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理化生]八上生物导学案.pdf
《[初二理化生]八上生物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理化生]八上生物导学案.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2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描述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2学会探究鱼类运动和呼吸的方式,(难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3描述水生生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重点)4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在活动中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回顾“生物圈号”实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2、生物的多样性:你熟悉的动物有哪些?根据有、无脊椎或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这些动物找个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二、合作探究(一)描述鱼的游泳1、自学教材P3,观察鱼缸里鱼的体型、鳞片及运动时鳍的作用,相互
2、交流,质疑答疑,作好记录。(1)鱼的外部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和鱼的水中生活相适应?(2)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认真观察,各种鳍起到什么作用?2、实验探究:*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a、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 b、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制定并实施计划-讨论和完善方案1、用捆扎鱼鳍的方法进行探究课后自己完成,注意:捆扎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使鱼受伤。)2、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认真记录和分析探究过程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表达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同学提出的质疑给予答辩。总结出鱼的各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3、完成课本 P6“讨论”(二)描述鱼的呼吸过程1
3、、仔细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思考鱼的呼吸。/筱*2、用放大镜对照鳃的结构放大观察鱼的鳃丝。3、通过相互交流,归纳整理,得出鱼在水中呼吸的过程。4、拓展反思:1)鱼鳃适于水中呼吸的特点 2)在生活中怎样判断买来的鱼是否新鲜?(三)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拓展:怎样判断什么样的动物是鱼类?(四)了解其他水生动物1、学生自主学习 P8P9 认识书中的各种水生动物。2、质疑、总结得出结论(1)腔肠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腔肠动物有哪些?(2)软体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软体动物有哪些?(3)甲壳动物有什么结构特点?常见甲壳动物有哪些?(五)认同水域环境的污染给水中生物带来的危害1、观察录
4、像内容和问题,表述各自的观点,达成共识,保护水域环境非常重要。2、拓展:你的家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你对这种状况有什么感想?【学习小结】【学习小结】1、我的收获2、我的困惑【学习检测】【学习检测】1.草鱼是一种味美可口的淡水鱼。下列有关草鱼的特征中,属于鱼类主要特征的是:A.身体呈长梭形 B.身体内有鳔C.体内有脊柱D.有鳍,用鳃呼吸2.下面三种水生动物:海蜇、乌贼、海虾,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是却有共同之处:A.都有脊柱 B.都用鳍游泳C.都能适应水中生活 D.都没有脊柱3.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脊椎动物?A.海蜇 B.虾C.螃蟹 D.海马4.在完成观察鱼鳍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鱼鳍有了以下几
5、种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B.鱼鳍有奇鳍和偶鳍之分;C.鱼的运动只能依靠鳍进行;D.鱼在游泳时,胸鳍、腹鳍和尾鳍的作用不完全一样。5.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下列特点中最关键的是:A.鱼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 B.鱼必须在水中繁殖/筱*C.鱼的体形与水中生活相适应 D.鱼有鳞片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2)水中生活的动物既有无脊椎动物,也有脊椎动物。()(3)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容易受伤,所以一定要用贝壳保护身体。()7.鲫鱼有许多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
6、回答下面问题。(1)鲫鱼的体形有利于在时减少。(2)体表覆盖,有作用。皮肤能分泌,有利于。(3)鲫鱼用呼吸。(4)鲫鱼的有协助和维持身体的作用。(5)鲫鱼的侧线起作用。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3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重点)2描述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阐明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重点、难点)3阐明兔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概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4强化“生物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5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重点)【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
7、观察 P12 页图片描述这些动物的栖息环境2、假设水中生活的动物如鱼到陆地生活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二、合作探究(一)比较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不同特点对比分析教材中的图片,讨论总结填表。水生环境陆地环境温差湿度浮力氧的存在状态复杂程度(二)举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学生自学教材 P13 结合图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陆地环境特点湿度运动/筱呼吸反应*动物适应结构(三)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1、观察和饲养蚯蚓,各小组描述采集的环境介绍并展示蚯蚓观察器的制作方法及饲养过程,互相质疑。(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采集的环境:蚯蚓观察器的制作方法:2、探究活
8、动:观察和实验(1)蚯蚓的生活环境:(2)外部结构特点(身体的分节情况、触摸感觉腹面的刚毛及体表是否有黏液、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3)生理特点食性:运动:呼吸:体温:小组在进行实验、观察、讨论交流时严格按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操作,随时作好记录。3、回答 P15 思考题4、总结:蚯蚓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5、阅读教材,了解水蛭、沙蚕,总结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四)举例说出家兔适应陆生环境的特点,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1、学生分组学习并讨论(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1)观察兔,描述兔的外部形态特征,思考兔毛的作用。(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前后肢的长度,推测与运动方式的关系。(3)观察兔的牙齿并与狼的
