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上课用)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比较阅读(上课用)课件.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考古诗词高考古诗词比较比较 阅读鉴赏阅读鉴赏 2017.11.152017.11.15 一、考情分析:一、考情分析:2016年,年,全国卷全国卷3、北京卷、浙江卷、天、北京卷、浙江卷、天津卷津卷高考诗歌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这就预示着诗歌鉴赏的走向。高考诗歌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这就预示着诗歌鉴赏的走向。二、命题规律:二、命题规律:1.从从比较方式比较方式看,主要是看,主要是内容与主旨内容与主旨相近的两首诗比较。相近的两首诗比较。2.从从命题角度命题角度看,主要是看,主要是内容情感内容情感、手法技巧、手法技巧、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比较比较的异同,试题的的异同,试题的综合性综合性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
2、3.从比较途径看,主要是从比较途径看,主要是“求异同求异同”“比优劣比优劣”两类型。两类型。4.从命题趋势看,注重和从命题趋势看,注重和课本诗词(尤其是初高中背默的古诗课本诗词(尤其是初高中背默的古诗词)词)比较鉴赏比较鉴赏。三、备考攻略三、备考攻略1 1、典例分析,比对答案,、典例分析,比对答案,找出答题短板。找出答题短板。2 2、深入、深入研讨,探寻规律研讨,探寻规律,领悟升格之道。,领悟升格之道。3 3、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一、典例分析,比对答案,找出答题短板。一、典例分析,比对答案,找出答题短板。例例1(2016年高考全国卷年高考全国卷
3、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题。内宴奉诏作内宴奉诏作曹翰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注】曹翰(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宋初名将,六韬:古六韬:古代兵书。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
4、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者的不同之处。(6分)分)欠佳答案欠佳答案:(1)曹翰)曹翰正值报国的大好时机正值报国的大好时机,满腔热情,表现了其,满腔热情,表现了其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与雄壮刚毅的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与雄壮刚毅的精神精神;曹诗表达自;曹诗表达自己己年老身衰年老身衰的的心态;心态;曹诗写了对曾经的战场驰骋的曹诗写了对曾经的战场驰骋的怀怀念念。(2)而辛词表明而辛词表明今非昔比、年老色衰今非昔比、年老色衰的的感伤感伤;依然立;依然立志要完成君王愿望的志要完成君王愿望的心理心理;(;(惋惜、哀愁、辛酸、
5、沧惋惜、哀愁、辛酸、沧桑感桑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的豪情豪情;(;(即豪情壮志即豪情壮志)辛词通过辛词通过追怀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英雄白首,功业未成业未成的的悲慨悲慨。(即。(即悲伤感慨)悲伤感慨)例例2 2、北京卷、北京卷12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题(7 7分)分)夜游宫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
6、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师伯浑,陆游的友人。、词中、词中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与陆游书愤书愤中中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 3分)分)相同点:相同点:不同点:不同点:书愤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岁那
7、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想当初我
8、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识之于眉山。他
9、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他的师伯浑文集师伯浑文集作序。作序。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
10、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但决不会死去我那报国的雄心!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年老鬓衰的的悲愤悲愤情怀。情怀。比较比较情感情感异同异同 答案:答案:答案:答案: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立业的的爱国之志爱国之志和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的伤感之情伤感之情。词句抒发了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自己不被理解的的慨叹慨叹,
11、突出了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的心境。“自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封侯在万里,有谁知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鬓虽残,心未死”“塞上长城空塞上长城空自许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镜中衰鬓已先斑”1 1、求、求“同同”关键词:关键词:2 2、存、存“异异”关键词:关键词:自许;鬓虽残、自许;鬓虽残、衰衰鬓斑鬓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谁知、心未死;空、衰、斑二、深入研讨,探寻规律二、深入研讨,探寻规律,领悟升格之道。领悟升格之道。(一)比较情感:(一)比较情感:求异同求异同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感悟情感的,感悟情感的正负方正负方向;向;利用利用标题注
