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施工技术.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土石方施工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石方施工技术.pptx(1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 土石方施工概述1.2 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场地平整施工技术1.4 基坑(槽)施工技术1.5 土方施工排水与降水技术1.6 土方施工质量标准与安全技术1.7 石方爆破法施工技术1.8 土方施工中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技术第2章 起重技术2.1 起重机械与起重技术第1页/共121页2.2 起重索具第3章 脚手架搭设技术3.1 概述3.2 钢管脚手架的搭设技术3.3 工具式脚手架的搭设技术3.4 其他脚手架的搭设技术3.5 脚手架的使用安全技术第4章 地基加固与桩基施工技术4.1 地基加固技术4.2 钢筋砼预制桩施工技术第2页/共121页4.3 灌注桩施工技术第5章 钢筋砼施工技术5.1
2、钢筋加工制作技术5.2 模板支设技术5.3 钢筋砼预制构件制作技术5.4 砼施工技术5.5 砼的冬期施工技术5.6 大模板施工技术5.7 滑升模板施工技术第6章 预应力砼结构施工技术6.1 概述第3页/共121页6.2 先张法施工技术6.3 后张法施工技术6.4 预应力砼施工安全技术第7章 砌体施工技术7.1 砖砌体施工技术7.2 砌块砌体施工技术7.3 石材砌体施工技术7.4 砌体的冬期施工技术7.5 砌体施工安全技术第8章 安装施工技术8.1 钢筋砼结构工业厂房安装技术第4页/共121页8.2 钢结构工业厂房结构安装技术8.3 装配式墙板结构吊装技术8.4 结构吊装安全技术措施第9章 防水
3、施工技术9.1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9.2 地下结构防水施工技术第10章 装饰施工技术10.1 抹灰施工技术10.2 饰面施工技术10.3 吊顶施工技术第5页/共121页第11章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11.1 高层建筑施工概述11.2 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11.3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11.4 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与防水施工技术11.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第6页/共121页绪 论0.1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建筑产品的形成一般应包括建筑立项、地质勘察、建筑设计、施工准备、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程序。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建筑施工最为重要,它是形成建筑产品的重要阶段,并由建筑企业担纲主角。作为建筑施工单位主要有
4、两项任务:一是根据建筑产品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条件、技术装备等,制订出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措施);二第7页/共121页 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科学的建筑施工,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建造出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建筑产品。建筑施工技术一般应包括:施工方法原理、施工工艺过程、施工先后顺序、施工质量标准、施工安全技术等内容。0.2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我国古代建筑施工技术有着辉煌的成就,远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就已掌握了夯填、砌筑、营造、铺瓦、油漆等方面的施工技术。第8页/共121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建筑体系,建成了不少
5、结构复杂、技术水平高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如北京的“十大建筑”、上海宝钢厂、上海世界金融中心(95层,460 m)等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方面,掌握了强夯法、旋喷法、锚喷支护法、地下连续墙法、逆作法等新技术;在现浇钢筋砼结构方面,应用了大模板、滑模、爬模、隧道模、组合钢模,以及钢筋气压焊、机械连第9页/共121页 接,砼的泵送技术等;在脚手架方面,采用了钢制脚手架、工具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及吊脚手架等;在提升技术方面,应用了大型塔吊、爬升式塔吊和建筑施工电梯等;在建筑装修、防水防潮、施工测试等方面,均掌握和发展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有力
6、地推动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0.3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规定)0.3.1 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建筑标准分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它们是建筑行业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安装、验收构配件等技术活动的根据。第10页/共121页强制性标准内容包括:有关安全、卫生环境、基本功能要求的标准;有关全国统一的模数、公差、计量单位、符号、术语等基础标准;通用试验方法和检验方法标 准等。推荐性标准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方法或生产工艺标准;产品标准等。建筑施工方面的标准是建设部颁发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凡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管理的人员,都必须遵照执行。0.3.2 施工规程(规定)施工规程(规定
