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1质量管理概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知识—1质量管理概论.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综合知识综合知识1 1 质量管理概论质量管理概论一、一、质量的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 关于“特性”:“可区分的特性”固有的:指某事或者某物中本来就有的,特别是永久的。给予的:不是固有的,是完成产品后因不一致的需求对产品增加的。两者是相对的,不是一尘不变的。2 关于“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务必履行的需求或者期望。明示的:规定的要求。通常隐含的:惯例与通常做法,是不言而喻的。务必履行的:指法律法规要求的或者有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以上可由不一致的有关方提出。3 质量的特性:经济性:物有所值就是说明质量的经济性的表征。高质量意味着最少的
2、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产品广义性: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指过程与体系的质量时效性:需求与期望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应不断调整对质量的要求相对性:需求不一致,质量的要求也就不一致,只有满足需求的产品才会被认为是质量好的产品与质量有关的概念组织:职责、权限与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组织:职责、权限与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实现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安排通常是有序的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者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者相互作用的活动。由输入、实施活动与输出三个环节构成,包含产品实现过程与产品支持过程。产品:过程的
3、结果。产品:过程的结果。产品包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四种类别。依产品的存在形式又可分为有形的(硬件、流程性材料)与无形的(服务、软件)顾客:指同意产品的组织与个人。顾客:指同意产品的组织与个人。能够是组织内部的或者外部的。顾客满足: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足: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有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者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者团体。有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者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者团体。体系:相互关联或者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体系:相互关联或者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质量特性:指产品、过程或者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质量特性:指产品、过程或者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
4、有特性。关键是“满足要求”,这些“要求”务必转化为有指标的特性,作为评价、检验与考核的根据硬件质量特性包含内在特性、外在特性、经济特性等。质量的习惯性就是建立在质量特性基础之上服务质量特性是服务产品具有的内在的特性。分为: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软件质量特性包含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保护性与可移植性。流程性材料质量特性有可定量测量的特性与定性的特性。常用质量特性划分为关键、重要、次要关键、重要、次要三类。关键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者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重要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次
5、要质量特性: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步丧失。二、二、质量概念的进展质量概念的进展1、符合性质量的概念。符合性质量的概念。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根据,“符合标准”就是合格的产品质量,“符合”的程度反映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2、适用性质量的概念。适用性质量的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根据,认为产品的质量就是产品的“习惯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要求人们从“使用要求”与“满足程度”两个方面去懂得质量的实质3、广义质量的概念。广义质量的概念。既反映了要符合标准的要求,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有关方的需要。广义质量概念与狭义
6、质量概念的对比(朱兰博士)主题狭义质量概念广义质量概念产品有形制成品(硬件)硬件、服务、软件与流程性材料过程直接与产品制造有关的过程所有的过程,制造等核心过程、销售等支持性过程产业制造业各行各业:制造、服务、政府等,赢利或者非赢利质量被看做是技术问题经营问题顾客购买产品的顾客所有有关人员,不管内部还是外部如何认识质量基于职能部门基于普遍习惯的朱兰三部曲原理质量目标表达在工厂的各项指标中公司经营计划承诺与社会责任劣质成本与不合格的制造品有关无缺陷使成本总与最低质量的评价要紧基于符合规范、程序与标准满足顾客的需求改进是用于提高部业业绩公司业绩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全公司范围内负责协调质量工作中
7、层质量管理人员高层管理者构成的质量管理委员会朱兰博士“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操纵、质量改进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一、管理概论管理:指挥与操纵组织的协调的活动。管理:指挥与操纵组织的协调的活动。1、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操纵计划、组织、领导、操纵)计划: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计划:确定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决定组织应该做什么 研究活动条件,包含内部能力研究与外部环境研究 制定业务决策,确定未来某个时期内的宗旨方向与目标,并据此预测环境在未来的呈现状态 编制行动计划,将目标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分解到各个部门与环节,对每个单位与成员的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组织:确定组织
