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华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金华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十一五”以来,金华市围绕生态市建设和节能降耗目标,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工作体系,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 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促进了经济社会与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拥有义乌市、磐安县二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武义、磐安获 得省级生态县称号,市区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市森林 覆盖率达到60.4%。全市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2个,省级生态 乡镇66个,市级生态乡镇95个。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等工程,农村水环境质量和村庄面貌得到 改善。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处理能
2、力达 到48.44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3座,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十一五”时期共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2万多吨,下降19.09%,削减二氧化硫排放8838吨,下降20.16%,分别完成省下达的“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位居全省前列。主要体 现在:一是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我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处于 良好水平,各县(市)III级空气质量天数均达到85%以上;全 市区域环境噪声值均在55分贝以下,是全省低噪声地区。二是环 保能力稳步提升。从环保基础设施来看,实现了县以上城市污水 处理厂全覆盖,推进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去年全市实际处理污水
3、1.38亿吨,比2006年增加98%;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已经覆盖67个建制镇,覆 盖率达89.3%。同时,开发推广了磷化替代、零排放生态养殖,以及污水、垃圾、污泥处理等方面一批成熟适用技术,生态环保 工作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三是环保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在 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方面,构筑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 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形成了总量控制、功能达标、标准规范、执法监管相结合的生态环保工作机制。四 是生态产业初步构建。五年来,我们通过环境服务、环境保障、环境倒逼,在重点培育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优势产 业集群的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 产
4、业,支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型企 业,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启动实施现代服务业综合配套改 革试点,加快发展以生态旅游、影视文化、物流会展、电子商 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日趋 合理。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5.1:51.8:43.1。同时,各地 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五年共否决“两高”项目800多个,涉及建设资金30多亿元。二、节能工作全面推进“十一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 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省下 达我市“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强 化措施,狠抓落实,
5、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单位GDP能耗从2005年的0.9312吨标准煤下降到2010年的0.7435吨标准煤,五年累计下降了20.16%,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 一五”节能目标。节能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共争取到国 家级财政补助资金6210万元,省级节能财政补助支持资金6180万元,190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节能技改项目。五年内全市组织 实施重点节能项目400余个,形成了年15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 力,尤其是水泥行业,日产2000吨熟料回转窑生产线全部建成 了纯低温余热发电余热,“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太阳能利用 面积48.70万平方米,全市已经累计推广太阳能利用面积
6、67.59万平方米,具有年节标煤8.11万吨节能能力,年可替代电能2.02亿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20.22万吨、二氧化硫1784吨。全 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由“十五”期末的50,上升至“十一 五”期末66.55。推广高效照明灯具230多万只。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有新起色。“十一五”时期,我市三次产 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6:53。4:40.6,调整为2010年的5.1:51.8:43.1,二产实力增强,三产比重增加,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循环经济不断发展全市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9家,试点基地2家,省级循环 经济先进企业5家,省级绿色企业61家,涌现出一批循环经济发 展较好的典型企业。推进园区生
7、态化改造,实现资源的梯级利用 和副产品的回收使用,在义乌市、永康市和金华经济开发区、东 阳横店工业园区推行开发区(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示范工程。推进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中水回用、热电联供以及节能降耗等 项目的建设。目前金华、义乌已拥有两家垃圾发电厂,金华、义 乌城区的用电量中有一部分就是用垃圾发电获得的。金华城区每 日产生的400多吨生活垃圾基本上被运往浙江八达金华热电有限 公司发电。平均每小时有1.5万千瓦时电送入金华城区的电网。“与用煤发电相比,垃圾发电每日可以节省成本10多万元”。启 动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广规范化畜禽养殖和“生 猪沼气作物”等生态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倡
8、导绿色消 费,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社区36家、绿 色学校108所、绿色医院14所、绿色饭店23家。全社会废弃物回 收利用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全市已有生产型资源利用和回收企业50家,回收网络逐渐形成。四、节能环保产业遍地开花在国家环保节能政策的推动下,我市节能环保产业已经遍地 开花。据环保等部门统计,在我市节能环保产业版图上已聚集着 数千家与节能环保相关的企业。其中,在永康就聚集着上千家利 废企业,每年利用废物达100多万吨,创产值600多亿元;在磐 安聚集着300多家用废塑料制作塑料软管的企业,每年推出空调 保温管等上百个产品;节能灯具生产厂家已遍布金华、浦江、东 阳、永康、
9、武义和义乌等地,在金华、义乌等地还聚集着“佳环”、“众鑫节能科技”等200多家专门提供节能环保改造设备的企 业。如浙江得邦电子有限公司从事节能灯生产。今年公司平均每 月都要生产1000万支节能灯,比去年同期增长50%左右。如果 今年1至10月份生产的节能灯全部取代白炽灯,就意味着每年 可以少向环境排放108000吨二氧化硫、52000吨氧化氮和1320万吨二氧化碳。浙江佳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除尘器系列控制 装置销量已连续三年居全国同行首位。o四、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市 以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 金华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10、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 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 明示范区。力争到2015年70%以上的县(市、区)创建成为省 级以上生态县(市、区),50%以上的城市创建成为省级以上环保 模范城市。大力发展环境产品和装备制造业、环境工程业和环境 服务业,积极推广污染防治的新产品新工艺,推动环保科技创新 和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节能环保产 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采取有 效措施:1、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 村加快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积极推动形成企业、园区和 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链。构建循环经济
11、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 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 展优质粮油、精品果蔬、生态畜禽、花卉苗木、有机茶叶、中草 药和良种油茶等生态循环农业。2、优先发展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绿色产业占比。优先发展以商贸会展、绿色物流、精品旅游、休闲购物为代表的 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 等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以中科院金华科技园、浙江大学技术转移 中心、行业检验中心以及重点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为依托,加快 节能环保型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照明、化工新材料等领域的低碳技术开发、应用与科技成果转化。鼓励 发展低碳服务中介组织,鼓励各种投资进入低碳行业。建立完善 碳交易制度,在资金、人才、财税、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低碳 经济建设项目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低碳型产业体系。3、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 动”,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和 消费方式,提倡低碳消费。鼓励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 型交通工具和环保装修材料,发挥政府在绿色消费中的引领作 用,逐步提高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的比例。推广节能建筑、绿色照 明,限制塑料袋使用。大力推广绿色交通,实行公交优先,扩大 公交营运能力和范围,鼓励绿色出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