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及环境约束.pdf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及环境约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及环境约束.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约束本章通过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稀缺性及其消耗特征,比较了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全面分析了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解读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发展的环境约束。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消耗特征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它的消耗特征可概括为:资源丰富,但是人均拥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利用效率低,数量巨大,呈快速增长,同时一些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大。(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一)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以及 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疆域辽阔,仅次于俄罗斯
2、和加拿大,居于世界第3 位。领土及领海跨越寒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热带四个气候带,气候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过程复杂,地表形态丰富。这些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中国资源总量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很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可以说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具体分析,却有许多明显的不足。1、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中国自然资源总类繁多,资源绝对数量可观,按资源总量计算,我国耕地、森林、草地、淡水、矿产等自然资源都位居世界各国的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计算,中国大多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国土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耕地、森林、淡水等资
3、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如图 6-1)。.可修编.-图图 6-16-1 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中国资源人均量相对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 20102、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带,降水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冬季相对干燥,旱灾频繁,危害作物生长或增加成产成本;夏季雨量丰沛,很多地方洪涝成灾,造成滑坡或泥石流,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中国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也很不平衡,尤以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更为突出。中国 83%的水资源集中在占全国耕地 38%的长江流域及以南部地区,而黄河、淮
4、河、海河、辽河等流域,耕地占全国 42%,水资源却仅占 9%;80%的矿产资源分布在西北部,石油和煤炭的 75%以上分布在长江以北,而工业分布却集中在东部沿海,能源消费也集中在东部。3、自然资源中,低劣资源比例较高,资源缺口较大,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程度差中国的一些重要的资源,例如铜矿和铁矿资源虽然总量能够满足目前社会生产的需要,但由于其中富矿比例很少,仍需要进口相当的富矿,才能弥补国资源的缺陷。据预测,到2010 年,45 种矿产资源中,能够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仅有一半,而石油、天然气等 17 种矿藏不能保证或品种上存在不足,需要不同程度的进口以弥补国供应不足;铬、钴、铂族、钾
5、盐、金刚石等 5 种矿产则严重不足,完全依赖进口。(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征(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征总体来讲,中国的资源消耗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资源消耗量大,绩效较差中国科学院2006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选取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来计算节约系数,对世界上 59 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 位,属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奉行一种粗放型的、以能源资源投入为主的增长方式,而不是以技术进步.可修编.-换取生产效率。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处于十分粗放的发
6、展阶段。2006 年中国经济增长 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 10%或者多一点。但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 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 GDP 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 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 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 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 3.88 亿吨,占 30%;水泥消耗 12.4 亿吨,占 54%。2006 年中国主要矿产品煤炭、石油、铁、铜、铝的消费量分别为 23.7 亿吨、3.20 亿吨、4.04 亿吨(生铁)、361 万吨(精炼铜)、865 万吨(精炼铝),占世界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 38.6、9.0、46.6、2
7、1.1和 25.4。近十多年来,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水资源消耗总量增加,利用效率偏低中国总供水量有增加的趋势(如图6-2),其中地下水供水量基本保持不变,地表水供水量与总供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增加的供水量主要为地表水。从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如图 6-3),人均用水量在 400-450 立方米/人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图图 6-26-22000-20082000-2008 年中国供水量变化趋势年中国供水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图图 6-36-32000-20082000-2008 年中国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年中国人均用水量变化趋势
