性之善,犹水就下 原文: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章句上 译文: 人性的和善,正似乎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和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注释: 善:和善。 犹:似乎。 就:靠近,接近。 婴儿一生下来,哇哇啼哭,这个小生命是没有坏心思的,也不懂得如何做坏事。人的本性就像是一天湍急的流水,虽然流水从东方开了缺口便向东流,从西方开了缺口便向西流,水诚然是没有东流西流的定向,但是它有向上或向下的定向。婴儿也是这样的,人的本性是向善的,人性的和善,正似乎水性的向下流。人没有不和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当然,拍水使它跳起来,可以高过额角。激水使它倒流,可以引上高山。
11、但这不是流水的本性,而是形势使它做出变更的的。一个人生下来之后,假如受到坏人的影响,也是可以使他做坏事的,人的本性也是有可能变更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评点:人的天性是和善的,小挚友在生活中遇到坏人坏事,千万不要以那些人和事为榜样,去做与自己和善的本性不符合的事情。 六慎汝所与 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孟子离娄下 译文: 逢蒙向羿学射箭,完全学会了羿的技术,他想到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于是杀害了羿。孟子知道了,说:“这件事羿也有过错。” 注释: 逢蒙,羿的学生,后背叛羿,帮助有穷国的相寒浞杀死了羿。 羿,传闻是古代有穷国的国君,以
12、善射著名。 尽:完全。 道:技艺。 惟:只有。 愈:超过。 罪:过错。 一个叫逢蒙的人向神射手羿学习射箭,当逢蒙完全学会了羿的技术后,他想到天下只有羿比自己强,于是就趁羿不留意,杀害了他。孟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这件事羿也有过错。”公明仪说:“羿怎么会有过错呢?他似乎没有错”孟子说:“过错小一点罢了,不能说没有过错。当时,郑国派一个将军子濯孺子去侵扰卫国,卫国就派另一个将军庾公之斯去追击他。子濯孺子在路上发觉自己被追杀,就担忧地说:今日我的病发作了,不能拿弓,我是必死无疑的了。又问给他驾车的车夫:追我的人是谁?驾车的人说:是那个庾公之斯。子濯孺子听说这样,兴奋地说:我能活了!驾车的不能理解,说
13、:庾公之斯是卫国擅长射箭的人;您反而说能活了,这是为什么啊? 子濯孺子说明说: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学的射箭,尹公之他是跟我学的射箭。我知道,尹公之他是个正派人,所以,他看中的挚友肯定也是正派的。不久,果真庾公之斯追到跟前,说:先生为什么不拿弓?子濯孺子说:今日我的旧病发作了,无法拿弓。庾公之斯说:我向尹公之他学习射箭,尹公之他是向您学习射箭,我实在不忍心用您传授的技术反过来损害您。但是今日国君交付我来追击你,我不敢不照办。说完,他便抽出箭来,用力在车轮上敲掉箭头,射了四箭之后返身回去了。” 评点: 逢蒙学会了羿的技术却用来应付自己的老师羿,庾公之斯知道自己追杀的人正是自己老师的老师,他就网开一
14、面。正派的人要用正派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才是真正君子的作为啊。 第四课时 七口之于味,有同嗜焉 原文: 故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 译文: 所以理义使得我心里兴奋,正和猪狗牛羊肉合乎我的口味一样。 注释: 故:所以。 悦:使人兴奋。 犹:似乎。 刍豢:古时指牛羊猪狗一类的动物。 口:口味。 环境是可以影响和变更人的。在丰收的年头,少年子弟多半懒散,而在灾荒年头,少年子弟多半强暴,这不是天生资质不同,而是因为环境造成的。拿大麦来打比方吧,播种,耕地,假如土地是一样的,种植时间一样,便会蓬勃地生长,最晚到夏至的时候都会成熟了。即使有所不同,也是由于土地的肥沃或者贫瘠的差别,雨水的多
15、少,人力的勤劳或懒散的原因。所以一切同类的十五,都大体相同,圣人也是我们的同类。古时有一个叫龙子的人曾经说过,不看清脚的样子去编草鞋,我知道不会变成筐子。这是因为各人的脚大体相同。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古时一个叫易牙的人就摸准了这一嗜好。假如人人对于味道的喜好不同,为什么当时天下的人都追随着易牙的口味呢?耳朵也是一样的,一讲到声音,天下都期望做到师旷那样,这就说明白天下人的听觉大体相同。眼睛也是如此,一讲到子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他漂亮。不认为子都是美的,那是没有眼睛的人。所以说,口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容色,有相同的美感。谈到心,就独独没有相同之处了吗?
