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概论》PPT课件.ppt
《《藏象学说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象学说概论》PPT课件.ppt(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藏 象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第二节 五 脏 第三节 六 腑第四节 奇 恒 之 腑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学说概论 一、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的基本概念:又称:又称“脏象脏象”,是指藏于体,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包括: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包括:五五 脏:肝、心、脾、肺、肾脏:肝、心、脾、肺、肾 六六 腑:胆、胃、
2、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象象”是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是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其 含义有二:含义有二:1 1、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2 2、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 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 象。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名称大致相同,内涵不一)与脏器的概念不同。(名称大致相同,
3、内涵不一)“藏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其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其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态功能合一性结构,它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重道轻器重道轻器”、“重无轻有重无轻有”)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就其结构来说、的器官而言。(内脏器官、感觉器官
4、)就其结构来说、是一个纯形态学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是一个纯形态学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藏象学说的形成:1 1、古代解剖学的认识、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2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3 3、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4 4、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三、三、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特点:藏象学说的特点:1 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 五脏为中心的
5、五大系统)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2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 3、详于脏而略于腑,详于功能而略于解剖。、详于脏而略于腑,详于功能而略于解剖。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 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素问、五脏别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素问、五脏别 论说: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
6、满也。”满满 精气精气 实实水谷水谷 精气为满,水谷为实,五脏但藏精气,故“满而不能实”;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故“实而不能满”。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的区别,故称之。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显的区别,故称之。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病理上:病理上:“脏病多虚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腑病多实”。治疗上:治疗上:“五脏宜补五脏宜补”、“六腑宜泻六腑宜泻”。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五
7、、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一)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一)五脏精气阴阳的含义 1 1、五脏之精:简称、五脏之精:简称“脏精脏精”,是指五脏所藏的有濡,是指五脏所藏的有濡 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的六腑、形体、养、滋润和支撑本脏及其所属的六腑、形体、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官窍等作用的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来源于父母);先天之精(禀受于先天,来源于父母);后天之精(脾胃化生水谷之精);后天之精(脾胃化生水谷之精);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五、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
8、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2 2、五脏之气:简称、五脏之气:简称、五脏之气:简称、五脏之气:简称“脏气脏气脏气脏气”,是指分布于五脏,是指分布于五脏,是指分布于五脏,是指分布于五脏 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 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精气 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
9、合在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 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自然界之清气 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作用下,合化为一身之气。第一节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藏象学说概论五、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 3 3、五脏之阴阳:、五脏之阴阳:、五脏之阴阳:、五脏之阴阳:(1 1)五脏之阴,简称)五脏之阴,简称)五脏之阴,简称)五脏之阴,简称“脏阴脏阴脏阴脏阴”,是五脏之气中的,是五脏之气中的,是五脏之气中的,是五脏之气中的具具具具 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有凉润、宁静、
10、抑制等作用的部分;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有凉润、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2 2)五脏之阳,简称)五脏之阳,简称)五脏之阳,简称)五脏之阳,简称“脏阳脏阳脏阳脏阳”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是五脏之气中的具有有有有 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两者协调平衡,则五脏之气冲和畅达,各发挥应有的功能。挥应有的功能。挥应有的功能。挥应有的功能。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
11、、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的概述 (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二)五脏精气阴阳的关系;1 1、五脏藏精、五脏藏精 2 2、精化为气:五脏之精是五脏之气的化生之、精化为气:五脏之精是五脏之气的化生之 源,五脏之气是五脏之精的功能体现。源,五脏之气是五脏之精的功能体现。3 3、气分阴阳、气分阴阳 第二节 五 脏 心一、概说一、概说一、概说一、概说: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中有孔窍。外位于胸中,两肺之间,横膈之上,中有孔窍。外 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有心包卫护。其形圆而下尖,似倒垂未开的莲花。二
12、、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1 1、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分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分 (1 1)主血:一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主血:一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 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二是心有生血的作用“奉心奉心 化赤化赤”。(2 2)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 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
13、、主要生理功能:#1 1、主血脉;、主血脉;脉脉心心血血靠靠心心气气十分活跃、充沛。由于心、血、脉之间、心起主导作用,故说心主血脉。靠心气 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推动激发推动激发推动激发推动激发 心主身之脉心主身之脉心主身之脉心主身之脉 靠心气靠心气靠心气靠心气 经脉通利经脉通利经脉通利经脉通利心气心气心气心气心脏搏动心脏搏动心脏搏动心脏搏动 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血液正常运行营养全身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血液充盈血液充盈 面色红润光泽面色红润光泽面色红润光泽面色红润光泽 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
14、每通过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有神(司其外者,以知其内,所以每每通过 脉从容和缓有力脉从容和缓有力脉从容和缓有力脉从容和缓有力 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外在表现可知道心脉充盈。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 1、心气充沛;、心气充沛;、心气充沛;、心气充沛;2 2、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血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血
