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5月模拟练习试卷.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生物5月模拟练习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5月模拟练习试卷.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县第二中学高三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县第二中学高三 5 5 月模拟月模拟练习生物试题练习生物试题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a 点兴奋时,Na+内流B.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C.神经递质能通过进入神经元 N 中D.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N 的兴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读图识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当 a 点兴奋时,由于 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的,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神经元轴突的末端,兴奋在突触传递时,只能由上一个神
2、经元的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会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然后被分解,神经递质并没有进入神经元 N 中。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 N 的兴奋或抑制。2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作用装置,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作零界面。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为A.B.C.D.【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烧杯中的液体为蔗糖溶液,长颈漏斗中的液体为蒸馏水。故在单位时间内,由漏斗中进入烧杯中的水分子比烧杯中进入漏斗中的水分子要多,故开始时液面快速下降,当进出水分子相时,液面不再下降。3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脂肪酸和甘油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为
3、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的 C2和 C3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无机物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所以琥珀酸可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C.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为 2 分子葡萄糖D.脂肪最终转化为蔗糖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这些酶的本质相同【答案】D【解析】图是的 C2和 C3分别是含有 2 个和 3 个碳原子的有机物,A 错误;由图可知,琥珀酸在线粒体中代谢生成苹果酸,B 错误;1 分子蔗糖水解产物是 1分子葡萄糖和 1 分子果糖,C 错误;脂肪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转化成蔗糖,这些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D 正确。【】本题考查细胞中化合物代谢
4、4下图表示由甲、乙、丙3 个神经元构成的突触结构,其中乙只能释放5羟色胺(一种抑制性递质)。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Ca2使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突触的突触后膜上都含相同种类的神经递质受体B.突触后膜结合 5羟色胺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改变C.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丙两个神经元会先后产生兴奋D.抑制乙神经元膜的Ca2通道后,甲的兴奋可传到丙【答案】B【解析】由于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也有抑制性递质,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种类不完全相同,A 错误;由于 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受体结合后下一
5、神经元不会兴奋,不能引起突触后膜 Na+通道开放,即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变小,B 正确;由于乙酰胆碱是兴奋性递质,甲释放乙酰胆碱后,乙神经元会产生兴奋,而 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乙神经元兴奋后,释放 5-羟色胺会抑制丙神经元产生兴奋,C 错误;抑制乙神经元膜的 Ca2+通道后,突触小泡不能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所以甲的兴奋不可能传到丙,D 错误。【】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突触结构奋的传递5由于多年使用同种除草剂,某地抗药性杂草的数量逐年增多。该现象说明A.除草剂的使用增强了杂草的抗药能力B.抗药性杂草的数量增多使物种多样性增加C.除草剂的使用使杂草发生向突变D.除草剂使杂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6、【答案】D【解析】本题以抗药性杂草为切入点,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杂草抗药性发生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用除草剂,实际是对杂草进行选择,具有较强抗药性的杂草被保留下来,A 错。抗药性杂草数量增加并不能使物种多样性增加,B 错。突变是不向的,C 错。对杂草进行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D 正确。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母亲和子女可能都是纯合子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该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子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答案】A【解析】由题图可知,该病可能是伴 X 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7、、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 4 患病而 2 不患病可以确一不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母亲和子女都是纯合子,A 正确;如果是伴 X 显性遗传病,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是如果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男女发病率相同,B 错误;该病一不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错误;如果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子的致病基因一有一半来自父亲,但是如果是伴 X 显性遗传病或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子的致病基因一来自母亲,D 错误。【】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7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故在野地里呈点状分布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8、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呈“J”型C.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两种常用方法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答案】D【解析】A 选项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 项错误;在条件或理想条件即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没有敌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才会呈“J”型,B 项错误;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C 项错误;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 项正确。8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C.区别不
