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解读.doc
《必须坚持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须坚持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解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须坚持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解读必须坚持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汤以伦 朱震葆(资料来源:中国统计2003年第2期)1994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国家普查制度改革统计调查体系的请示.国发1994(42)号文件,这个文件提出“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参照国际成功经验,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等为补充的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国家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是比较单一的,是以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汇总为特征的调查体系。改革开放后,开始建立普查制度。从1990年开始至1999
2、年,在普查制度的第一个周期中,我国搞了五次普查。即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1993年的首次第三产业普查、1995年的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年的首次基本单位普查、1997年的首次农业普查。通过比较完整的普查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可是,自1994年提出“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至今还未建立起来。8年来,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汇总为特征的调查体系依然固我.虽然各个行业在规模以下已经或正在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这同“以普查为基”的调查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进入新世纪与加入WTO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地变化,
3、我们统计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范围也呈多主体,多目标,多层次的要求发展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瞬息万变,我们统计调查体系如果再不改变,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将会变得更加尖锐起来,势必越来越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的需要。为此,适时建立起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变得十分紧迫和必需的了。一、统计调查体系与统计管理体系的关系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统计调查体系同该国实行何种统计体制和统计管理体制有着重要的因果联系.国家统计体制通常同一个国家政府的行政体制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由各国政府决定。各国政府在设置行政机构的职能时,也就同时规定了统计体制的类型和规格。在国家统计体制定下来之后,中央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与地
4、方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之间的管理制度、管理形式和管理方法如何确定就是管理体制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处理中央政府统计系统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统计改革的龙头。有什么样的统计管理体制,就会有与之配套的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也就是说,从管理体制、报表制度、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四个层次上讲,处在最上层的是管理体制,依次降阶为报表制度、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譬如讲,如果我国也采取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中央和地方两套统计管理系统。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上报的统计报表制度和调查方法就无法实行,全面调查所设计的庞大繁杂的指标体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全面调查、全
5、面报表和层层上报的调查方法体系是与计划经济下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相匹配的。若把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和层层上报的调查方法体系搬到美国去推行,肯定要碰得头破血流.反过来,我国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抽样调查方法硬行搬进“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中来.从十几年来的实践看,遇到体制上、理论上、方法上和经费上等“四大金刚的阻遏.(见朱铁、朱震葆抽样调查的困惑一文).受到基层市县统计部门的消极应付和抵制。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还没有到位,政府管理职能亦未完全转变,而统计是为管理服务的,抽样调查无法取得乡镇等分层资料,它的应用势必受到限制。因为抽样调查体系适宜于实行中央和地方两套统计管理
6、体系。中央统计系统要收集资料,不采取抽样调查能行吗?若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了,指标设置不精简、报表种类不减少能行吗?!所以讲,有什么样的统计管理体制,就会采取相适应的统计报表制度、统计调查方法和统计指标体系。这是相辅相成、相辅而行的事情。二、普查资料应用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应开展了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以及基本单位和人口普查.除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影响较大外,其他四项普查都取得了大量可贵的专项全面统计资料。实际应用情况怎样呢?除了都宣称摸清了家底,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花了纳税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的普查资料就此锁进了铁皮柜,每年还要派专人管理、付仓储保管费。问题出
7、在哪儿呢?问题出在普查取得的数据与年报资料相差太大,或者因为时点不对,或者因为有的专业有自己一套年报字典库(目录库),一旦按普查资料调整,字典库内原有上报企业单位就要伤筋动骨,与历史资料不相衔接.为了求得与上年同期比的增长速度,要同时调整上年企业单位使之范围口径一致,而上年的年报资料已上年鉴,并对外已发布,不好更改;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普查与年定报制度在口径、范围及资料收集的方式方法都不同,通常年份较难操作。所以,统计部门只好把普查结果束之高阁。呜呼哀哉!动员了全国几百万人,历时二三年,花了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搞起来的普查资料就被搁置来了。从1994年提出要建立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体系至今依
8、然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中。我国至今各年的年定报案数依就按照原有的轨迹走下去。依然按照上年的年定报数在计算增长速度,依然依靠全面调查、全面报表、层层上报的统计调查体系在运行着.普查成了一个摆设,成了一个向国家财政要钱要人要物的一个“很有必要”的大理由。话也得说回来,通过普查摸清了国情国力,普查结果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对了解和掌握全社会的重要社会经济情况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宝贵资料,为我国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以及利用普查资料所开展的多层次多领域的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普查作为统计收集资料最为原始的动因,是通过普查这个方法,在摸清一个国家某一个领域的全面情况后,要
9、依此为依据,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开展统计调查打下基础。即普查年后,逐年的年定报应该以普查资料为基期数加以利用.而我们实际情况没有这样做.从而使普查的价值被大大地打了折扣。在笔者看来,她的价值,她的最可宝贵的使用价值没有被利用,或者说没有被真正地利用,或者干脆说完全被浪费掉了。三、改造现行的年定报调查与普查相衔接在弄清楚统计调查体系受制于统计管理体制之后,我们现在来讨论,在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下,统计报表制度如何与普查相衔接的问题.普查是国家为了详细地了解某个社会经济领域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普查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方法所要取得的资料更全面、更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须 坚持 普查 基础 统计调查 体系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