16、心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是理,是义。圣人早就懂得了我们内心相同的理义。所以理义让我心里兴奋,正似乎猪狗牛羊肉合乎我的口味一样。 评点: 发觉别人什么事做错了,要想让别人开心地改正错误,就要能讲得清晰道理,这样做错在哪里,应当怎样做。这样别人才会接受你的看法。 八爱人者人恒爱之 原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译文: 爱人的人,别人就始终爱他;敬重人的人,别人就始终敬重他。 注释: 爱:爱惜。 恒:恒久。 敬:敬重。 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德保存在心里,把礼貌保存在心里。有仁德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敬重人。爱人的人,别人就始终爱他;
17、敬重人的人,别人就始终敬重他。假如有一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看法对待你,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肯定还有不够仁德的地方和没有礼貌的地方,要不他怎么会用这种看法冲着我来呢?经过反省后做到有仁德了,反省后做到有礼貌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旧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肯定还没有尽心竭力。经过反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分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但是没有一时的担忧。君子对于不仁的事是不做的,不合礼节的事也不会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忧,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忧了。 点评: 做一个优秀的人就要时刻的爱惜别
18、人,敬重别人。这样别人才能关爱自己,和敬重自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五课时 九独乐乐与众乐乐 原文: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译文: 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观赏音乐欢乐,跟别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这两件事哪一种更欢乐呢?”齐王回答说:“自己观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观赏音乐而欢乐,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哪一种更欢乐呢?”齐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 注释: 乐:观赏音乐。 乐:兴奋。 孰:哪一个。 少:少数人。 众:多数人。
19、 古时候,有一个叫庄暴的人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知我,我不知道用什么话回答。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听了,回答说:“假如齐王真的很喜爱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也许很好了吧。” 后来有一天,孟子被齐王接见,孟子就向齐王说:“您曾经把自己爱好音乐的事告知庄暴了,是真的吗?”齐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爱好古代的高雅的音乐,只是爱好世俗流行的音乐。”孟子说:“只要您真的很爱音乐,这样齐国就治理得很好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齐王面露疑色,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说?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反问道:“一个人单独观赏音乐欢乐,跟别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这两件事哪一
20、种更欢乐呢?”齐王回答说:“自己观赏音乐不如和别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观赏音乐而欢乐,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哪一种更欢乐呢?”齐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孟子听了很满足,说:“请让我给您谈谈关于观赏音乐的事吧。假如现在您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鼓、箫、笛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父子不能见面,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假如现在君王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呢
21、?父子不能相见,兄弟东奔西跑,妻子儿女离散。这没有别的缘由,只是您不愿和百姓一起快乐啊。假如您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弹奏钟、鼓、箫、笛的声音,都兴奋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君王也许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假如现在您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车马的声音,看到仪仗的华丽,都兴奋地相互转告说:我们的君王也许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同样没有别的缘由,只是因为您能和百姓同快乐啊!假如现在您能和百姓一起快乐,那天下就能统一了。” 点评: 作为一国的君王,要和自己国家的子民一起共享欢乐,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每个人都如此,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共享,这样别人才会把你当成好挚友
22、。 十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 原文: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章句上 译文: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像鲁班那样手巧,假如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精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好的审音力,假如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假如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注释: 离娄:相传是黄帝时代的人,视力特殊好,能在百步之外望见很细小的东西。 公输子:即公输班,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出名的木匠。 师旷:春秋时候晋国出名的音乐家。 六律: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律、阳律两
23、部分,各有六种音,六律就是阳律的六音,分别是太簇、姑洗、获宾、夷则、无射、黄钟。 五音:中国古代音阶名称,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中的 1、 2、 3、 5、6这五个音。 尧舜:传闻中古代出名的君王,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古时候画一个方形,要用矩这种工具,要画一个圆形,要用规这种工具。没有规、矩,方形就不会是方的,圆形也不会是圆的。军队须要严明的纪律,这样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须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它才能正常运转。可以说,规则无时无刻不在参加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肯定的标准、准则或习惯。没有规则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试想想,在今日,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绿灯,那么世界上的交通会变成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孟子 故事 读后感 精选 智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