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模试卷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生物一模试卷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模试卷1.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二中、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二中、恒中、广外四校高、恒中、广外四校高考生物一模试卷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 7 7 题,题,每题每题 6 6 分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组分、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进入细胞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B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用C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是因为线粒体外膜不能识别葡萄糖DRNA 彻底水解可得到四种产物2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
2、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 AB 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若某健康人 A 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 A、C 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 AB、CD 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 AB 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 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3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项数有()卡尔文向小球藻提供14C 标记的 CO2,并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暗反的过程;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中
3、,采用了搅拌和离心手段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酒精可作为绿叶中色素提取的溶剂和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A0 项B1 项C2 项D3 项4下列有关“S”型曲线 K 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AX 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 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 b 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 值将不改变BX 轴为光照强度,Y 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用量,在 b 点适当提高 CO2至适浓度,K 值将提高CX 轴为温度,Y 轴为酶促反的生成物浓度,在 b 点适当添加反物,K 值将提高D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增大环境阻力,K
4、 值将降低5图示为某植物花药中的某个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过程图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细胞 1、2、3、4 都有 X 和 Y 染色体,则取图中任一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物理论上表现型相同(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B 若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甲过程,则甲、乙、丙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均为 24C在进行甲、乙、丙过程时,碱基配对方式可能既有AT 也有 AU,且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6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 A 为人体 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若 A 为棉铃虫种群,a
5、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C若 A 为人体下丘脑,a 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 b、c 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D若 A 为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 b、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升高7某科研小组研究在盐碱、干旱逆境条件下,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突变体指的是被导入某种基因致使赤霉索含量下降的拟南芥植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赤霉索和脱落酸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体内赤霉素含量下降有利于在盐碱、干旱逆境条件生存C图 2 对的,因变量只有一种,而自变量有两种D该表明,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需各种激素进行
6、调节二、解答题(共二、解答题(共 5 5 小题,满分小题,满分 4848 分)分)8图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以 O2释放量为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图乙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 24 小时内 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mg/h),A、B 点对时刻分别为 6 点和 19 点请回答:(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入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叶绿体中含量最多的色素主要吸收光(2)图 bc 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此时提高环境中 CO2的浓度,光合速率将(明显增大/基本不变/明显减小),在图 cd 对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3)乙图中测得该植物一昼
7、夜的 O2净释放量为 300mg,假设该植物在 24 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用产生的 O2总量是mg,光用速率最高时,光用每小时利用 CO2的量是mg(4)如要对某绿色植物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用量的比值(填“高”、“低”、“相当”)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采取的灭菌方法是9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 5 个种群形成一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 图 1 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 2 是种群乙 10 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甲乙丙丁戊同化能量1.1x10
8、82x1071.4x1099x1073.4x106(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2)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3)图 1 中(数字)=2107,C 表示(4)图 2 中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5)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信息,说明受损,还是 LH 和 FSH 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 LH 和 FSH,一段离不开信息传递10图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1)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结构(2)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3)检测表明,出中无机污染物
9、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11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当 T 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2)图乙中 abc 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3)研究表明吸食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 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表:平均年龄吸毒史吸毒量LHFSHFSH 睾丸酮组别(岁)(年)(g/d)(mlu/mL)(mlu/mL)(mlu/mL)吸毒者
10、2341.41.452.874.09健康人234.666.66.69若吸毒者体内 GnRH 浓度与正常人无异,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时间后测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原因12某种鸟(2N=28)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的位基因控制,其中 A、a 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基因A 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 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aabb 个体显白色,其遗传机理如图乙所示鸟类含性染色体 ZZ 时为雄性;含 ZW 时为雌性图丙为这种鸟一个家系的羽色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 号基因型为