9、牙齿作比较,思考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4)家兔的内部结构:观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体会对维持恒定体温、取食和对多变环境迅速作出反应的意义。2、总结家兔与陆地生活适应的特点。3、介绍常见几种动物,结合内容概括出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五)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根据自己调查和搜集的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阐述1、陆生生物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2、保护动物栖息地的重要性【学习小结】【学习小结】1、我的收获/筱*2、我的困惑【学习检测】【学习检测】1.同学们熟悉的家兔、宠物狗等哺乳动物的体表一般都具有发达的体毛,其主要作用是:A.防御;B.保温;C.保护;D.伪装。2.小静同
10、学很喜欢蛇,于是在家里养了两条。她注意到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A.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B.自由运动 C.适应水中生活 D.皮肤呼吸3.狼、虎和狮都是同学们熟悉的食肉动物。它们的牙齿的特点是:A.臼齿发达 B.门齿发达C.犬齿发达 D.犬齿退化4.体温恒定有利于动物的区域分布、生存和繁衍,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一组是:A.梅花鹿和蚯蚓 B.朱鹮和海豹 C.麻雀和螳螂 D.家鸽和蜥蜴5.许多同学都饲养过家兔。你认为家兔的身体中肌肉最发达的部位是:A.前肢 B.后肢 C.躯干部 D.颈部6.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只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发现蚯蚓死去
11、了。造成这只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蚯蚓饥饿而死;B.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C.无法呼吸,窒息而死;D.蚯蚓干渴而死。7.大雨过后,可以看到许多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由于:()A.蚯蚓喜欢水多的环境 B.雨后地面上食物较多 C.土壤中缺少空气 D.洞穴内太干燥8.与蚯蚓属于同一类动物的一组是:()A.水蛭、蛔虫 B.水蛭、沙蚕 C.蛔虫、蚜虫 D.水蛇、沙蚕9.兔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食草有密切关系的是:()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体腔内有膈消化道长,盲肠特别发达胎生、哺乳A.B.C.D.10.蚯蚓的环带靠近它的()A.前端 B.后端 C.中部 D.前、后端各一个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
12、确的画“”,错误的画“”。(1)陆地生活的动物体温恒定。()(2)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鳃和肺。()(3)为了对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做出反应,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4)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特有的特点。()(5)大熊猫是世界闻名的“活化石”。现在大熊猫的栖息地急剧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筱*人类的活动对其栖息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2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阐述鸟、昆虫等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重点)2、概述鸟类、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3、能独立完成“鸟适
13、于飞行特点”的探究活动和对昆虫翅的“观察与思考”。(难点)4、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鸟是我们人类追求自由的象征。我们经常看着天空的小鸟发出这样感叹,要是我有一双翅膀那该有多好!我们人为什么就飞不起来呢?二、合作探究(一)探究活动:鸟适于飞行的特点1、分组学习完成探究实验:阅读课本内容、根据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思考,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体形: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2、鸟类的主要特征(二)认识昆虫的种类及名称1、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昆虫
14、的种类及分布广泛的原因。2、小组观察讨论 P25 中的讨论题。讨论昆虫的翅的类型和结构,了解昆虫适于飞行的特点。3、学生总结出飞行对于昆虫生活的意义。(三)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学生观察、分析教材中的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再展示出其他节肢动物如:蜘蛛、蜈蚣、虾、蟹等,和蝗虫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的观察讨论出其结构特点。)2、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四)概括动物跨越多种环境的特点1、你能举出动物的生存可跨越多种环境的例子吗?2、自学教材 P25,回答:青蛙和蟾蜍发育特点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3、结合青蛙和蟾蜍的特点,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筱*【学习小结】【
15、学习小结】1、我的收获2、我的困惑【学习检测】【学习检测】1.麻雀是一种常见的鸟,其身体最发达的肌肉应该是()A.翼和腿上的肌肉B.胸肌C.后肢肌肉D.两翼肌肉2.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做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有两对翅B.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C.有三对足D.具有内骨骼3.下列哪一组是鸟类所特有的特征?()体表有羽毛;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体内受精;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前肢变成翼A.B.C.D.4.在鸟类频繁出没的地方,人们常常发现鸟类随时随地将粪便排出体外,其原因是()A.直肠很短B.肛门很大C.没有膀胱D.小肠很短5.能够飞行的节肢动物是()
16、A.蜘蛛B.蝗虫C.虾D.寄居蟹6.下列是同学们熟悉的一些空中飞行的动物,其中不属于鸟类的是()A.家鸽B.家燕C.蝙蝠D.麻雀7.请根据“两栖动物”的定义,下面这些动物中,()是真正的两栖动物A.海豹B.乌龟C.扬子鳄D.青蛙8.某小组的同学在讨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时,提出下列看法,错误的是()A.体温恒定,适应性强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C.直肠很短,不存粪便D.鸟的骨骼很轻,胸骨发达,胸肌发达9.在百鸟园中,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B.为繁殖做准备C.飞行的快 D.为了维持体温10.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
17、误的画“”。(1)世界上的鸟类有 9000 多种,它们都能够飞行。()(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3)两栖动物就是水陆两栖生活的动物,包括我们熟悉的青蛙、鳄、乌龟等。()(4)蜻蜓、蝴蝶、蜜蜂、蚂蚁和蜘蛛都是我们常见的昆虫。()(5)空中飞行的动物是不会在水中活动的。()11.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蛛网中。黏黏的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