7、)是比施工及验收规范低一个第11页/共121页 等级的施工标准,是反映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设计与施工标准文件。其内容一般包括:总则、设计规定、计算要求、构造要求、施工规定和工程质量验 收等。施工规程(规定)的内容不得与施工及验收规范相抵触,如有不同之处,应以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准。0.4 建筑施工程序建筑施工程序是指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或施工阶段必须遵守的顺序,主要包括接受第12页/共121页施工任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施工准备、组织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阶段等。0.4.1 接受施工任务、签订工程承包合同0.4.2 施工准备0.4.3 组织工程施工0.4.4 工程竣工验收0.5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建筑
8、施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要综合运用建筑材料、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结构、建筑机械、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预算等学科的知识,因此,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就得学好前述相关课程。第13页/共121页为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加强技术管理,执行统一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能正确运用有关施工规范、施工规程(规定)来处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还必须认真学习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第14页/共121页第1章 土石方施工技术1.1 土石方施工概述1.1.1 土的工程分类(1)按地基土的颗粒级配不同分类根据土的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标不同
9、,将地基土分为5大类,见表1.1。(2)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不同分类用此方法将土分为8类,前4类为一般土,后4类为岩石,见表1.2。第15页/共121页1.1.2 土的技术性质(1)土的可松性天然状态的土经过开挖后,其结构被破坏,因土质松散而体积增大,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第16页/共121页第17页/共121页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与原天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值,称为最初可松性系数Ks,用它表示土由天然状态经开挖成为松散土时体积增大的程度。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与原来天然状态下的体积之比值,称为最终可松性系数Ks,用它表示天然土经开挖回填压实后体积的增大程度。其
10、计算公式如下:第18页/共121页式中 Ks最初可松性系数,松土为1.08 1.17,普 通 土 为 1.14 1.24,坚 土 为1.241.30;Ks最终可松性系数,松土为1.011.03,普通土为1.021.05,坚土为1.041.07;V1土在天然状态下的体积,m3;V2土经开挖后的松散体积,m3;V3土经回填压实后的体积,m3。(2)土的天然含水量土的天然含水量是指土中水的质量与固体第19页/共121页颗粒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土的干湿程度,即式中 土的天然含水量;mw土中水的质量,kg;ms土中固体颗粒经烘干后的质量,kg。(3)土的天然密度和干密度土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11、,称为土的天然密度(简称密度)。土的密度按下式计算:第20页/共121页式中 土的密度,kg/m3;m土的总质量,kg;V土的体积,m3。干密度是土的固体颗粒质量与总体积的比值,用下式表示:式中 d土的干密度,kg/m3;(4)土的孔隙比e和孔隙率n第21页/共121页孔隙比e是土体中的孔隙体积与固体体积的比值,用下式表示:式中 Vv土体中的孔隙体积,m3;Vs土体固体体积,m3。孔隙率n是土的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式中 V土体的外形体积,m3。第22页/共121页(5)土的渗透系数单位时间内水穿透土层的能力称为土的渗透系数,以m/d表示。一般土的渗透系数见表1.3。第23页/
12、共121页(6)土体边坡度土体边坡度是指为保持土体施工阶段的稳定性而放坡的程度,用土方边坡高度h与边坡底宽b之比来表示(见图1.1),即:式中,m=b/h称为土体边坡系数。1.1.3 土方施工特点(1)土方开挖工作繁杂,劳动强度大(2)土方工程施工条件复杂第24页/共121页(3)土方施工工期较长1.2 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土方量是土方施工设计和预算的重要依图1.1 土体开挖时的边坡度(a)直线形(b)折线形(c)阶梯形第25页/共121页 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土方量计算。但由于土方地形复杂,几何形状不规则,要精确计算土方量比较困难。一般是将其假设或划分为一定的几何形体,并采用既能达到一定
13、精度而又与实际土方量相近的方法进行计算。1.2.1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场地平整前,一般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时的土方量。其基本思路是:先根据建筑设计文件的规定要求,确定场地平整后的设计标高。再由场地设计标高和自然地形地面的标高之差,计算场地各方格角第26页/共121页点的施工高度,即土的挖方或填方高度,并根据施工高度计算整个场地的挖方和填方量。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的步骤如下:(1)划分方格网根据地形图(1500),将场地范围划分成由若干个方格组成的方格网。方格大小一般为20 m20 m40 m40 m。为便于计算,应对方格网角点进行编号,其编号标注在“方格角点的左上角”。(2)确定各方
14、格角点的地面标高Hij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插入法确定Hij。第27页/共121页1)解析法 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求解该角点的地面标高,如图1.2所示。2)图解法 用一张透明纸,在其上画6条等间隔的相互平行的细直线,然后把该透明纸图1.2 解析法示意图第28页/共121页放在标有方格网的地形图上,最外两根直线分别对准方格与等高线的交点(A、B点),则透明纸上的平行线就将A、B之间的高差分成5等份。此时,用插入法便可在透明纸上直接读出角点4的地面标高H4,如图1.3 所示。图1.3 图解法示意图第29页/共121页(3)确定场地设计标高H0合理确定场地的设计标高,对减少挖填方量、节约土方运输费
