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打印练习.doc
《文化常识打印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打印练习.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常识打印练习高考文言文常识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B(B“吊伐是“吊民伐罪”的省略,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
3、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C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罗洪先涉猎广泛且精心研究正是对王守仁为学的继承和学习。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的人。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其中殿试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文中“三年一人即可印证.C.“守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一种孝顺的行为,明清时期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
4、制,守丧期一般为三年,“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即守丧之礼。D。文中多有表示官员授职升迁的词,如“授修撰”中的“授,“召拜春坊左赞善中的“拜”,“除三人名”中的“除”等,就是表示授予官职的。D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D(应为“纪传体”)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擢
5、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A察: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举:推选、推荐。察、举和擢意思不同.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末及壮年,故称弱冠.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D唐书是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北宋以后有新旧唐书之分.C【解析】“沫奠是指“沫文”和“奠文。二者虽都属哀祭文,但在写作的重点及韵散的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区别:“沫”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奠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沫文是韵文,奠文则不一定是韵文。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
7、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 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D(论语不是“六经”)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右迁指升官,古代官位常常以“右”为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与之相对,“左迁”指贬官。B“七步之才”有指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典故出自曹植
8、,文中用这一典故赞美了魏收的文学才华。C“阳”指山和水的南面,如“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与之相对,“阴”指山和水的北面,如“江阴”指长江的北面。D“中国在古汉语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它指中原地区,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的“中国”.C(“阳”指山之南、水之北,“阴指山之北,水之南。“江阴”指长江之南)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9、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退休。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A(A“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1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常识 打印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