8、机构,分配人力资源。组织: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是决策目标如何实现的一种技巧 组织机构与结构设计 人员配备,将适当的人员安置在适当的岗位上,从事适当的工作 启动并维持组织运转 监视运转领导:领导:激励并管理员工,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组建团队。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关键,制造一个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的管理过程操纵:评估执行情况,操纵组织资源。操纵:评估执行情况,操纵组织资源。是为了保证系统预定要求运行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四项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从逻辑关系来看:计划组织领导操纵从管理过程来看:在操纵的同时,要编制计划或者修改计划,并进行新的管理从职能作用来看:计划是前提,组织是
9、保证,领导是关键,操纵是手段2、管理层次与技能管理幅度: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属的数量。管理幅度:管理者直接领导下属的数量。影响管理幅度大小的因素:管理者本身的素养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管理层次:是最高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不一致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最高管理者到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不一致管理层次 高层管理:是组织的高级管理者,确定组织的宗旨与目标,规定职责与提供资源,要紧负责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中层管理:负责利用资源以实现高层管理者确立的目标,通过其职权范围执行计划并监督基层管理人员来完成 基层管理:负责日常活动,监督指导作业人员,保证组织正常运转管理层次的创新 扁平
10、化:增加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 虚拟扁平化:应用现代信息处理手段达到扁平化的基本目的组织组织与管理技能组织活动管理技能战术计划活动战术活动建立组织长期目标计划,综观全局做出决策监督作业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业活动组织内的日常活动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概念技能人际与概念技能技术与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概念技能: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人际技能人际技能: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即懂得与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包含领导能力、影响能力与协调能力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与经验,完成组织活动的能力二、质量管理1、概念: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与操纵组织的协调活动。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与
11、操纵组织的协调活动。包含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操纵、质量保证与质量改进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并为实现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操纵与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组织在整个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围绕着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实施质量管理是各项管理的主线质量管理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2、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公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公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最高管理者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对质量方针的展开,是对质量方针的展开,也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表
12、达。也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表达。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与检查3、质量策划: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与有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目的是保证最终的结果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4、质量操纵:是一个确定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要求的过程。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目的是保证质量、满足要求,质量操纵不是检验,评审、评价的过程也是质量操纵的构成部分5、质量保证: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不是买到不合格品以后保修、保换、保退保证质量,满足要求是质量保证的基础与前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提供信任的重要手段。顾客对供方质量体系的证实包含:供方的合格声明提供形成文件
13、的基本证据提供由其它顾客认定的证据顾客亲自审核由第三方进行审核提供经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根据(即质量体系认证书或者名录)6、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三、质量管理的进展1、进展阶断质量检验阶断:只限于质量的检验,“工长的质量管理”,“检验员的质量管理”统计质量操纵阶断:代表人物:休哈特全面质量管理阶断(TQC,TQM):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2、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质量专家要紧项献要紧观点休哈特现代质量管理的奠基人,“统计质量操纵之父”1924 年 5 月,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张操纵图1931 年,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操纵1、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