11、,3 号与 2 号交配生出 7 号时,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2)若 5 号与 6 号交配,后代 8 号为白色羽毛的概率为(3)图 2 说明基因通过,从而控制生物性状若已知酶 A 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并不能确认基因 A 转录的 mRNA 的碱基排列顺序,原因是若要测该种鸟的基因组序列,则测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4)欲在一个繁殖季节内鉴某黄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请设计以下杂交:第一步:选择个体与之杂交;第二步:若子代,该黄色个体为杂合子;第三步:若子代,该黄色个体很可能为纯合子二中、二中、恒中、广外四校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恒中、广外四校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在每题给出的
12、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 7 7 题,题,每题每题 6 6 分分1下列关于细胞的组分、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进入细胞染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B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能进行光用C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是因为线粒体外膜不能识别葡萄糖DRNA 彻底水解可得到四种产物【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RNA 分子的组成和种类【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
13、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 DNA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说明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3、叶绿体是真核细胞进行光用的场所【解答】解:A、经过 8%盐酸处理后,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才可进入细胞染色,因此这不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A 错误;B、真核细胞必须有叶绿体才
14、能进行光用,B 正确;C、葡萄糖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是因为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C错误;D、RNA 初步水解可得到四种核糖核苷酸,其彻底水解可得到核糖、磷酸、四种碱基共 6 种产物,D 错误故选:B2如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 AB 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明显增多B若某健康人 A 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 A、C 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 AB、CD 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C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
15、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 AB 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 BD 段起到了重要作用【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的抗原
16、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3、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解答】解:A、AB 血液流量增加,散热,表明这时环境温度高,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通过调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A 错误;B、AB 为第一次接触该抗原,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D 段为二次免疫,B 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B 错误;C、人属于恒温动物,体温通过调节维持稳,C 错误;D、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则胰岛素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浓度,CD 段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升高血糖浓度,胰岛
17、素和胰高血糖素都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分解来调节血糖浓度,D 正确故选:D3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项数有()卡尔文向小球藻提供14C 标记的 CO2,并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了暗反的过程;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 和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中,采用了搅拌和离心手段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 PH 调至酸性;酒精可作为绿叶中色素提取的溶剂和萃取胡萝卜素的萃取剂A0 项B1 项C2 项D3 项【考点】光用的发现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噬菌体侵染细菌【分析】1、光用的过程分为光反阶段和暗反阶段,其中二氧化碳用于暗反阶段2、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18、(1)设法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3)噬菌体侵染细菌;(4)离心分离;(5)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6)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3、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 pH 值为 59,其多数细菌的最适生长 pH 值为 6.57.5,霉菌最适生长 pH 值为 4.85.8,酵母菌最适生长 pH 值为 3.56.04、胡萝卜素为橘黄色结晶,化学性质稳,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醚脂溶性有机溶剂,因此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解答】解:卡尔文通过向小球藻提供14C 标记的 CO2,并追踪检测其放射性的方法,探明了光用暗反的过程,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 和35
19、S 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中,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将噬菌体和细菌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错误;细菌培养时将 pH 调至中性或弱碱性,错误;无水酒精常作为绿叶中色素提取的溶剂,但是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醚脂溶性有机溶剂,故不采用酒精做胡萝卜素的萃取剂,错误以上叙述中,正确的只有故选:B4下列有关“S”型曲线 K 值的改变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叙述是()AX 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 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 b 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 值将不改变BX 轴为光照强度,Y 轴为绿色植物实际光用量,在 b 点适当提高 CO2至适浓度,K 值将提高CX 轴为温度,Y 轴为酶促反的生成物浓
20、度,在 b 点适当添加反物,K 值将提高DX 轴为时间,Y 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 b 点增大环境阻力,K 值将降低【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多2、超过 a 点对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b 点酶失活,在 b 点适当添加反物,K 值不会变3、光用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和矿质元素,在一范围内,光用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浓度增加到一范围后,光用速率不再增加【解答】解:A、若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
21、的关系,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 c 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 值不改变,A 正确;B、在 b 点适当提高 CO2至适浓度,光用速率增强,K 值将提高,B 正确;C、若 X 轴为温度,b 点时生成物不再增加,原因是酶在此点变性失活,所以 b点适当添加反物,K 值将不变,C 错误;D、该曲线可用于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其中 b 表示环境最大容纳量,当环境条件因素改变时,K 值将发生变化,D 正确故选:B5图示为某植物花药中的某个细胞经两次分裂形成四个细胞的过程图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细胞 1、2、3、4 都有 X 和 Y 染色体,则取图中任一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