12、释标题注释等的信息,比较分析思考导致不同情等的信息,比较分析思考导致不同情感的感的原因或情境原因或情境。了解诗人所处的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及写作背景时代及写作背景。同样的景物,因诗。同样的景物,因诗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人不同的际遇、不同的心情,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善于抓住带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的关键词语。注意诗歌的最后两最后两句句,它们往往,它们往往卒章显志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点明主旨。熟悉熟悉感情基调术语感情基调术语,学会运用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学会运用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忧愁与闲适,闲适,
13、悲伤与悲伤与欢快。欢快。感情基调术语:感情基调术语:正:喜悦、欢快,恬淡、闲适、思念,人生感悟正:喜悦、欢快,恬淡、闲适、思念,人生感悟 、闲情、闲情逸趣、寄情山水,坚守节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逸趣、寄情山水,坚守节操、建功立业、报效祖国。反:离恨、忧愁、寂寞、伤感、激愤、消沉、不满、离反:离恨、忧愁、寂寞、伤感、激愤、消沉、不满、离愁别绪、物是人非、命运无常、孤苦无助、怀才不遇、愁别绪、物是人非、命运无常、孤苦无助、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报国无门、怀古伤今、愤世嫉俗。(二)求异同的答题思路:(二)求异同的答题思路:整体把握,体味情感,整体把握,体味情感,先同后异,概其同,
14、辨其异。先同后异,概其同,辨其异。1.1.相同点:明确比较点,准确答出所比较的情点相同点:明确比较点,准确答出所比较的情点即可,即可,先先求求“同同”关键词关键词,“同同”可用一两句话可用一两句话概括;概括;2.2.不同点:不同点:再求再求“异异”关键词分别作答关键词分别作答;(1 1)甲甲诗诗(内容或感情)(内容或感情)(2 2)乙诗乙诗(内容或(内容或感情)。感情)。3.3.比较方法:比较方法: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的名词、形容
15、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一、典例分析,比对答案,找出答题短板。一、典例分析,比对答案,找出答题短板。例例1(2016年高考全国卷年高考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宋诗,)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完成89题。题。内宴奉诏作内宴奉诏作曹翰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臂健健尚嫌弓力软,眼尚嫌弓力软,眼明明犹识阵云高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
16、旧战袍。【注】【注】曹翰(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宋初名将,六韬:六韬:古代兵书。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诗的颈联又作“臂臂弱弱尚嫌弓力软,眼尚嫌弓力软,眼昏昏犹识犹识阵云高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简要分析。(5分)分)比较比较语言语言优劣优劣: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观点一:作观点一:作“弱弱”“”“昏昏”好好 “臂弱臂弱”“”“眼昏眼昏”表明作者表明作者承认承认自己已自己已年老体年老体衰衰的的客观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
17、如此,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锋陷阵;更强烈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观点二:作“健健”“”“明明”好好“臂健臂健”“”“眼明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虽然岁月流逝,但但身体依然强健身体依然强健,当然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驰;表现作者表现作者心存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信念,而而忘记忘记自己自己老之将至老之将至。二、深入研讨,探寻规律二、深入研讨,探寻规律,领悟升格之道。领悟升格之道。(一)(一)比较
18、比较语言:语言:比优劣。比优劣。首先是首先是分清类别,分清类别,抓关键词,抓关键词,反复推敲,品字析句,感知画反复推敲,品字析句,感知画面,感和韵律,体会面,感和韵律,体会意境,明确效果意境,明确效果。首先。首先分清词性:分清词性:动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然后从形容词、数词、副词;然后从词法(词类活用)、句法(特殊词法(词类活用)、句法(特殊句式)、修辞(拟人等辞格)、意境、音韵、心理感受等句式)、修辞(拟人等辞格)、意境、音韵、心理感受等角度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展开,言之成理即可。然后是熟悉掌握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然后是熟悉掌握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点。如绚丽明快、如绚丽明快、
19、或委婉含蓄,或委婉含蓄,或质朴自然,或婉约细腻,或质朴自然,或婉约细腻,或清新明丽,或热情奔放,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或清新明丽,或热情奔放,或幽默讽刺,或沉郁顿挫,或悲壮慷慨等。慷慨等。(二)比优劣的答题思路:(二)比优劣的答题思路:分清类别,明确效果,品味意境,分清类别,明确效果,品味意境,比较优劣。比较优劣。(1 1)明确观点明确观点,选择选择自己自己理解得好、理解得深理解得好、理解得深的那一个写,孰的那一个写,孰优孰劣一定要明确,切忌各打五十大板;优孰劣一定要明确,切忌各打五十大板;(2 2)就这种观点进行论证就这种观点进行论证。论证关键看。论证关键看该字(词)该字(词)在所在
20、语境在所在语境的表达方式,若是的表达方式,若是记叙、描写记叙、描写,就看运用该字使描写的,就看运用该字使描写的景物景物怎怎么样了;若是么样了;若是抒情、议论抒情、议论,即看使抒发的,即看使抒发的感情感情怎样了。怎样了。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课内练习课内练习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塞上听吹笛高适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雪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
