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pptx
《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pptx(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2、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3、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4、小学儿童的性格本章学习提要本章学习提要第1页/共88页【案例】曾经有人描述了一个没有感受到爱的儿童。这个儿童叫乔伊,他们的说法就是他是个机器般的儿童。他母亲说,“那时我一点也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对他的父亲来说他的出生同样没有产生影响。他的父亲是陆军文职人员,到处驻防,无固定场所。他出生后,他母亲宣称“我不想去看他,也不想去照顾他。”第2页/共88页在他出生的3 3个月的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啼哭,他患有腹绞痛,主要靠的是严格的喂养时间表,除非必要,没有人来碰他,从来就没有人爱抚他,或者与他一起做游戏。他母亲常常把他留在小床或围
2、栏里,父亲则把自己的怨气发泄在他身上。每晚当他哭闹时就会折磨他。可以说他的父母对他没有进行一点点的感情投入,只是训练了他如何上厕所。他不会表达情感。后来经过3 3年的心理治疗,才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可见,在早期,他的情绪情感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第3页/共88页爱笑俱乐部第4页/共88页第一节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一、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第5页/共88页(一)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1、多样化的活动丰富了小学儿童的情绪情感 学习活动 交往生活 劳动、体育活动第6页/共88页
3、2、小学儿童的情感进一步分化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小学儿童的情感分化逐渐精细、准确。新生儿:兴奋 抑制快乐高兴喜爱喜悦妒忌喜欢敬爱热爱第7页/共88页3、小学儿童的情感表现手段更为丰富第8页/共88页儿童对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情况:以高兴、惊讶、恐惧、愤怒、厌恶、轻蔑等六种感情诵读“你这个小家伙真淘气”。结果发现,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儿童声音表情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正常辨认阶段。第9页/共88页(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深刻性是指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所涉及的本质程度。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情感表现还是比较外露、易激动的,但其情绪体验逐步深刻。第10页/共88页1、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对儿童恐惧的研究证明学前
4、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学前儿童的恐惧主要涉及个人安全和对动物的恐惧。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小学生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恐惧,如怕学业不佳、考试成绩不好,怕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怕遭到同学的讥笑等等。第11页/共88页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加,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表现之一表现之一: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面对父母因下雨而取消野餐计划的反应。表现之二表现之二:引起愤怒的
5、原因。:引起愤怒的原因。表现之三表现之三:表达心情的方式。:表达心情的方式。第12页/共88页3、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渐内化了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学前儿童喜欢某人是从具体的关系出发,而小学生在选择伙伴时更倾向于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比如:学前儿童喜欢谁不喜欢只要是从自我出发的比如:学前儿童喜欢谁不喜欢只要是从自我出发的“XXXX爱和我一起玩,我喜欢他;爱和我一起玩,我喜欢他;XXXX不不给我玩具,我不喜欢他。给我玩具,我不喜欢他。”而小
6、学儿童学会从道德准则出发,确立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而小学儿童学会从道德准则出发,确立自己的喜欢和不喜欢。“我喜欢我喜欢XXXX,因为他学习好好,我讨厌,因为他学习好好,我讨厌XXXX,因为他不守纪律。,因为他不守纪律。”第13页/共88页(三)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加强1、强度、强度易冲动、爆发快易冲动、爆发快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做何反应,有一项调查显示,当问及一些小学生遇到被同学打时做何反应,有45的孩子毫不的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犹豫地回答“打他打他”。2、速度、速度变化快变化快3、情境性、情境性易受暗示易受暗示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容易受到具体事物和情景支配十里长街送总
7、理十里长街送总理第14页/共88页德国漫画 父与子第15页/共88页(四)情绪的可控性不断增强小学低年级儿童可控性较差。例如:在玩得入迷时,会忘记做家庭作业。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情绪也很外显,情绪常常表露在外。到高年级时,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比如:班干部为完成教师委托的任务,会耐心、细致地帮助后进生。第16页/共88页二、小学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第17页/共88页(一)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我国心理学者对儿童的道德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1、小学儿童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2、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期;3、小学儿童道
8、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同道德范畴的情感体验有所不同;4、小学儿童道德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5、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情感体验,以及具有高度概括性并带有激励作用的崇高道德观,对小学儿童道德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18页/共88页(二)小学儿童理智感的发展有人曾统计了一个五岁的男孩一年内共提出了4043个涉及到25个方面的问题。小学儿童的理智感表现在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上。第19页/共88页小学儿童学习兴趣的发展趋势:1、从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2、从笼统的泛泛的兴趣,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初步的分化性兴趣;3、从对具有事实
9、的兴趣发展到初步探讨抽象和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4、阅读兴趣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普小读物;5、从对日常生活的兴趣,逐步扩大和加深到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兴趣。第20页/共88页(三)小学儿童美感的发展研究发现我国儿童审美发展的特点如下:1、小学低年级儿童已能很好地欣赏动物塑像,而且与高年级儿童的感受体验十分接近。随年龄的增长美感欣赏能力还会逐渐发展。2、在音乐美感欣赏上,小学儿童对流行音乐很感兴趣,对民族乐曲接触不多,而且缺乏人生的体验感受,无法引起内心的共鸣。第21页/共88页三、小学儿童积极情感的培养(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10、(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 (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第22页/共88页(一)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水平一般而言,对低年级学生,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过程中容易获得知识,得到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对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以介绍优秀少儿读物为宜,让他在读物中受到健康、向上的启迪。第23页/共88页(二)创造情境,加强情感体验通过环境设置、角色扮演、气氛组织等实践活动培养小学儿童的情感。比如:利用电影、电视创设情境。观后再组织评议,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教师把原剧进行改编,以话剧形式出现,让学生扮演剧中人物,并进入角色。也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如经常举行多样化的班会、少先队中队