18、,蜘蛛好厉害啊!/筱*(1)蜘蛛和苍蝇都属于(A.昆虫;B.节肢动物)。(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重点)3、举例说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系。(重点。难点)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列举说出自己生活中所知道的有关动物的活动特点。二、合作探究(一)动物的行为的概念。1、自学教材 P28,列
19、举动物的活动。2、动物的行为的概念:3、列举并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二)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1、阅读 P28“观察与思考”,说一说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2、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怎样?。3、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三)举例说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关系。1、自学教材 P30,观察“屈肘动作的产生”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图示。2、动作“屈肘”和“伸肘”是怎样完成的?3、说一说骨、关节和肌肉如何协调配合完成一个动作的。4、拓展反思:根据前面所学有关人的知识,阐述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及其它器官系统的配合。【学习小结】【学习小结】1、我的收获2、我的困惑【学习检测】【学习检测】1“肌肉饥饿”
20、症是由于肌肉的养料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弹力变差,收缩无力所致。改变这一状况的最佳方法是()A人工输氧 B吸氧的同时多食用蛋白质C多食营养品 D经常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筱*2脱臼是指()A关节骨折 B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C关节囊拉伤 D关节韧带扭伤3人体的骨骼由多少块骨连接而成()A206B260 C216 D2624关节在运动中起着什么作用()A、杠杆B、支点C、动力D、调节5、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A、关节 B、韧带C、关节囊 D、肌腱6、一块骨和一块骨骼肌在构成层次上均属于()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7、完成伸肘动作时()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B、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21、都舒张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8、关节囊可以分泌滑液,其作用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与减少摩擦相关的结构还有()A、关节头B、关节窝C、关节软骨D、关节腔9、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与此功能特点无关的是()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的软骨B、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C、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D、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10、骨折后经过一段时间,断裂的地方可愈合,下列结构起作用的是()A、骨密质B、骨松质C、骨膜D、骨髓11、组成人的前臂骨的是()A、胫骨和腓骨 B、只有肱骨C、腕骨和掌骨 D、尺骨和桡骨12判断:动物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13判断:
22、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功能。()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重点)2、通过探究实验“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培养探究能力。(难点)3、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马戏团中的小动物可以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自己家的小动物为什么不行呢?二、合作探究(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自学教材 P32-33,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筱*(二)阐述动物的行为对生物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研究教
23、材中“资料分析”,小组讨论资料后的“讨论”,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将动物的行为的意义与大家共同分享。(三)学会探究动物的一种行为。1、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探究一: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根据教材中给出的材料和图片,讨论完成实验过程);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探究二:动物的绕道取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根据教材中的图示“动物的绕道取食”来制定)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实验计划,观察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2、拓展反思:(1)讨论防治菜青虫的办法。(2)不同动物“尝试与错
24、误”的次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3)这项探究活动对你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学习小结】【学习小结】1、我的收获2、我的困惑【学习检测】【学习检测】1、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么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它们的母亲。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员给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员发现小鸭、模仿它们的母亲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1)小鸭、的行为发展过程可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A、先天性行为 B、社会行为 C、学习行为 D、被动行为(2)小鸭、最
25、好被称为()/筱*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小鸭、暴露在气球周围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播放鸭叫的录音,则小鸭、可能会怎么样()A、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将失去繁殖能力C、将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2、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在探究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活动中,A 组同学对于菜青虫的行为产生了兴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提出问题:菜青虫总在十字花科(如白菜)叶片上出现,而不吃空心菜等其他植物的叶子,这是先天性行为吗?作出假设:。制定计划:(1)菜青虫的来源:a、去白菜地里捕捉已长大的菜青虫;b、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二理化生 初二 理化 生物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