21、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注】梅花落:乐曲名。梅花落:乐曲名。两首诗在感情基调、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有何两首诗在感情基调、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有何异同?请选一方面回答。异同?请选一方面回答。一、一、相同相同点:点:(1 1)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2 2)情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3 3)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4 4)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明月、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明月、笛声等物象。笛声等物象。第一首有胡天北地的
22、冰雪、马群、山峦。第二首还有第一首有胡天北地的冰雪、马群、山峦。第二首还有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这两首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这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抒发战士思乡的情感;都有虚写,第一首将梅花落拆抒发战士思乡的情感;都有虚写,第一首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第二首是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用构成一种虚景。第二首是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所不同的是第一首第三、四句用设问、通感、双关修所不同的是第一首第三、四句用设问、通感、双关修辞,虽思乡但情绪并不低沉。第二首前两句用比喻,辞,虽思乡但情绪并
23、不低沉。第二首前两句用比喻,最后一句直接抒发征人的绵绵乡思,哀婉感伤;最后一句直接抒发征人的绵绵乡思,哀婉感伤;不同点不同点1.比较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比较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异同:异同:高诗写景,表现将高诗写景,表现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还的士牧马归来、胡马北还的和平宁谧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些许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迷惘和悲凉。2.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异同: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异同:修辞手法角度:修辞手法角度:高诗妙用高诗妙用通感通感,
24、将梅花落笛曲的,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联想。李诗恰切联想。李诗恰切比喻比喻,“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写出,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抒情手法角度:抒情手法角度:高诗高诗寓情于景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蕴于“雪净雪净”、“牧马牧马”、“月明月明”、“羌笛羌笛”和和“梅梅花花”的意象中。李诗的意象中。李诗写景兼抒情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后一句直接抒情直接抒情。表现手法角度:表现手法角度:高诗高诗虚实结合、象征虚实结合、
25、象征暗示,暗示,“雪净雪净”写春来,象征危机化解,写春来,象征危机化解,“月明月明”暗示边塞安静,暗示边塞安静,“牧牧马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羌笛羌笛”暗示边烽暂息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现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边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现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边塞梅花满关山的景色。李诗塞梅花满关山的景色。李诗烘托铺垫烘托铺垫,“沙似雪沙似雪”、“月如霜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悲凉的思乡之情。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悲凉的思乡之情。3.比较两首诗的语言比较两首诗的语言炼字角度:炼字角度:高诗一个高诗一个“满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
26、合情合理,也洋溢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埋骨岂需桑梓地”的的盛唐豪情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的一个“尽尽”字,字,写了将士怀乡的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的乡愁。语言特点语言特点:高诗:高诗苍凉高壮苍凉高壮,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虽,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虽有思乡之情,却不低沉哀婉,充满有思乡之情,却不低沉哀婉,充满慷慨昂扬慷慨昂扬的基调。李的基调。李诗诗简洁清空简洁清空,不事雕琢不事雕琢,以神运笔,不落行迹,进入诗,以神运笔,不落行迹,进入诗中的内容无不是具有塞上特点的事物。中的内容无不是具有塞上
27、特点的事物。(1)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两首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异同?(同?(5分)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相同点:相同点:(1)两首诗都表达了)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征人思乡的的感情。(感情。(1分)分)2.2.不同点:不同点:(1)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澄澈壮阔,感情感情哀而不伤(乐观开朗)哀而不伤(乐观开朗);(;(2分)分)(2)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呜咽的芦笛声,意境
28、寒冷凄清寒冷凄清(愁惨),感情(愁惨),感情悲凉哀怨悲凉哀怨。(。(2分)分)(2)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分)(2)高诗高诗寓情于景寓情于景(1分),由听到的梅分),由听到的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花落的乐曲想象故乡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寄寓的思乡的感情;(2分)。分)。李诗李诗直接抒情直接抒情(1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望乡望乡”直接
