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pdf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医卫通字【四医卫通字【20232023】第】第 4 4 号号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连续改善实行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连续改善实行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一一、实行依据:1、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行细则(2023 年版)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文献规定。二二、体系,满足健全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需要。1.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
2、和质控网络,强化职能科室及医疗质量监管部门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设立医院管理评价办公室及专家督导检查组,科室设质控员。2.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贯彻。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建立执行部门与监管部门交叉协调管理机制。3.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医疗技术管理、学术管理、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病案管理、输血管理和医疗器械管理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三三、加强全员医疗质
3、量和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年度计划,定期进行,保证培训效果。四四、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岗位练兵。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行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影像、检查、功能科、药剂、输血、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解决、重危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五、五、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行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
4、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解决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六六、加强重点部门及重点岗位的管理。各质量安全执行及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急诊科、手术室和麻醉科、产房、ICU 病房、新生儿病房、血透室、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以及其他重点部门科室(门诊、输血科、临检、药事、病案管理等)的管理,制定可行的质控、监管计划和措施,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或季度)有检查、有监控记录。七、七、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风险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
5、险预警机制,完善并实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八八、充足学习、执行临床途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科学管理手段,指导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诊疗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运用卫生资源,保证并连续改善医疗质量。九九、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十十、切实加强临床一线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连续改善实行方案
6、,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计划,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十一十一、重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一)非手术科室;(二)手术科室;(三)门诊;(四)急诊;(五)ICU;(六)感染性疾病;(七)临床检查;(八)医学影像;(九)药事;(十)输血;(十一)医院感染;(十二)新生儿病室;(十三)护理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一、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1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全面推
7、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拟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拟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中有记录。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2 2:加强运营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贯彻核心制度和规范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批准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贯彻、执行十六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责任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
8、评价、监督、保障运营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3 3:贯彻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规定,尽量拟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与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评价。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4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9、指导原则和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行细则,规范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由医务科、药剂科制定相应的检查贯彻方案,有整改告知,有贯彻及改善的措施及记录。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5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各科室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制度和相应职责,规范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6 6:按手术诊疗规范管理有创诊疗操
10、作。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各临床科室所开展有创诊疗操作,要在设施、消毒、制度、流程等方面管理上符合手术管理水平,建立定期自查、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技术、有创诊疗操作和人员资质的资格准入、分级管理、监督评价和档案管理制度。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7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措施:分别制定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并发症少的单发病病种质量控制计划,实行一定期段内所有病例质量考核。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应用相应临床诊疗途径、指南、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医疗工作。规定质量控制病种诊断与鉴别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恰当,检查解决适宜,用药合理安全,急重
11、症解决及时、有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8 8:对住院超过 30 天的患者加强管理,作为大查房重点,进行登记上报,并有分析评价记录。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查看上报表及科室住院超过 30 天患者记录本,规定作为科内重点患者进行管理,必要时进行讨论,有分析、评价、改善措施。二、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二、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1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填写。普通患者诊疗
12、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拟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以上人员拟定。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中有记录。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2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手术科室制定本专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行手术。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记录。由科室、职能部门检查贯彻情况,反馈、改善。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3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核对、操作规范、术后观测及并发症的防止与解决、医
13、患沟通制度的贯彻。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足,与患者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批准书、输血批准书等,手术前核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解决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测及时、严密,初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解决。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各手术科室应建立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的工作规范,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控制力度,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医患沟通谈话、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等制度规定全面、细致。病历中具体记载准确记录。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4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足,麻醉意外解
