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精神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是精神生活.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阅读是精神生活阅读是精神生活 周国平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阅读是个人的精神生活,一个真正有阅读爱好和习惯的人,必定是自己选择适合于他的精神食粮,不会跟着媒体跑。这和是不是所谓”精英毫无关系。你不是作为精英”,但必须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大众”,才能走进真正属于你的书籍世界。使我反感的正是现在这种由强势媒体主宰多数人阅读取向的局面,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窝蜂全去读某一个作家或某一本书,
2、这些仅仅跟着媒体跑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大众,而不再是个人,我在此意义上称之为”大众文化消费”,定性非常准确,一点儿没有冤枉他们。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做一个思想者,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文化环境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环境,
3、对它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一时一地.几千年来,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一个伟大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包容又超越了一切时代和民族,对于人类每一个有心提高自己精神素质的成员来说,它都是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 那么,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个传统呢?我的回答是:到经典著作中去,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扎根在人类精神生活的至深土壤之中,正因为如此,所以能够在不同时代的个人的心灵中抽出新芽。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就是今天的醒客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醒客对话.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独,存在着一个醒客的世界,这个世界超越于历史的变迁和人间的喧哗而长存,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联结
4、成一个整体.直接向大师学习,这是我的阅读定位,我自己受益无穷,因此也乐意推荐给别人。中外经典名著是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好的东西就在那里,为什么不去享用,却把时间浪费在次好的、较差的东西上?书籍是人类经典文化的主要载体.电视和网络更多地着眼于当下,力求信息传播的新和快,不在乎文化的积淀。因此,一个人如果主要甚至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他也许知道天下许多奇闻八卦,但这些与他的真实生活毫无关系,与他的精神生长更毫无关系。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根的,他对人类文化传统一无所知,本质上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希望今天的青少年不要成为没有文化的一代人。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
5、网.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如果你不读书,只上网,你就真成一条网虫了.称网虫是名副其实的,整天挂在网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戏,精神营养极度不良,长成了一条虫。 网虫是什么好名头啊.做书虫当然也不好。不过,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主要宝库,你只要善于利用这个宝库,吸取营养,就一定会发育良好,成为精神上强健的人. 我承认互联网是一个好工具,然而,要把它当工具使用,前提是你精神上足够强健.否则,结果只能是它把你当工具使用,诱使你消费,它赚了钱,你却被毁了。事实上,无论论语、庄子,还是柏拉图、圣经、佛经,核心的东西都是世界观,而每一种世界观都有着特殊而深刻的内涵。快乐只是心灵状态,不是世
6、界观,至多是世界观所达致的某一种心灵状态。凡深刻的世界观,所达致的心灵状态决不仅是快乐,必定还有博大的悲悯,对于社会现实的关系也决不仅是超脱,必定还有坚定的批判. 舍弃掉世界观,把心灵的快乐当做目的本身来追求,就真会把所解读的任何一种伟大哲学稀释为心灵鸡汤了。被娱乐化了的经典已经不是经典了.它引导人们去关注的不是经典里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去找故事,找噱头,经典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了。还不如一无所知呢,这样的话,总会有一些人直接去读经典并且真正读懂它。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
7、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做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有的书会唤醒我的血缘本能,使我辨认出我的家族渊源.书籍世界里是存在亲族谱系的,同谱系中的佼佼者既让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竞争欲望,使我也想为家族争光.我在生活、感
8、受、思考,把自己意识到的一些东西记录了下来。更多的东西尚未被我意识到,它们已经存在,仍处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读书的时候,因为共鸣,因为抗争,甚至因为走神,沉睡的被唤醒了,混沌的变清晰了.对于我来说,读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自我发现,知道自己原来还有这么一些好东西.【结构梳理】:作者认为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是个人的精神生活.而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而阅读经典便是参与这一精神传统的最基本的途径。人类的精神探索形成了最广阔也最深刻的文化环境,因此我们要到到经典著作中去去寻找这个传统,因为经典著作正是这个传统的最重要载体.阅读经典,就是在今天成为一个醒客,把一切时代的思想者
9、联结成一个整体。而作者还仍为:一个人如果主要甚至仅仅看电视和上网络,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因为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是贫乏和空虚的。作者告诫青年人:多读书,少上网。但他也承认互联网是一个好工具。最后说明自己读书的宗旨: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把经典名著当做闲书来读。以及自己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给予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联想点评】:易中天先生说过:读书是谋心,不同于谋生。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养成了读书习惯的人,他的世界是更广阔也更丰富的。利国哲学家叔本华就讲过这个问题,他说: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只能按照他的内心世界的限度来看世界。他心中完全没有的东西,在外部世界里无论多么丰富,你都一定熟视无睹。你是一个心灵丰富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会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你是一个内心贫乏的人,那你看到世界的也一定是贫乏的.有的人心中只有功利,那么他是看不到功利之外的东西的。那些暴富而没有心灵追求的人,他们到了国外,无非就是购物,国外那些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他们是看不见。并且,读书不但能让人内心丰富,而且能让人心静。阅读是纯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储藏,让人感到很充实。你内心充实,这颗心自然会安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