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妙提问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巧妙提问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巧妙提问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枯燥,难以理解;易给直观形象为主的幼儿在学习中造成困难。为此,教师不仅要准备好充分的教学材料,而且还要组织好教学过程。同时,教师如果还能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就会在幼儿与数学之间构建一种“桥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之产生主动的探索思路,从而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启发幼儿去分析、综合、抽象地概括、理解数的关系。一、发散性提问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不同,而且各方面能力水平也不相同,所以他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维过程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他们已
2、经掌握了多少,然后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重点指导,使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开展。如在“学习比拟物体的轻重”,教师准备了许多大小,轻重不一的纸盒、可乐瓶、积木等等。教师向幼儿提问:“你们能知道它们的轻重吗?”幼儿答复:“用称子称,然后比一比。”当幼儿发现称子不够用时,教师接着问:“你能比拟它们的轻重?”有的幼儿点头,有的幼儿摇头。教师又问:“那么你有什么方法比拟物体的轻重呢?“你还有什么方法与别人不一样?”结果幼儿想出了用手“提一提”、“掂一掂”、“看一看”等多种方法感知比拟轻重不同的物体。通过教师发散性的提问鼓励幼儿发现更多比拟物体的轻重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散性
3、的提问还可以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思考,从而激发幼儿喜欢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比拟4 与 5”中,教师可以巧妙地提出一系列的问题:5 比 4 多几?4 比 5 少几?2 加 2比 5 少几?3 加 2 比 4 多几?1 加 4 比 4 多几?5 减 1 比 5 少几?幼儿在教师屡次设置的发散性问题中不断地动脑筋,不断地思考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使幼儿主动地学习数学,“迷上”数学,而且还不断掌握许多新方法。二、趣味性提问幼儿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参加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
4、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 5 的组成中,以花朵找花的故事引题问,提问:“数字躲到哪儿了”、“为什么要躲到这里”、“那么它们是怎么躲呢?等等。又如在认识“时钟”中,我用爷爷、爸爸、儿子来比喻时针针、分针、秒。我问:“为什么要把时针比喻成爷爷呢分针比喻爸爸?秒针比儿子呢?”“那么儿子跑一圈,爸爸跑多远呢?”“如果爸爸跑一圈,那么爷爷跑多远呢?”一一个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很快地记住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的关系。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这正如古语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层次性提问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
5、在开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那么充当开展的尾巴。”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要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利用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又表达开展性原那么。如在“学习分类”中,教师先问:“圆形扣子和三角形扣子想回家,怎么办?请幼儿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在幼儿按形状分类的根底上,再提出问题:“圆形的扣子家中,它们想按颜色住在一起,你能帮它们分一分吗?”幼儿根据问题按颜色完成了二级分类后,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按扣眼的不同将刚刚分出来的扣子再分一分吗?”于是幼儿又进行第三级分。通过教师层层的设疑提问,使幼儿的每次的活动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
6、引发幼儿不断地尝试发现,把知识引深一层。这样不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而且使幼儿在原有的程度上有所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表达。四、探索性提问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等于幼儿的“学”,但幼儿的“学”是教育可以加以影响的。为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以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9 的组成”中,教师设计“智取图形”的游戏,要求幼儿从 9 片圆片中取出 7 片,提问:“怎样会取得快些?”幼儿常常是迅速数出7 片圆片。于是教师又问:“9 片圆片可以分成 7 片和 2 片?”幼儿答复:“7
7、片和 2片。”教师接着问:“是数 7 片快呢?还是数 2 片快呢?”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数 2 片快”的结论。在此根底上,教师又请幼儿从 9 片圆片中取出 4 片,这时,有的幼儿数 4 片,有的幼儿数 5片。“哪种方法更方便呢?”教师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判断。幼儿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用两种方法比照操作,最后得出“数 4 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 4 片比数 5 片少 1 片”。而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9 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探索性提问,引导幼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承受,乐于学习。这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迁移能力。俗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能巧妙地运用提问,问得好而精,个中带得悬念,悬念中隐伏得答案,就会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积极地释疑,并把无意注意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化为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能更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和掌握数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