8、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可修编.-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是中国水资源消耗的大户,约占中国全部水资源消耗 62(如图 6-4)。灌溉方式属粗放型,渠道防渗能力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在西北多数地区仅为 0.45 左右,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仅 0.6 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 0.85 左右;工业用水量大,万元 GDP 用水量高达 399 立方米,发达国家仅为 55 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多数地区小于 0.4,而发达国家达到 0.7左右;城市居民用水较少依靠市场配置,普遍节水意识淡薄;自来水管网漏失率达 21%,而发达国家仅为 5%-10%。图图 6-46-420082008 年中国水资
9、源消耗结构年中国水资源消耗结构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93、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耗主体,且煤炭资源前景不容乐观根据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7,2006 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年产量约为 23.8 亿吨,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量约为 23.7 亿吨。中国的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都以每年将近 2 亿吨的速度增长,产量也基本保持着这一增速。当前,煤炭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40 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电力还是以火电为主,占总发电量的80%左右,而煤电又在火电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现有的煤炭探明储量,仅能维持大约 50 年的
10、消耗;根据目前的资本情况,到 2015 年中国的煤炭消耗可望增加到每年 30 亿吨,这将进一步缩短现有煤炭资源能够维持的时间。而根据国有关机构的研究,中国煤炭的远景储量高达10000 亿吨,经探明后还可采出 5000 亿吨,然而按 2030 年后年均 90 亿吨的煤炭消费量计算,中国的煤炭储量只能支撑 55 年。4、石油消耗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高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6 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石1 Tcrway,A.,中国的能源与环境经济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J.世界环境,2006(4):第 71-77
11、页.可修编.-油消费量也迅速增长,2009 中国石油消耗量已接近 4 亿吨(如图 6-5)。图图 6-56-5中国石油消耗量变化趋势中国石油消耗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lrn./。图图 6-66-6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数据来源:资源网:.lrn./。在石油消费需求快速增加和国资源存在限制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原油贸易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2009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 50%(如图 6-6)。2009 年初公布的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预测显示,如不加强勘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 202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
12、上升至 60。而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则指出,2020 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 64.5%。5、废弃资源回收率低中国不可再生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 30%,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了 20 个百分点。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的可回收不可再生资源废弃物价值 3000 亿元左右,废弃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300 万吨,废橡胶92 万吨,废塑料250 万吨,废玻璃1040 万吨,废旧有色金属 12055 万吨。而中国废钢的回收率为 42%,废橡胶的回收率为 32%,废塑料的回收率为 2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 13%,废旧有色金属的综合回收率为 27.7%。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的有色金属产量一般占其总产量
13、的 30%-40%,中国仅占 15%-20%。以铝的回收利用为例,2003 年回收利用的铝.可修编.-占铝产量的比例:日本为 99.5%、意大利为 75.6%、美国为52%、德国为50.7%、英国为 37.5%、法国为 35.1%,而中国只有 20.7%。二、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二、中国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瓶颈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伴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增长,固定的自然资源势必日益(相对)稀缺。最初,在现有技术的调整围,还可以通过更多的资本和劳动来替代日益(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但是,一旦这种调节达到现有技术下要素替代的极限,则自然资源最终将构成经济增长
14、的瓶颈,使得经济最终停滞于某个平衡增长路径。资源瓶颈正是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高速增长下的资源需求激增所引起的,只有从资源禀赋和资源消耗两方面来衡量,才能准确地了解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程度。要想表明中国的资源瓶颈还需很大的努力,本章采用相对稀缺指数的概念来揭示中国的资源瓶颈。相对稀缺指数(RRI)的计算公式如下:RRI=(LRWR)/(LCWC)其中,LR 为地区资源拥有量,WR 为世界资源拥有量,LC 为地区资源消耗量,WC 为全球资源消耗量。相对稀缺指数类似于区位熵,是指一个给定区域中某种资源的拥有量占全球拥有量份额与该区域该资源的消耗占全球消耗份额的比值。同样的资源消耗
15、,资源拥有量越少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意味着该地区的该资源更加(相对)稀缺。同理,同样的资源拥有量,资源消耗量越大的地区,相对稀缺指数越小,也意味着该地区资源的相对稀缺。因此,可以用相对稀缺指数来作为判断各种自然资源是否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瓶颈的标准之一。自然资源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耗竭资源(可再生资源)。耗竭和再生是以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为参照的。若用“流动性”来代替“可再生性”,用“储存性”来代替“不可再生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储存性资源和流动性资源(如图 6-7),其中储存性资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回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
16、等能源矿产资源;另一种是可循环使用的可回收资源,如铁铝等金属资源。而流动性资源则可分为临界性资源和非临界性资源,临界性资源指的是当资源使用超过一个临界点,即资源消耗超过其再生能力时,就会由流动性资源变为储存性资源,如生物资源、土壤、蓄 傅允生.资源约束与地区经济收敛基于资源稀缺性与资源配置力的考察J.经济学家,2006(5):第 33-40 页.可修编.-水层中的水等;非临界性资源指的是按人类的时间尺度来看是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原子能、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流动性资源使用到灭绝的程度图图 6-76-7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转换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转换资料来