29、点明思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之情。(2分)或:李诗叙事抒情(分)或:李诗叙事抒情(1分),分),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通过叙写征人望乡,表现思乡之情。(2分)分)夜夜雨雨黄景仁【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
30、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穷困潦倒。8.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分)9.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分)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8.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颔联运用对比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信的人难
31、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当时的矛盾心情。(3分)分)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设想来日重逢谈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3分)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分)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
32、。(3分)分)州宅堂前荷花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范成大凌波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注】【注】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凌波:凌波:水面之上。水面之上。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6分)分)9同是写荷花,本诗
33、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后两联作简要分析。作简要分析。(5分)分)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突破答题核心。8.【参考答案】颔联运用【参考答案】颔联运用拟人、对比拟人、对比的手法,写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2分)分)“有有意十分开晓露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2分)分)“无情一饷敛斜阳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
34、瓣冷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庄重的情态。(2分)分)【试题分析】读懂题目是关键,要抓住【试题分析】读懂题目是关键,要抓住“描写描写精妙精妙”来思考和分析。可以从描写方法运用的来思考和分析。可以从描写方法运用的角度(可考虑的比较多)来分析,如根据具体角度(可考虑的比较多)来分析,如根据具体内容,明显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内容,明显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析,等。注意要还可以从形象塑造的角度来分析,等。注意要围绕表达效果来展开。围绕表达效果来展开。9.【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
35、的喜爱与赞美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3分)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2分)分)【试题分析】是比较阅读的变形,而且强化了与课本的【试题分析】是比较阅读的变形,而且强化了与课本的联系。这是一首咏物诗,联系。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的手法很明显。
36、的手法很明显。分析点是分析点是“情感情感”,共同点比较容易分析,描写的都是,共同点比较容易分析,描写的都是荷花,表达的都是喜爱与赞美之情,借此来表达的志向荷花,表达的都是喜爱与赞美之情,借此来表达的志向等;不同点是本诗还有思乡之情等。重在阅读,读懂诗等;不同点是本诗还有思乡之情等。重在阅读,读懂诗歌大意是关键歌大意是关键。练习练习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题。捣练子令捣练子令李煜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数声和月到帘栊。春江花月夜(节选)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张若虚可怜楼
37、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捣衣砧上拂还来。9张若虚诗张若虚诗“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与李煜词的末尾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帘栊”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都是借月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它们表现手法有它们表现手法有何不同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6分)分)求求“同同关键词关键词:月月辨辨“异异”关键词?(学生找出)关键词?(学生找出)数声数声月到月到徘徊徘徊卷不去卷不去拂还来拂还来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李煜词采用李煜词采用视听结合、声色交融视听结合、声色交融的方式,写的方式,写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出秋月的清光和断续的捣衣声共同触动了词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人内心孤独的心弦,引发了他的满怀愁情。张若虚诗运用了张若虚诗运用了拟人拟人的手法来写的手法来写“月月”。闺。闺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中思妇睹月生愁,但月光多情相依,卷不走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也拂不掉,生动地表现了思妇内心无法摆脱的愁苦和迷惘。的愁苦和迷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