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
2、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二、基本内容维度维度I.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1.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2.了解多媒体
3、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技技术术素素养养常用设备。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熟练应用。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II.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1.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2.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3.探索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资源。4.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拓展学
4、生的学习空间。5.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计计划划与与准准备备8.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7.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7.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8.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契合点。6.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学习机会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9.加工制作有效支持课堂教学的数字教育资源。9.设计学习指导策
5、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10.确保相关设备与技术资源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正常使用。11.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应对方案。12.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13.让每个学生平等地接触技术资源,激发学生学组组织织与与管管理理15.灵活处置课堂教学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16.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提升技术素养并发挥其技术优势。17.根据学习目标科学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评评估估与与诊诊断断18.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19.尝试利用技术工具开展测验、练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 能力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