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经导读》PPT课件.ppt
《《语文诗经导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诗经导读》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诗经导导读读“君子”三乐 1.父母兄弟俱存。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3.得天下英才而教之。_孟子本学期课程设置1.诗经与中国诗歌的起源2.论语、孟子与儒学3.魏晋风度与魏晋文学4.传奇、话本与章回小说5.鲁迅的呐喊与彷徨6.鲁迅的野草 一.诗经的历史地位“国学的主流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李学勤1.“经”之本义:说文云:经,织从(纵)丝也,引申为“常”,“常道”。2.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3.“六经”1)按时代早晚排序:易、书、诗、礼、乐、春秋 2)按入学门径排序:诗、书、礼、乐、易、春秋 4.“五经”因为古代没发明乐谱而致使乐经在战争中失传,到汉
2、朝时只剩下了其他五经,汉文帝时开始设立各经学博士至武帝时代完成系统学府,五经之说至此流传至今。5.“十三经”“东汉”七经:在原五经基础上,增加论语、孝经至唐代开元间,以科举取士,在“明经”科中,分三礼、三传,合易、诗、书为九经。唐文宗开成年间,在九经之外,增论语、尔雅、孝经。至南宋年间,将孟子列入经部,始有“十三经”之称。v“十三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圣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中国传统的哲学、文学、教育、伦理等一切学术思想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尚,无不以之为圭臬。v经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国学”,统治者奉它们 为治国安邦的法宝,士大夫以通经致用为自己的终身抱负,平民百姓也以
3、它们为修身行事的彝训。5.“经学之首”冯天瑜中国元典精神:诗经为“经学之首”。诗经与周代礼乐政治。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v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示,“乃奏太簇
4、,歌应钟,舞咸池”。(周礼.春宫)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左传.襄公四年)。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v礼记.乐记:“唯乐不可以为伪”。“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二.诗经的形成过程1.诗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的演变过程,是从一部庞杂的典制性乐集或歌集,到一部有相对固定规模的文学典籍,再到一部主宰封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经世文献的演变过程。参:高等语文辅导读本第一讲。1.2 v2.“诗”、“诗三百”、“诗经”辨析。v1)“诗”:诗曰、诗云。v 多见于左传、国语。v 2)论语为政
5、:v“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v西汉文帝时,诗被官方正式确立为“经”,被当作治国经邦的政治经典列为学官,立为“博士”,始称“诗经”。“孝文皇帝始置一经博士”,即“诗经”。何为“思无邪”?v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诗经导读 语文 诗经 导读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