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 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 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 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子两章教案孟子两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3.熟练朗读并背诵课文。4.体会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加深个人修养。【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2.熟练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来比喻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否则做失去民心的事情,是注定要失败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句话出处的文章。批注二、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大声地读
2、课文,初步领会课文的意思。3.串讲课文,理解文章大体内容。(1)每 4 名学生为一组进行讨论。(2)教师指名代表对课文进行翻译,其他学生补充更正。本文比较容易翻译,学生应该能够轻松地完成。4.齐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三、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二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三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
3、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四层?明确:第四层的作用是在前三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国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四层绝非多余的。2.思考文章中出现下列词语的作用。“故曰”,在文中起承接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孟子两章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