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 (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 (4).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准兑市爱憎阳光实验学校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物 理理 2021.10本试卷总分值 100 分,完卷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此题共一、选择题此题共1212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4 4 分,共分,共48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不只一个选项正确。可能不只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选对得 4 4 分,分,选不全的得选不全的得 2 2 分,分,有选错或不答得有选错或不答得 0 0 分。分。1在 08 奥运会中,以下几种比赛工程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蹦床比赛中研究蹦床运发动在空中表演的动作时B帆船比赛中确帆船在大的位置时C铅
2、球比赛中研究铅球被掷出后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时D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发动的攻击动作时2如下图,质量为m 的人,用绳子通过滑轮拉质量为M 的物体。不计绳的质量和滑轮摩擦力,当人拉绳子向右走一步,系统仍保持平衡,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对地面的压力减少B地面给人的摩擦力增加C人对地面的正压力增加D绳子的拉力变大3如图是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如下左图的位置,经过 7s 后指针指示在如下右图的位置,假设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 7.1m/s2 B 5.7m/s2 C 1.6m/s2 D 2.6m/s24如下图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
3、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h,受测者的反时间为t,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thBt1 Cth Dth2h5、如图展示的四个图象分别是反映物体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速度 v、位移 s、加速度 a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由此可以推断出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的是6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下图,那么()AA、B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t 4s时,A、B两物体相遇C在相遇前,t 4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D在相遇前,A、B两物体最远距离 20m7、如下图,水平横杆BC的B端固,C端有一滑轮,跨在滑轮上的绳子一端悬一质量为m的物体,另一端固在
4、A点,当物体静止时,ACB=30,不计滑摩30CB擦和绳子的质量,这时,滑轮作用于绳子的力于 Amg B233mgC3mg D3mg328、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 3 s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3m,那么A、物体前 3s 内通过的位移是 6mB、物体第 3s 末的速度为 3.6m/sC、物体前 3s 内平均速度为 2m/sD、物体第 3s 内的平均速度为 3m/s9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B斜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C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处于下降过程D在月球外表行走的
5、人处于失重状态F10如下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mM其斜面的倾角为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A Mmg B MmgFC MmgFsin D MmgFsin11如下图,质量m的球与弹簧和水平细线相连,、的另一端分别固于P、Q。球静止时,中拉力大小T1,中拉力大小T2,当仅剪断、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a是A、假设断,那么a=g,竖直向下PB、假设断,那么a=T2m,方向水平向左QC、假设断,那么a=T1m,方向沿的线D、假设断,那么a=g,竖直向上
6、12、用如下图的方法可以测木块A与长木板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把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作用下,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水平弹簧秤的示数为T。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T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FC假设长木板B以 2v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于 2TD假设用 2F的力作用在长木板上,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于 2F二、题本大题共二、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3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中,如下图,使 B 弹簧秤由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
7、持 O 点位置不变和 AP弹簧秤拉伸方向不变,那么B在整个过程中关于 A 和 B 两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O )AAA 的读数增大,B 的读数减小BA 的读数减小,B 的读数增大CA 的读数减小,B 的读数先增大后减小DA 的读数减小,B 的读数先减小后增大14、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律,甲同学根据数据画出的小车的加速度 a 和小车所受拉力 F 的图像为图中的直线,乙同学画出的 aF 图像为以下图中的直线。直线、在纵轴或横轴上的截距较大,明显超出了误差范围,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选项是A、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B、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
8、端抬得过高了;C、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D、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末端抬得过高了。15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中,设计了如下砝码质量(g)0306090120150弹簧总长(cm)6.0054810.6419图的装置。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都是 30g,他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 5 个钩码逐个挂在弹簧的下端,每次都测出相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了下面的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右图给的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1.6F/N总长L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说明图线跟坐标轴交点0.8的物理意义。0.40L/10-2m
9、5681012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该弹簧的劲度k是多大?用 N/m 做单位16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下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那么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A=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m/s2。结果要求保存三位有效数字17.(6O分)A图所示,在倾角BC=30的斜面上有一块竖直放置的挡板,在挡板和D斜面间放一重为8410.69G 的光滑的圆球。试求:(单位:cm)15.051圆球对斜面的压力;2圆球对挡板的作用力。18.8 分)如下图,斜面倾角为,其上由相同材料、质量分别为
10、m 和 M 的两MF物体用细绳连接,在 M 上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恒力 F,使两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求细绳的拉力:(1)斜面光滑(2)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系数为.19(10 分)为了平安,在公路上行驶的之间保持必要的距离。我国部门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安距离为 200m,行驶的最高速度为 120kmh。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来说明平安距离为 200m 的理论依据。资料一:驾驶员的反时间:0.3s0.6s 之间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路面动摩擦因数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0.70.8干碎石路面0.60.7湿沥青与混凝土路面0.320.4(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
11、反时间该取多少?为什么?(2)在计算中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该取多少?为什么?(3)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 200m 为必要的平安距离。20(12 分)如图甲所示为操场上一质量不计的竖直滑杆,滑杆上端固,下端悬空,为了研究学生沿杆的下滑情况,在竿的顶部装有一拉力传感器,可显示竿顶端所受拉力的大小,现有一学生 可视为质点从上端由静止开始滑下,5s 未滑到竿底时速度恰好为零,从学生开始下滑时刻计时,传感器显示拉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 10m/s2,求1该学生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率;2图中 F1的大小;3滑杆的长。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此题共一、选择题:此题共 1212 小题,每题小题
12、,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选对得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选对得 4 4 分,选对得分,选对得 2 2 分,选错或不选得分,选错或不选得 0 0 分。分。题号123456答案BCBCCCABDCD题号789101112答案ABDBDABA二题本大题共二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每空小题每空 2 2 分分(其中作图其中作图 2 2 分分)、共、共 1414 分分13 D 14.BC15.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根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F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
13、上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说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k Fx可得k=20N/m。16.0.337m/s,0.393m/s2.结果要求保存三位有效数字17、F1=G/cos F2=Gtan18.T mM mFT mM mF19、(1)0.6s最长的反时间,对刹车之前最大可能运动距离。(2)0.32最小的动摩擦因数,对最大的刹车距离(3)考虑最高车速v=120km/h、最长反时间t=0.6s、及最小动摩擦因数=0.32的极限情况下:反时间内的距离为 s1=vt=20m刹车距离 s2 0-v=-2as2 s2v/2g173.6m所以平安距离为 s=s1+s2=193.6m200m,因此 200m 的平安距离是必要的。20.0-1s mg-F=ma1 a1=2.4m/s V1=a1t1=2.4m/s1-5s 减速 a2t2=a1t1 a2=0.6m/s F1-mg=ma2 F1=530NL=6m22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