14、产出来的2、操纵图理论基本思想制造过程中的两个波动:即偶然波动与特殊波动特殊波动能够发现并剔除,偶然波动不可能消失,除非改变基本过程基于 3限的操纵图可区争偶然波动与特殊波动3、提出 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戴明朱兰石川馨质量管理 14 条原则建立改进产品与服务的长期目标使用新观念停止依靠检验来保证质量结果仅仅依靠价格选择供应商的做法持续地且永无止境地改进生产与服务系统使用现代方法开展岗位培训引起效率低下与不良质量的原因要紧在公司的管理系发挥主管领导的指导帮助作用统而不在员工排除恐惧消除不一致部门之间的壁垒取消影响通常员工的工号、标语与数字目标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与指标来评价员工消
15、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开展强有力的教育与自我提高活动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1、质量是指那些能满足顾客要求,从而使顾客感到满意的“产品特性”2、质量意味着免于不良,也就是说没有造成返工、故1951,质量操纵手册障、顾客不满意与顾客投诉等现象3、朱兰质量管理三步曲(质量策划、质量操纵、质量改进)质量不仅是产品的质量,从广义上讲,质量还是工作“因果图”发明者质量、部门质量、人的质量、体系质量、公司质量、日本 QC 小组的奠基人之一方针质量等第三节 方针目标管理一、基本知识1、概念与特点方针目标管理:是企业为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中长期与年度经营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方针目标管理:是企业
16、为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中长期与年度经营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个体与群体的自我操纵与协调,以实现个人目标,从而保证实现共同成就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过个体与群体的自我操纵与协调,以实现个人目标,从而保证实现共同成就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特点:强调系统管理强调重点管理注重措施管理注重自我管理2、原理理论根据是行为科学与系统理论。1943 年,马斯洛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需要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目标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从“以物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监督管理”“自主管理”、“专制管理”“民主管理”、“纪律约束”“激励管理”基本原理
17、: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基本原理:就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这就是要求,在实施目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牢牢抓住系统管理与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两条主线。3、作用是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落实经营决策的根本途径是调动职工参加管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整体素养的有效措施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1、方针目标管理的制定制定的要求:是由总方针、目标与措施构成的有机整体。企业方针目标的内容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点、关键的作为目标。目标与目标值应有挑战性,即应略高于现有水平,至少不低于现有水平。要表达下列原则:长远目标与当前目
18、标并重、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进展生产与提高职工福利并重。制定的根据:顾客需求与市场状态;企业对顾客、对公众、对社会的承诺;国家的法令、法规与政策;行业竞争对手情况;社会经济进展方向与有关部门宏观管理要求;企业长期进展规划与经营目标;企业质量方针;上一年度未实现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点。方针目标制定的程序:宣传教育;搜索资料,提出报告;确定问题点;起草建议草案;组织评议;审议通过。方针目标的修改:修改务必遵循一定的程序,并有一定的时间要求,不可带随意性2、方针目标的开展要求:搞好方针、目标与措施三个层次的衔接与对应,即用目标来保证方针,用措施保证目标纵向按管理层次展开坚持用数据说话,目标值尽可能
19、量化通常方针展开到企业与部门(车间)这两级,目标与措施展开到考核层为止各部门要结合问题点展开,立足于改进程序:第一步:横向展开:要紧方法是通过矩阵图第二步:纵向展开:通常使用系统图第三步:开展协调活动:可通过召开“方针目标报告会”与填写“方针目标协调单”等第四步:规定方针目标实施情况的经济考核办法第五步:举行签字仪式。动态管理:下达方针目标计划任务书方针目标展开项目(即重点实施项目)、协调项目(即需要配合其它部门或者车间完成的项目)、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更的项目建立跟踪与分析制度抓好信息管理开展管理点上的 QC 小组活动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考评:考核:在执行过程中进行对象:基层单位、职能部门
20、、班组与个人内容:一是考核进度,二是考核度,通常按月度或者季度进行,与经济责任制或者经营责任制挂钩,并作为业绩的重要根据考评:把全过程的综合情况与结果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内容:a、对方针及执行情况的评价;b、对目标(包含目标值)及事实上现情况的评价;c、对措施及事实上施情况的评价;d、对问题点的评价;e、对各职能部门与人员协调工作的评价;f、对方针目标管理主管部门工作的评价;g、对整个方针目标管理工作的评价。诊断:与方针目标管理的考核、评价的联系与区别:与方针目标管理的考核、评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都是为了提高方针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区别:侧重点不一致:诊断的侧重点在于调查、分析与研究问题,提出
21、改进建议并帮助解决;考核的侧重点在于核查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对执行结果做出鉴定意见与奖罚决定;评价的侧重点在于对实现的目标所做奉献与工作绩效做出评价。第四节 质量经济性分析一、质量的经济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1、质量经济管理的原则从组织方面的考虑:降低经营资源成本,实现质量成本管理从顾客方面的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 开发新产品(服务):a、开发具有制造性的产品(服务);b、开发特殊的产品(服务);c、缩短新产品的推出时间;d、改进现有的产品(服务)改进现有产品(服务):a、增强信誉;b、增强顾客忠诚度;c、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过程成本
