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专题讲座.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刑法专题讲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专题讲座.ppt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刑刑 法法第1页/共52页刑法刑法一、刑法的概念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三、刑法的适用范围三、刑法的适用范围四、犯罪四、犯罪五、刑罚五、刑罚六、追诉时效六、追诉时效第2页/共52页一、刑法的概念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现行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1997年修订颁布实施,年修订颁布实施,19971997年年1010月月1 1日生效。日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于于20112011年年5 5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
2、行。第3页/共52页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二、刑法的基本原则p1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p2 2、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p3 3、罪刑相当原则、罪刑相当原则第4页/共52页1 1、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p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第3 3条:条:“法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的,不得定罪处刑。”第5页/共52页2 2、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刑法刑法第第4 4条:条:“对任何人犯罪,对任何人犯罪,在在适用法律
3、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第6页/共52页3 3、罪刑相当原则、罪刑相当原则刑法刑法第第5 5条:条:“刑罚的轻重,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事责任相适应。”思考:为了防止犯罪的发思考:为了防止犯罪的发生,是否可以轻罪重罚?生,是否可以轻罪重罚?为什么?为什么?第7页/共52页三、刑法的适用范围三、刑法的适用范围1 1、属地管辖、属地管辖2 2、属人管辖、属人管辖3 3、保护管辖、保护管辖4 4、普遍管辖、普遍管辖5 5、对外国刑事判决、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消极承认的
4、消极承认6 6、外交代表刑事管、外交代表刑事管辖豁免辖豁免7 7、溯及力、溯及力第8页/共52页四、犯罪四、犯罪1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2 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3 3、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4 4、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5 5、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第9页/共52页 1 1、犯罪概念、犯罪概念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罚的行为。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
5、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10页/共52页是指按照刑法的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观要件的总和。2.2.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犯罪构成犯罪客体犯罪客体犯犯罪罪主主观观方方面面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犯犯罪罪客客观观方方面面第11页/共52页犯罪客体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
6、害的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和人,物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人是社犯罪对象:是犯罪行为直接作用的物和人,物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犯罪客体会关系的主体,犯罪客体只能是社会关系只能是社会关系。第12页/共52页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我国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我国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要件的总称,包括总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行为和和危害结果危害结果以及以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第13页/共52页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犯罪
7、主体:实施了犯罪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责任的自然人和单自然人和单位位。第14页/共52页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刑法第刑法第1717条规定:条规定:已满已满1616周岁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任。已满已满1414周岁不满周岁不满1616周岁的人周岁的人,犯故意,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15页/共52页已满已满1414周岁不
8、满周岁不满1818周岁的人犯罪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因不满16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刑法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轻或者减轻处罚。第16页/共52页刑法第刑法第1818条规定: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
9、,经法定程序鉴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犯罪主体犯罪主体“特殊人员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的刑事责任能力力第17页/共52页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
10、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醉酒人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人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九条: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18页/共52页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心理态度。它主要包。它主要包括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第19页/共52页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刑法第刑法第1414条: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11、,并且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希望或者放任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故意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放任结果发生希望结果发生第20页/共52页过失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刑法第刑法第1515条:条:“应当预见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而没有预见,或者是者是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对于过失犯罪对于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分为,
12、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或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过失或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的过失两种。第21页/共52页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刑法第刑法第1616条:条:“行为在客观上虽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的,不是犯罪。”第22页/共52页3 3、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
13、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事由。刑法刑法明确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明确规定了两种排除犯罪的事由,即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和和紧急避险紧急避险。第23页/共52页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刑法第刑法第20条: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
14、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第24页/共52页无限度防卫无限度防卫刑法第刑法第2020条第条第3 3款规定:款规定:“对正在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第25页/共52页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刑法第刑法第2121条: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专题讲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