15、液充盈,浓稠度等状态适中(心的形质无损);3 3、脉管(道)滑利通畅。、脉管(道)滑利通畅。、脉管(道)滑利通畅。、脉管(道)滑利通畅。心 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 2、心藏神:是指心有、心藏神:是指心有统帅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精神、意识、思维、情 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广义之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广义之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 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狭义之神:指人
16、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 心理活动和性格倾向;心理活动和性格倾向;心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1 1、血是神志活动的、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之一;心神之一;心神 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说,只必须得到心血的濡养才能正常的工作,也就是说,只 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血养心,则能化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血充足,血养心,则能化 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心理活动正常;神而使心神灵敏不惑,心理活动正常;2 2、心主血脉的、心主血脉的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心神,心神 清明,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
17、濡养全身脏腑形体清明,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濡养全身脏腑形体 官窍及心脉自身。官窍及心脉自身。三、生理特性三、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火脏,烛照万物。”心居膈上阳位,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故为阳脏,又称“火脏”。心主通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关键抓住心阴与心阳 (血)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其华在面:(1 1)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 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主司(心脏的搏动具有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的 作用)。作用)
18、。(2 2)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其华在面,是指心脏精气的盛衰,可以从面部 的色泽表现出来。的色泽表现出来。“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内,必形诸外”。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2 2、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在窍为舌:又称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精气盛衰及 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其功能变化可从舌的变化得以反映。其理论依据:其理论依据:(1 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互联系;(2 2)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心主血脉,而舌体血管丰富,外无表皮覆盖,故舌色能灵敏的反映心主血脉的
19、功能状态;故舌色能灵敏的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3 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 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舌与言语、声音有关;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3 3、在志为喜:、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在脏为心,在志为喜”。4 4、在夜为汗:汗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在夜为汗:汗为五液之一,是津液通过阳气的 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蒸化后,经汗孔排于体表的液体“阳加于阴谓阳加于阴谓之之 汗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心心 血液血液 津液津液 体表体表 汗汗 津血同源津血同源
20、血汗同源血汗同源 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四、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5 5、与夏气相通应(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与夏气相通应(是因为自然界在夏季以炎热为 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主,在人体则心为火脏而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夏季与心相应。故夏季与心相应。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附:心包络,简称心包,亦称“膻(膻(dandan)中)中”,有,有 保护心脏保护心脏“代心受邪代心受邪”的作用。的作用。现代研究 1 1、心主神明的研究、心主神明的研究 2 2、心神关系的研究、心神关系的研究 3 3、心合脉的研究、心合脉的研究 4 4、心开窍于舌的研究、心开窍于舌的研
21、究 5 5、心脑与神明关系的研究、心脑与神明关系的研究 肺肺一、概说:一、概说:一、概说:一、概说: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 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与喉、鼻相连,故称喉 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 1 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换的场所;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 气生成和运行的作用;气生成和运行的作用;肺
22、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 2、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主行水: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 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液的输布和排泄。其内涵:(1 1)宣发作用)宣发作用脾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轻清部分,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向上向外布散濡润濡润汗汗体外;体外;(2 2)肃降作用)肃降作用脾脾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肺水液、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 分,向内向下输送分,向内向下输送濡润濡润代谢后所产生的代谢后所产生的 (浊液)(浊液)尿;尿;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
23、能:二、主要生理功能:2 2、主行水: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津、主行水: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津 液,故说液,故说“肺主行水肺主行水”。在五脏六腑中肺的位置最高,并参在五脏六腑中肺的位置最高,并参 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故称“肺为肺为 水之上源水之上源”。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3 3、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静脉)流经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静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运动(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清浊于肺,经肺的呼吸运动(吐故纳新)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
24、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之性促进下,将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之性促进下,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动脉)输送到全身。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动脉)输送到全身。肺肺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二、主要生理功能:3 3、朝百脉,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朝百脉,主治节: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 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1 1)治理调节呼吸运动)治理调节呼吸运动(2 2)调理全身之气)调理全身之气(3 3)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4 4)治理调节津液代谢)治理调节津液代谢是对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生理特性
25、:三、生理特性:#1 1、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覆盖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故有故有故有故有“华盖华盖华盖华盖”之称。之称。之称。之称。2 2、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3 3、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与肃降:“肺气宣发肺气宣发肺气宣发肺气宣发”“”“肺气肃降肺气肃降肺气肃降肺气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藏象学说概论 学说 概论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