22、降低合格(符合)成本:a、提高现有的过程能力;b、提高技能;c、过程再设计 降低不合格(不符合)成本:a、减少停工所造成的缺失;b、减少顾客退货;c、减少超支(计划外开支);d、降低能耗与污染缺失2、质量经济性管理程序识别与(或者)评审过程 组织的角度:a、识别过程活动;b、监控费用;c、编制过程成本报告 顾客的角度:a、识别影响满意度的因素;b、监测顾客满意度;c、编制顾客满意度报告改进的管理 管理评审;识别机会;进行成本与(或者)收益分析;策划与实施改进二、质量成本1、概念:是指为确保与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与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与无形的是指为确保与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
23、用与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与无形的缺失。缺失。2、质量成本的分类与构成(见下表)3、质量成本模型(如右图)4、质量成本的管理:确定成本;确定步骤;确定质量成本项目;核算质量成本;编制质量成本报告。5、质量成本分析结构比:预防成本质量成本鉴定成本鉴定成本 质量成本故障(损失)成本(内部 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率 质量成本预防成本 有关比质量成本占销售额比例 质量成本销售额质量成本的分类与构成列表符合性分类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在现行过程无故障情况下完成所有RAF 分类构成1、质量策划费用;2、过程操纵费用;3、顾客调查预防成本预防成本:“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4、质量培训与提高工作
24、能力的费用;5、产品费用”设计鉴定/生产前预评审费用;6、质量体系的研究与明确的与隐含的顾客要求所支付的费用”管理费用;7、供应商评价费用;8、其它预防费用1、外购材料的试验的检验费用;2、实验室或者其它预先审查计量服务费用;3、检验费;4、试验费;5、核对工作费;6、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7、试验、检验的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的费用;8、质量审核费用;9、外部担保费用;10、顾客满意调查费;11、产品工程查明事故审查与装运发货的费用;12、现场试验费;13、其它鉴定费用1、报废缺失费;2、返工或者返修缺失费;3、降级缺失费;4、停工缺失费;5、产品质量事故处理费;6、内审、外审等纠正措施费用;
25、7、其它内部故障费用鉴定成本鉴定成本:“为评定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与检查所支付的费用”非符合性成本非符合性成本:“产品在“由于现行过程故障(缺失)成本内部故障(缺失)成本内部:的故障造成的缺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缺失”失”故障(缺失)成本外部故障(缺失)成本外部:“产品在1、投诉费;2、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3、产品责交付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任费;4、其它外部缺失费的缺失”三、劣质成本:1、概念:是指不增值的质量成本。是指不增值的质量成本。不仅要重视降低非符合性成本,也要关注减少符合性成本中的不增值部分,总质量成本降低的最好办法是降低劣质成本2、分析步骤预防成本(不增
26、值部分)劣质鉴定成本成本故障(缺失)成本(内部+外部)第五节 质量信息管理一、质量信息:是有关质量方面有意义的数据。1、信息源:信号或者消息序列的产生者。在质量管理信息中,指数据或者信息的发出者。分为内部与外部。应具备的信息:顾客满意度的评价;产品符合性;过程能力与产品质量现状及进展趋势;纠正、预防措施与持续改进2、信息传递:信源信道信宿3、信息处理:是指将原始数据(信息)通过一定手段与方法“加工”成有意义的信息的过程。4、信息反馈二、质量信息系统1、高层:战略计划活动(如管理评审)2、中层:战术活动(如质量策划等)3、基层:作业活动(如质量操纵等)三、质量信息管理的要求1、识别信息要求;2、
27、识别并获得内部与外部的信息来源;3、将信息转换为结组织有用的知识;4、利用数据、信息与知识来确定并实现组织的战略与目标;5 确保适宜的安全性与保密性;6、评估同使用信息所获处的收益,以便对信息与知识的管理进行改进。第六节 质量教育培训一、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1、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质量意识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包含质量概念,质量法律、法规,质量对组织、员工与社会的意义与作用,质量的责任等2、质量知识培训3、技能培训二、质量教育培训的范围:从高层领导到一线员工最高管理者:熟悉质量对提高组织效益的重要意义;管理岗位员工与关键岗位员工:要紧是建立对质量的共同懂得,分享质量的经验教训;特殊岗位管理人员:明确
28、各职能部门质量保证的影响因素与所需技能;广泛的员工:为了建立质量重要意义的认识。三、质量培训的实施:根据ISO10015 质量管理 培训指南1、识别培训的需求明确现有的目标与要求考虑未来进展的要求评价实际的水平确认差距制定培训计划2、设计与策划培训:(制定培训计划的过程)制约条件:包含组织的制度、人力资源、财务考虑、培训时间与周期要求、培训对象的态度与水平、提供培训的内外部资源情况培训方法:外部培训:外部公开培训,专题讲座,研讨;组织内部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专项技能训练,师傅带徒弟,工作辅助,自学,远程学习。考虑的因素:时间与地点,设备,费用,培训目标,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待续的时间与实施的
29、顺序,评估与注册的形式。3、提供培训:培训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4、评价培训的结果:方法:基于短期目标:能够是学员自我评价,培训者训后评价(考试、考核),管理者跟踪评价;基于长期考虑:应评价学员的工作业绩与效率改进程度,可结合组织工作阶段性评价。第七节 质量与标准化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根据与基础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者其结果规定共同的与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者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者潜在的问题共同与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一、我国标准化的体制1、标准分级: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官方
