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南湖小学刘英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还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最重要的是要会学习,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浅显的认识。一、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
2、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一年级学生比较好动,不注意听讲是常有的事,所以课上我先通过笑话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看到每个学生专心听我讲故事的同时,用10 分钟左右的时间把知识点讲完,并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哪个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随机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自己就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由
3、于识字不多,老靠老师读题,他们就不会读题,不会读课本,久而久之,他们就懒得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 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 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
4、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 计算。,教会学生观察题型,正确运用定律、性质,使计算简便。3,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5、;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 10 几减 9 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所知。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五、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发言准确还是不准确,主要取决于上课学生是
6、不是紧跟教师思维走,如果学生的注意力跟随教师思维走,学生就发言积极而且准确,同时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 1 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
7、知识。六、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 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限时内完成作业。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我们训练学生细心演算,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 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
8、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 坏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 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内容摘要:“数学就是计算,数学就是测量,数学抽象,难以理解,数学枯燥无味”,这是学生对数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现在随着数学自身
9、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关键词:激励积极性情感交流激发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
10、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一)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二)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
11、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一)“爱意”充满课堂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
12、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二)“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
13、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日历,通过看书你还了解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的把这些知识归类吗?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三、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
14、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如教学两步应用题时,结合学校运动会场景设置“三年级三个班各有六位运动员,以及有两位裁判”的场景,请学生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一步计算的问题直接口答解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两步应用题从而导入新内容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
15、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相遇应用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行走的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 10 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陕西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