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2020届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0 届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届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
2、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材料二: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 分。(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材料三: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
3、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慧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材料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
4、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情况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 AR 实景指挥作战系统深化应用。系统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所涉及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5、.在我国交通运输全面改革的征途中,智慧交通发挥的作用无疑会十分巨大,它会带来我国交通现代化一系列的变化。B.从材料二中 2018 年的调查数据来分析,网民们在短途出行中所选择的各类交通方式的频率相差不大,其中轻轨的使用频率最低。C.通过技术手段采集人、各类交通工具所留下的痕迹信息没多大价值,还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因此,保存它们的实际意义不大。D.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智慧交通的实现具有重大作用,如实现“所见即所现”平面二维的展示图景就需依靠人工智能来完成。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之所以对智慧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是因为智慧交通可解决许多交通问题,也是未来交
6、通系统的发展方向。B.从材料二中的调查数据来看,2018 年中国网民在长途出行中最喜欢选择高铁、动车,而选择轮船的频率最低。C.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智慧交通的建设,地方对智慧交通的理念理解不够,执行起来都是低层次的操作。D.向智慧城市的各行业进行延伸,从而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是做好智慧交通自身行业的前提条件。3.我国智慧交通发展迅速,但要充分适应社会发展,仍需做出哪些努力,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概括。(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
7、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我
8、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
9、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
10、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
11、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
12、,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B.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C.第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D.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
13、的深刻反思。E.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5.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6.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2)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3)根据对第 2 题的理解并结合日常所学,请概括散文标题的作用。(规律方法提炼)_7.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
14、料一民间文学大部分产生于农耕文明时期。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民众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精神生活的结晶,所以它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民间文学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具有不同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这些特性将民间文学彻底地区别于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这些特征的存在,导致民间文学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不然就无法保证其能够继续完整地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民间文学的传承更具有单一性,主要依靠口头传述的方式,而且其传述不需要依靠表演、道具重现的方式来附加宣传。而且由于是口头传述,所以传述的人不需要丰富的学识知识、习字以及认字能力,不论人们处于哪个位置、做什么工
15、作,都可以传述文学作品。也因此,民间文学必须依托人类完成传承,一旦没有人类的传述,民间文学的传承就会断接,难以继续。第二,民间文学的传述过程更具有生活气息。自古以来,人们日常交流依靠的是语言,故事的传述和倾听属于人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方式。民间文学的传述是依托人类完成的,它的传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传达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民间文学的传述更具有生活气息。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不再限于单一的口头传述交流,因此,我国民间文学的传承面临着边缘化的困境,民间文学消失的内容、速度以及程度都呈现急剧递增的趋势,并且,民间文学的传承还存在一个特点,即其一旦消失
16、,就无法再通过任何方式恢复。针对上述情况,我国政府从 1985 年开始逐步采取相关的有效对策来解决民间文学传承和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具体来讲,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的活动,吸引了全国的民间文学专家、学家以及爱好者等大量的人才参与,在此后的长时间内,我国的民间文学以书籍的方式较为全面和系统的问世,包括民间故事、谚语等,有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民间文学整理和编辑在2009 年共计 298 卷,总共记录数字超过40 亿。中国民间文学活动范围覆盖全国,时间跨越20 余年,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绩。民间文学保护措施自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实行以来,对我国逐渐消亡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
17、遗产的保护成果显而易见,使其面临快速消亡的趋势和困境得以有效缓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一次长足进步,展现了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重视力度和远见。而且,21 世纪初期,世界范围内开始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全球范围内发布了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受此影响,作为我国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民间文学传承和保护工作也逐渐和国际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接轨,国家政府部门和民间自发组织先后推行了具体的民间文学保护的工程,并且在后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的民间文学传承和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部分成果,但是其保护工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来讲,其保护活动的开展缺乏整体大局观,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传承和保护活动偏
18、于作品的收集归纳,忽视相关背景资料的整理和搜寻,导致民间文学缺乏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因而缺乏影响力,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在传承地区、传承对象以及交流对象缺失的情况下,民间文学的传承情景再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同时也是我国的相关专家学者急需解决的难题。(摘编自满英子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困境与保护对策)材料二:民间文学,一般认为是口头传承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小戏、说唱、谚语、笑话、谜语、歇后语等文艺形式。“口头传承”四字,表明了大家对民间文学本质性特征的认识,也揭示了民间文学与语言媒介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民间文学虽然是指依赖语言媒介传承的文艺形式,但在人类历史上民
19、间文学的传播手段、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也会随着媒介的变化而采取新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传播媒介经历了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等演变,而人类也都充分利用这些媒介传播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存活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里,因此,民间文学与各类传播活动中的受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而受众是传播中的主要元素,也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基础。当然,我们在看到其“大好”前景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个现象,21 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的传播主体(特指传承人)、受众都有较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能较熟悉地传承、传播家乡的谚语、俗语、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民间文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鉴于这种情形,我们认为
20、在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学诸艺术形式的传播,在传播方式上应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要广泛利用新媒介、新技术进行传播。如:短視频传播;搭建“两微一端”民间文学的专属平台;利用网络电子书、网络广播等进行传播当然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传播民间文学的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其他媒介进行传播,比如编写适合儿童、青少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民间文学纸质读本。(摘编自李跃忠、苏蓉新媒体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传播策略)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保证民间文学的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我们对民间文学基本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的特点应有清醒的认识。B.民间文学的传述不受文化水平、活动场所等限制,自由灵活
21、,而且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十分生活化。C.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 的颁布,使我国认识到了民间文学保护的迫切性和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D.民间文学虽然依赖语言媒介传承,但是在新时代,民间文学也应随着受众的改变,采用多元化的传播媒介。9.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书籍的方式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整理民间文学,是避免民间文学一旦消失就不可恢复的好方法。B.民间文学须依赖人来完成传承,如果我们能下力气培养好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将再现繁荣。C.民间文学的传播要认识到受众的重要性,当下,民间文学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受众。D.民间文学在新媒介时代,既要利用新媒介技术,也不能抛
22、弃传统的媒介形式,两者兼顾为上策。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民间文学传承的创新做法的一项是()A.利用抖音号,进行实地跟拍、采访传承人、挖掘历史背景,制作短视频,为用户提供系统、完整的民间文学观赏文本。B.将民间文学中的民间传说、神话、民间故事、史诗、说唱等编纂成电子书,提供听书服务,提升用户在视听方面的体验。C.在街道社区的文体中心、农村的文化礼堂等,引入讲故事、唱山歌等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促进民间文学的活态传承。D.将经典民间传说、神话、史诗、民间故事等制成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动画或者动漫作品,以展示民间文学的价值与魅力。11.结合材料内容,对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作简要解说。12.请简
23、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4.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
2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杂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 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语自然,音节铿锵,意象生动传神。全诗写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B.“眇眇客行士”中“眇眇”既写出了服役之地的荒远,又写出了征夫内心的愁苦。C.九、十句借用典故,感怀深沉,游子和处者对举并写,直抒胸臆,倍显凄恻动人。D.这首古体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
25、慨”的特点,二者表达情感相同。16.赏析“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17.“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处者歌式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2)在 答司马谏议书 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_,_。(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4)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深圳市 高级中学 语文 第三次 联考 试卷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