30、标准化机构或者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公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与适用的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与组织草拟并统一审批、编号与公布行业标准:指中国全国性的各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公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在某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需要统一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编号、公布,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与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与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
31、者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公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部门统一管理,公布30 天内,向隶属关系报当地标准化主管部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2、标准性质:强制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务必执行,违反就是违法,要受到法律制裁)分为全文强制与条文强制推荐性标准:除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鼓励企业自愿使用,一经使用,便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务必严格遵照执行二、标准的制定1、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并兼顾全社会的综合效益;合理利用国家资源,推广先进技术成果,在符合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有利于标准对象的简化、
32、选优、通用与互换,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有关标准要协调配套;有利于保障社会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积极使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2、制定标准的对象:基本属性:“重复性事件”标准制定的对象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需要在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地方标准既无相应国标,又无行标的情况下,需在地方统一的技术要求企业标准在没有国标、行标与地标可使用或者相应标准不习惯时(强制标准除外)标准制定与程序预备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复审阶段废止阶段标准备案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报当地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与有
33、关主管部门备案两层含义:负责制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要求向规定部门备案;受理备案的部门有权与有关法律、法规、上级标准相抵触的备案标准提出修改建议,责令备案单位限期或者停止执行标准。制定标准的单位对实施后果承担责任。标准的复审由标准制定单位组织进行,周期通常不超过5 年,结果有三种:确认标准继续有效予以修订(修订程序与制定标准基本一样)予以废止3、标准的常用形式简化:指在一定范围内缩短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通常需要的标准形式。最早应用:H福特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者限定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与简化的区别:简化的目的并非简化为
34、一种,而是在简化过程中储存若干合理的种类。统一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分为两类:绝对的统一相对的统一通用化: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与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者尺寸互换性的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以互换性为前提 互换性:在不一致时间、地点造出来的产品或者零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通过修整就能任意地替换使用的性能。两层含义:功能互换性尺寸互换性系列化: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4、企业标准化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贯彻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 贯彻实施技术法规、国标、行标、地标与上级标准 正确的制定、
35、修订与贯彻企标 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任务与修订任务 建立与健全企标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 对各类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包含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强制性标准务必严格执行;推荐标准性标准一经使用应严格执行;企业产品标准也应严格执行产品务必按标准生产、检验,由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并注明标准代号、编号、名称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与技术改进,务必进行标准化审查应同意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使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概念: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与国
36、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外选进标准:是指未经ISO 确认并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与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使用国际标准的原则与通常方法原则:a、使用国际际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b、制订(修订)我国标准应当以相应国际标准为基础;c、使用时应尽可能等同使用国际标准;d、我国的一个标准应当尽可能使用一个国际标准;e、应当同我国的技术引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进相结合;f、使用国际标准的全过程,同我国其它标准