14、决及时,实行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测。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麻醉科完善本科室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重点:术前查房与术后访视,针对不同麻醉规定和病人具体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有麻醉意外应急预案,规范复苏及出手术室标准,建立复苏全程观测记录,提高麻醉安全性。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5 5:加强运营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贯彻核心制度和规范规定,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批准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贯彻、执行十六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
15、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营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6 6:贯彻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规定,尽量能拟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与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贯彻。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7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防止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规定指
16、导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行细则,规范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类手术切口防止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贯彻方案,有整改告知,有贯彻及改善的措施及记录。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8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17、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9 9:采用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对诊断明确、符合手术指征的部分病人,在收住院之前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并预约住院日、手术日。手术科室实行节假日正常排手术制度。规定住院病人三日内由主管医师提出诊断及解决意见,积极备术。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1010: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查看科室有关记录本及“非计划再次手术”
18、报告单,定期进行因素分析、总结,有效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实现连续改善。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1111:对住院超过 30 天的患者加强管理,作为大查房重点,进行登记上报,并有分析评价记录。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考核方法及改善措施:查看上报表及科室住院超过 30 天患者记录本,规定作为科内重点患者进行管理,必要时进行讨论,有分析、评价、改善措施。三三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1 1:门诊环境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符合医院感染防止与控制规定。考核方法考核方法:以实地查看考核为主。考察重要指标考察重要指标:1、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
19、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家属等待时间10 分钟。2、门诊所有检查、心电图、超声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查检查项目,自检查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3、生化、凝血、免疫等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 小时。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重点做好门诊网络和设备忽然出现故障、就诊病人忽然增长等紧急情况下解决预案。2、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门/急诊就诊流程图、门诊就诊注意事项等。3、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4、配合院感染科做好院内感染防止和控制工作。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2 2:有分诊、导诊服务,贯彻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考核方法:考核方法:1、检查首诊负
20、责制度和科间会诊制度,检查贯彻情况以抽查门诊病历为主。2、分诊和导诊服务检查以实地查看和提问为主。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完善和贯彻便民服务措施,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门诊各项征询服务,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2、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家属的投诉和意见做到件件有贯彻。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3 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员,贯彻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考核方法考核方法:1、检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2、查看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排班表。3、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21、格的本院医师比例90%。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贯彻。贯彻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2、保证副高以上医生坐诊率,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3、完善和公示当天门诊医师一览表,并在各科室张贴病人就诊流程图,以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4、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坐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4 4:建立门诊质控组织,贯彻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考核方法考核方法:1、查看门诊质控组织。2、查看贯彻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3、门诊质控组织的活动记录。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建立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22、质控组织。2、完善贯彻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和记录。3、设立门诊管理关键性指标:门诊量;病人投诉情况;门诊患者满意度登记表;各专业医生日工作量一览表;副主任医师以上承担普通门诊工作一览表;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一览表。建立门诊行政查房制度,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连续改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5 5: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解决预案,提高快速反映能力。考核方法考核方法:查看门诊就诊病人紧急情况解决预案及调度备案。改善措施改善措施:定期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6 6: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
23、要,方便患者就医。考核方法考核方法:1、开展预约诊疗,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2、患者对医师、护士、药房、检查、放射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90%。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进一步加强专病门诊,新开设提高对老龄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诊疗水平。2、拓宽门诊服务功能,以疾病为主导转移到以健康为主导,从单个病人转移到群体为中心,以医疗为重点转移到防治并举,以医院为基础转移到医院和社区并重,从医学转移到众多学科和全社会参与。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我院门诊、病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合力,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7 7: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考核方法:考核方法:1、查看传染病预检分诊
24、有关制度。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0%。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督查和考核科室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学习及业务培训情况。2、定期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充足应用网络直报,做到切实执行,层层贯彻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四四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急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连续改善方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1、急诊科独立设立,急诊专业队伍稳定,人员相对固定,设备设施完备,布局合理,满足急诊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定。考核方法改善措施考核方法改善措施:1、急诊专业设内、外、儿、妇、产专业,满足工作需要。2、专业队伍相对固定,保证急诊观测床
25、位大于核定床位的 2%监护床位大于核定床位的 1%固定人员按核定床位的 1%设立,副高以上人员大于 1/3 的标准。3、根据急诊工作的规定,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不断满足急诊病人的需要。4、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连续改善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善并备案。检查标准检查标准 2 2:急诊医务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可以胜任急诊工作,急诊抢救工作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主持或指导,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考核方法考核方法:科室质控小组每月检查急诊医师专业培训记录、资料和急诊抢救工作记录,查看标准执行情况。改善措施:改善措施:1、坚持岗前培训制度。急诊医师须通过急诊专业培训后上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疗 质量 安全管理 持续 改进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