17、源:朱迪丽丝.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2 年.第 24页,图 2.1 修改.(一)储存性资源(可耗竭性资源)(一)储存性资源(可耗竭性资源)储存性资源由于其不可再生性,即消耗多少就损失多少,因此储存性资源的稀缺程度可以直接由资源的消耗量与资源的拥有量计算而得。1、不可回收的储存性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截至 2008 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达 148.3 亿桶,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1.11%,人均石油探明储量仅11 桶,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 2.46 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 1.31%,人均天然气探明储量仅为0.18 万立方米,是世界平
18、均水平的 6.61%;煤炭探明储量为 1145 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 13.86%,人均煤炭探明储量为 84.61 吨,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由 2000 年至 2009 年石油、煤炭、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和消费量来计算历年中国能源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 6-8),可以看出十年来中国三种能源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均小于 1,且呈下降趋势,即中国能源资源拥有量份额小于消耗份额,换言之,中国的能源矿产资源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不足的,且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的相对稀缺性越来越明显。2009 年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分别为 0.11,0.30,0
19、.44,.可修编.-三种能源矿产资源中以石油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煤炭次之。图图 6-86-82000-20092000-2009 年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相对稀缺指数年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相对稀缺指数注:2001 年至 2006 年煤炭探明储量采用的是2007 年的数据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9铀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相当广泛,存在于各种矿石和海水中。但铀矿床的分布却很有限,国外铀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非、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我国铀矿资源也较为丰富,但目前勘查程度较低,探明有限,铀矿资源潜在总量较大,前景广阔。2009 年中国开采成本小于 260 美
20、元/千克的铀矿资源查明储量为 17.14 万吨,占世界查明储量的 2.27%,居世界第 11 位。其中,开采成本小于 80 美元的铀矿资源查明储存量为 2.14 万吨,占世界查明储量的 3.17%,居世界第 7 位(如图 6-9)。图图 6-96-920092009 年铀矿资源查明储量比较年铀矿资源查明储量比较数据来源:国际原子能机构Uranium 2009:Resources,Productionand Demand由 1998 至 2008 年核能消费量和开采成本小于 260 美元/千克的铀矿资源查明储量计算历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如图6-10),可以看出,1998.可修编.-年以
21、来中国核电相对稀缺程度逐年加大,特别在 2001 年至 2003 年间稀缺程度明显增大,2003 年中国核能相对稀缺指数为 1.66,而2008 年中国核能相对稀缺指数已降至 1.09,失去了之前的资源相对优势,未来核电发展也即将面临严峻而激烈的原料竞争。图图 6-106-101998-20081998-2008 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年中国核能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数据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 2009,国际原子能机构 Uranium 2009:Resources,Production andDemand2、可回收的储存性资源(金属矿产资源)中国主要金属矿产资源中,锌和锡储量较高,2007
22、 年的储量分别为 4250.81万吨和 152.25 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 23.62%和 24.96%。而铝土矿和镍占世界总储量的比重较低,2007 年的储量分别为 7.5 亿吨和 299.16 万吨,仅占世界总储量的 3%和 4.47%(如表 6-1)。表表 6-16-1 中国基本金属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中国基本金属资源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矿产铁铜铝土矿铅锌镍锡总量人均占有量储量(万吨)占世界比重人均储量(千克)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2364002932.1175072.711346.324250.81299.16152.2514.91%5.98%3.00%17.04%23.62%4.47%24
23、.96%16525.4021.67554.739.9531.412.211.1375.24%30.20%15.15%86.00%119.17%22.53%125.95%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年鉴 2008、国际统计数据 2008从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中国锌和锡的人均资源储量要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 年人均储量分别达到 31.41 千克和 1.13 千克。而其它基本金属资源的人均资源占有量都要小于世界平均水平,2007 年中国铝土矿人均储量为 554.73 千克,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5.15%。由2004年至2007年基本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和消费量计算得出历年中国基.可修编.-本金属的相对稀缺指
24、数(如图6-11),2007 年铁、铜、铝土矿、铅、锌、镍和锡的相对稀缺指数分别为 0.30、0.24、0.09、0.56、0.79、0.20 和 0.68,均小于 1,即这几种基本金属矿产能源相对稀缺,而铁矿、铜矿、铝土矿和镍矿的相对稀缺指数要小于铅、锡和锌,其中以铝土矿的相对稀缺程度最为严重。图图 6-11 2004-20076-11 2004-2007 年中国基本金属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年中国基本金属矿产资源的相对稀缺指数注:铁的消费量为生铁产量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中国钢铁统计(二)流动性资源(可再生资源)(二)流动性资源(可再生资源)流动性资源由于其可再生性,随着人类
25、开发利用而消耗的同时,在现阶段自然界的特定时空条件下,能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计算流动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可以先假设地区人均资源消耗量同世界平均水平相一致,则可将人口总数作为资源的消耗量。相对稀缺指数(RRI)的计算公式变为:RRI=(LRWR)/(LCWC)=(LRWR)/(LP WP)=LRp/WRp其中,LP 为地区人口总数,WP 为世界人口总数,LRp 为地区人均资源拥有量,WRp 为全球人均资源拥有量。换言之,可由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比值来衡量流动性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1、临界性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是人民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社会发展 资源 瓶颈 环境 约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