9、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理解能力。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B 错误。9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识别作用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 T 细胞和 B 细胞C.所有免疫细胞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浆细胞和 T 细胞都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答案】C【解析】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的细胞膜均具有识别作用,A 正确;血液和淋巴液
10、中都含有 T 细胞和 B 细胞,B 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而无法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C 错误;浆细胞和 T 细胞都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分别是抗体和淋巴因子,D 正确。10 根据下面的中心法则图解和抗菌药抗菌机理表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不准确的是A.反映了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流 B.体现了 HIV 增殖过程的遗传信息流C.环丙沙星和利福平都会对产生影响 D.表中抗菌药均具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其遗传信息流包括 DNA 的复制和表达,可用表示。HIV 是 RNA 病毒,其遗传信息流包括 RNA 的自我复制()和遗传信息的表达(),A 正确、B 错误
11、;图中过程,DNA 先解旋(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 DNA 解旋酶的活性,从而抑制 DNA 解旋),然后以 DNA 单链为模板在 RNA聚合酶(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的作用下,利用ATP提供的能量进行转录,C 正确;环丙沙星和利福平能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而红霉素能抑制核糖体的功能,进而抑制基因的翻译过程,D 正确。11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信使 RNA吸能反一般与 ATP 的水解反相联系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逆转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相同抗体对侵入人体细胞的抗原可
12、“追踪”消灭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A【解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 RNA,而控制 RNA 合成的模板为 DNA 单链,错误;ATP 的水解能为吸能反直接提供能量,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将会被灭活,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只有兴奋性递质才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错误;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本质为蛋白质,而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为 DNA,错误;抗体只能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错误。综上所述,故选 A。12褐色脂肪组织(BAT)是小型哺乳动物适性产热的主要部位。研究人员以长爪沙鼠为材料,研究动物在寒冷条件下 BAT 消耗量及相关激素的变化,结果如下表(TRH 为促甲状腺激
13、素释放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组的表明,寒冷条件下动物能通过消耗脂肪来维持体温B.、组的表明,TRH 和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褐色脂肪细胞C.组的下丘脑中 TRH 含量比组低,是因为寒冷刺激促进下丘脑释放 TRHD.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组高,是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中。组是在温度适条件下进行的,长爪沙鼠消耗的 BAT较少,组是在寒冷条件下进行的,长爪沙鼠消耗的 BAT 较多,A 项正确。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除了褐色脂肪细胞外,还有其他组织细胞,TRH 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B 项错误
14、。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释放 TRH 增多,下丘脑中 TRH 含量减少,C 项正确。组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比组高,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D 项正确。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3NPY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含有 36 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体重调节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请分析并回答:(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_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_参与体液调节。NPY 由下丘脑细胞分泌时必须经过_加工、运输和包装。(2)为研究 NPY 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研究者将同一类型的前脂肪细胞分成 5 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如下物质:第 1 组第
15、 2 组第 3 组第 4 组第 5 组不加任何药物1010mol/mLNPY109mol/mLNPY108mol/mLNPY1g/mL 胰岛素注:胰岛素组是诱导组,作为的阳性对照所用的培养液中加入了牛血清和抗生素,后者的作用是_。本的自变量是_;胰岛素可促进前脂肪细胞_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培养一段时间后,研究者分别测了各组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见下图(吸光度值的大小用于反映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该结果说明_。研究发现第 3、4、5 组细胞自培养的第 7 天起形态发生变化,第 12 天观测到成熟脂肪细胞,而第 1、2 组只有细胞在第 12 天出现形态变化。当细胞培养至第 12 天时,
16、研究者利用_技术测了各组脂肪细胞中 C 蛋白和 P 蛋白的含量,结果显示第 4 组细胞中这两种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第 1 组,并与第 5 组相当。进行此项结果测的目的是研究前脂肪细胞分化程度是否与 C 蛋白基因、P蛋白基因的_有关。(3)已知下丘脑分泌的 NPY 与摄食中枢的受体结合可引发强的摄食反。结合上述结果,可推测 NPY 对机体的体重增加具有_作用。【答案】(1)兴奋(神经冲动)(多种)激素内质和高尔基体(2)防止杂菌污染NPY 浓度摄取分级赋分:NPY 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在此浓度范围内,随 NPY 浓度增加,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但不如胰岛素的促进作用明显抗原抗体杂交表达水
17、平(3)促进【解析】(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神经冲动)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分泌(多种)激素参与体液调节。因为 NPY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含有 36 个氨基酸的神经肽,NPY 由下丘脑细胞分泌时必须经过内质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和包装。(2)所用的培养液中加入抗生素的作用是防止杂菌污染。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本的自变量是 NPY 浓度;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胰岛素可促进前脂肪细胞摄取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并转化为脂肪囤积。培养一段时间后,根据柱状图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结果说明 NPY 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在此浓度范围内,随 NPY 浓度增加,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但不如胰岛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模拟 练习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