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九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新新人教.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九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新新人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九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新新人教.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作者简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列子中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第1页/共26页文题背景【创作背景】愚公移山题目即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明文章记叙了一个老人带领全家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用神力把山移走的故事。第2页/共26页文题背景【文题解说】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了。第3页/共26页文言积累1.通假字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第4页/共26页文言积累2.一词多义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当时)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简直)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汝心之固(顽固)吾义固不杀人(从来)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
3、其妻献疑(他的)方曾固亡其第5页/共26页文言积累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面山而居(表修饰)聚室而谋(表承接)之且焉而第6页/共26页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汉之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北山愚公长息曰(古义:叹气;今义:休息)3.古今异义第7页/共26页文言积累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惩山
4、北之塞(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今义:痛苦)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荷花)虽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方七百里(古义:指面积;今义:常指矩形)第8页/共26页文言积累4.词类活用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聚室而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寒暑易节(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第9页/共26页文言积累(1)被动句帝感其诚(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2)倒装句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甚矣,汝之不惠(这是“汝之不惠甚矣”的
5、倒装句)(3)省略句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5.文言句式第10页/共26页名家说“寓言”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第11页/共26页文题解读1.阅读文题,猜猜看,“愚公移山”告诉了我们关于本文的哪些信息。本文的主人公是“愚公”;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作为一个故事,应该交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九级 语文 下册 愚公移山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