37、一样;g、如没有相应的国际标准或者国际标准不适用时,可使用国外先进标准。方法:认可法、封面法、完全重印法、翻译法、重新起草法、包含(引用)法使用国际标准的程度与表示方法:等同使用“”“IDT”修改使用“=”“MOD”6、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技术壁垒(WTO/TBT)协议基本概念:贸易技术壁垒(TBT):假如制定或者实施不当,可能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技术法规与标准:区别: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非强制性的合格评定程序:确定产品符合技术法规与标准的技术程序要紧内容:由 15 个条款与 3 个附件构成。分为4 部分,即名词术语部门,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部分,信息与协调部分,机构、磋商与解决争
38、端部分 各成员国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与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各成员国要保证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程序的透明度。正当目标:国家安全要求;保护人身安全与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与健康;保护环境;阻止欺诈行为;其它目的。基本原则:避免不必要贸易技术壁垒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标准协调原则;同等效力原则;相互承认原则;透明度原则;务必通报:相应国际标准不存在或者与相应国际标准不一致时;对其它成员国的贸易有重大影响时第八节 卓著绩效评价原则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与习惯范围1、目的:GB/T19580卓著绩效评价原则,GB/Z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用于
39、国家质量奖的评价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卓著绩效2、意义3、适用范围:适用于追求卓著绩效的各类组织,是一对联合使用的标准二、与 ISO9000 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ISO9000 是符合性标准,卓著绩效评价准则,则是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标准的结构用其相互关系七大类别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1、过程旨在结果,结果通过过程取得,并为过程的改进与创新提供导向2、卓著绩效模式旨在通过卓著的过程创取卓著结果四、标准的内容与分值分布第一章:“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第三章:“术语的定义”;第四章:“评价要求”4.1
40、领导 4.1.1 组织的领导 4.1.2 社会责任 100分4.2 战略 4.2.1 战略制定 4.2.2 战略部署 80分4.3 顾客与市场 4.3.1 顾客与市场的熟悉 4.3.2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 90分4.4 资源 4.4.1 人力资源 4.4.2-6 财务资源、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有关方关系 120 分4.5 过程管理 4.5.1 价值制造过程 4.5.2 支持过程 110分4.6 测量、分析与改进 4.6.1 测量与分析 4.6.2 信息与知识的管理 4.6.3 改进 100 分4.7 经营管理 4.7.1 顾客与市场的结果 4.7.2 财务结果 4.7.3 资源结果 4.7.
41、4 过程有效性结果4.7.5 组织的治理与社会责任结果 400分总分:1000 分五、评价方法1、对“过程”的评价方法展开学习整合(ADLI)方法:是否适宜、有效、可重复,是否以可靠的数据与信息为基础展开:方法如何在整个组织中广泛、持续地应用学习:如何通过循环的评价、改进、创新与分享而不断完善整合:是否在不一致的过程、部门协调一致,融合互补,以支持卓著绩效2、对“结果”的评价 绩效指标的重要程度、当前水平、改进的速度与广度、与适宜的竞争对遥与标杆的绩效对比第九节 产品质量法与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1993 年 2 月 22 日通过,2000 年 7 月 8 日修改,2000 年 9 月 1
42、 日起实施1、立法宗旨与原则有限范围原则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奖优罚劣原则2、有关规定产品范围: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质量责任:概念: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与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 根据:一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的务必满足的条件;二是明示使用的产品标准;三是产品缺陷 不合理的危险:设计缺陷、制造缺陷、告知缺陷(指示缺陷、说明缺陷)对企业管理的要求: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生产者、销售
43、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生产者:保证产品内在质量,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产品包装务必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销售者: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持产品原有质量,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要求,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明令行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禁止伪造或者者冒用认证标专等质量标志 禁止伪造产品产地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务必真实,禁止伪造与冒用 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1995 年建立产品质量抽查制度,由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实施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基本形式:修理、更换、退货(三包规定)、赔偿缺失期限:生产者、销售者明示的质保期对企业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与激励引导措施a、推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b、推行产品质量管理认证制度c、实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制度d、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e、实行奖励制度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1、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行为准则有关要求2、质量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基本要求企业内部要求:质量评定,质量检验,产品开发与质量改进,质量审核,安全、环境鉴定;社会评价要求:质量认定,质量监督,质量仲裁,质量咨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