11、会活动、兴趣活动等。建立起一个洋溢着积极健康向上气氛的班集体。第24页/共88页(三)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调节情绪的强度,使他们学会用语词或理智防止或缓和自己不适当情绪的发生;其次,要鼓励和发挥儿童的自觉性,养成自我检查与调节的习惯;再次,需要丰富儿童的情感经验。第25页/共88页(四)升华学生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培养同情心,要教育学生同情弱者、尊老爱幼,帮助苦难者,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爱护小动物,防止捉弄残疾人,虐杀小动物。第26页/共88页培养学生的羞耻心,主要是让他们懂得什么行为卑鄙,什么行为可耻,要启发学生对错误的内疚、后悔的情绪体验,要坚持
12、正面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挖苦、讽刺、羞辱和体罚学生。第27页/共88页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的途径是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和长处,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表场,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成绩,表扬过分,以防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的产生;同时也要向学生提出期望和更高的要求,鞭策他们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第28页/共88页此外,教师要帮助儿童克服消极情感。小学儿童的消极情感主要有害怕、焦虑、妒忌感、自满和自卑等。例如怕黑暗、怕老师等。在生活中,对某些东西感到害怕,是正常的,但是有些害怕是完全不必要的,甚至有损于身心健康的,这往往与成人不正当的教育有关。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的情绪。第29页/共88页讨论:如何帮
13、助小学儿童克服消极情绪?第30页/共88页第二节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概述二、亲子关系二、亲子关系三、同伴关系三、同伴关系四、师生关系四、师生关系第31页/共88页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一)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的情感纽带。第32页/共88页(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二)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1、零点接触阶段2、单方相识阶段(注意阶段)3、表面性接触阶段4、亲密、融合阶段
14、5、漠视、冷谈6、疏远7、分离第33页/共88页人际关系的状态人际关系的状态图图 解解人际关系状态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零接触相互注意相互注意表面接触表面接触轻度卷入轻度卷入中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深度卷入第34页/共88页第35页/共88页二、亲子关系(一)亲子关系的变化(二)父母的教养方式第36页/共88页(一)亲子关系的变化(一)亲子关系的变化1 1、交往时间的变化、交往时间的变化研究发现研究发现5 51212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为儿童阅读、与岁儿童的父母比学前儿童的父母在教导儿童,为儿童阅读、与儿童谈话,与儿童做游戏的交往时间少了一半。儿童谈话,与儿童做游戏的交往时间少
15、了一半。第37页/共88页2 2、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减弱。6 6岁以前,父母替儿童做出决定,岁以前,父母替儿童做出决定,6 61212岁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做出决定,岁在父母的监督引导下做出决定,1212岁以后儿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决定。岁以后儿童更多的是自己做出决定。第38页/共88页(二)父母的教养方式二)父母的教养方式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权威型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权威型父母对
16、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权威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积极肯定和接纳的,对儿童有明确的要求。第39页/共88页专制型专制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专制型父母对儿童严厉、粗暴、缺少温情。忽视型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忽视型父母对儿童缺少关注与爱,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第40页/共88页放纵型放纵型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父母对儿童的态度是什么?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放纵型父母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
17、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很少提出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要求和控制,偶尔对儿童提出纪律要求却不能坚持下去。讨论讨论: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第41页/共88页三、同伴关系(一)小学儿童的友谊(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三)小学儿童的同伴接纳第42页/共88页(一)小学儿童的友谊(一)小学儿童的友谊友谊是人际关系深化发展的结果。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此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同伴之间存在的是一种短暂的游戏关系,在一起玩的那就是朋友。第43页/共8
18、8页第二阶段:单向帮助阶段(49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满足自己需求和愿望的才是朋友。第三阶段:双向帮助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带有明显功利性,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长久保持如一。第44页/共88页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朋友之间应保持信任和忠诚、甘苦与共。此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第五阶段:友谊阶段(12岁以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朋友的选择性逐渐增强,选择朋友更加严格,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第45页/共88页在群体中,小学儿童的择友通常有四个标准:直接接触关系、接受关系、敬
19、慕关系、其他关系。直接接触,用儿童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接受关系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敬慕关系反映儿童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的赞赏;其他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两家是世交),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等等。第46页/共88页小学各年级儿童择友标准的变化()择友标准择友标准二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四年级五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六年级直接接触直接接触4121362528接受关系接受关系1624271511敬慕关系敬慕关系1355305759其他关系其他关系00732第47页/共88页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趋上性即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儿童 个性 社会性 发展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