15、用、加快施工进度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确定场地设计标高H0的原则:根据场地平整前后土方量相等的原则和Hij,可用四角棱柱体法计算出H0,即式中 H0场地平整的设计标高,m;第30页/共121页H11个方格拥有的角点标高,m;H22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H33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H44个方格共有的角点标高,m;N方格网数,个。(4)确定各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Hij1)单向坡排水 设单向排水坡度为i,取场地中心线为H0,场地内任意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为:第31页/共121页式中 场地内任意方格角点的设计标高,m;l场地中心线到各方格角点的距离,m;i单向排水坡度,一般i2;若该方格角点低于H
16、0时,取“-”;反之取“+”。2)双向坡排水 如图1.5所示,设x轴方向排水坡度为ix,y轴方向排水坡度为iy,则场内各角点的设计标高为:第32页/共121页图1.4 单向坡排水图1.5 双向坡排水第33页/共121页式中 lx、ly该角点在xx、yy方向至场地中心的距离,m;ix、iy该角点在xx、yy方向的泄水坡度。(5)计算各方格角点施工高度hij 各方格角点施工高度为:式中 Hij角点地面标高,m;角点设计标高,m。若计算出的hij为“+”时,即为该角点的挖土第34页/共121页 深度;若计算出的hij为“-”时,即为该角点的填土深度。计算出的各角点施工高度,标注在“相应方格角点的右上
17、角”。图1.6 用解析法求解零点第35页/共121页6)土方量计算1)确定零点、零线、划分挖填区 如果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则说明在该方格边上有零点(不挖、不填点)存在。先把方格边上的零点找出来,再把相邻两个零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即为零线(挖方区与填方区的分界线)。确定零点的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在工作中用一种方法即可。解析法由 图1.6可得:第36页/共121页所以式中 xA、xB角点A、B至零点的距离,m;h1、h2角点A、B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方格的边长,m。然后在有零点的方格边长上按比例量出xA或xB,即得出零点。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得到零线。第37页/共121页
18、图解法 以有零点的方格边为纵轴,以有零点方格边两端的方格边为横轴(为折线),然后用直尺将有零点的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按比例标于纵轴两侧的横轴上。若角点的施工高度为“+”时,其比例长度在纵轴的右侧量取;若角点的施工高度为“-”时,则比例长度应在纵轴的左侧量取。然后用直尺将两个比例长度的终点相连,直尺与纵轴的交点,即为该方格边上的零点(图1.7)。用此法将方格网中所有零点找出,依次将相邻的零点连接起来,即得到零线。第38页/共121页用图解法确定零点比较快捷,可避免计算或查表不慎而出错,故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此法求解零点和零线。图1.7 零点位置图解法第39页/共121页2)计算场地内各方格内挖方、填
19、方的土方量零线求出后,场地的挖方区、填方区随之确定。由于地形的不同,其挖、填方式亦不同,故方格内的挖、填方的方式有4点挖方(4点填方)、3点挖方(3点填方)、2点挖方(2点填方)和1点挖方(1点填方)四种类型。计算各方格内的挖、填方量,通常采用平均高度法。各种类型的土方量计算方法见表1.4。3)计算场地边坡土方量 在场地平整施工中,一般情况下场地四周应做成一定的坡第40页/共121页度(见图1.8),以保持土体稳定,防止塌方,保证正常施工和使用安全。边坡度的大小,按设计规定选取。场地边坡土方量的计算步骤为:在方格网上标出零线位置和场地四个角点挖、填高度;根据土质条件确定挖、填边坡的边坡度系数m
20、1、m2;计算出场地四个角点的放坡宽度;按比例绘出场地及边坡平面图;计算边坡土方量。三角棱锥体的计算公式如下:第41页/共121页图1.8 场地土方边坡示意图第42页/共121页式中 Vi第i个三角棱锥体体积,m3;Ai第i个三角棱锥体端面积,m2;li第i个三角棱锥体的长度,m。三角棱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如下:式中 第i个三角棱柱体体积,m3;Ai1、Ai2第i个三角棱柱体两端的端面积,m2;第43页/共121页li 第i个三角棱柱体的长度,m。第44页/共121页4)计算场地平整土方总量如果挖方量大大超过填方量,则需要提高场地的设计标高;反之,则应降低场地的设计标高。1.2.2 平整场地的土方
21、调配土方调配是对挖土、填土和弃土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协调处理,其目的在于确定挖方区和填方区土方的调配方向、调配数量及平均运距,使土方运输量最小或运输费用最少。(1)土方调配原则第45页/共121页编制土方调配方案时应做到:力求就近调配,使挖方、填方平衡和运距最短;应考虑近期施工和后期利用相结合,避免重复挖运;选择适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以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填土材料尽量与自然土相匹配,以提高填土质量;借土、弃土时,应少占或不占农田。2)土方调配图表的编制1)划分土方调配区,计算各调配区土方量确定挖方区和填方区划分土方调配区第46页/共121页计算各调配区土方量2)计算各调配区间的平均运
22、距或综合单价计算各方格的重心位置 以场地的左下角为原点,场地的纵、横边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计算各方格的重心位置(x,y)。计算各调配区的重心位置式中 xg、yg挖方或填方调配区的重心坐标,m;第47页/共121页V每个方格的土方量,m3;x、y每个方格的重心坐标,m。求每个调配区间的平均运距 用数学方法可确定每一对调配区间的平均运距,即:式中 xgt、ygt填方区的重心坐标,m;xgw、ygw挖方区的重心坐标,m。每一对调配区间的平均运距应标注在土方调配图上,如图1.9所示。3)编制土方初始调配方案 土方初始调配方案是土方调配优化的基础。土方初始调配方案第48页/共121页 是将土方调配
23、图中的主要参数填入土方初始方案表中。图1.9 土方调配区示意图第49页/共121页编制土方初始调配方案的方法是:采用“最小元素法”,即运距(综合单价)最小,而调配的土方量最大,通常简称“最小元素,最大满足”。编制初始调配方案的步骤如下:绘制土方运距表 见表1.5。为便于土方的优化计算,设小方格内的平均运距为Cij,大方格内的土方量为xij。在运距表(小方格)中找一个最小值,并使相应方格内的值尽可能大 如表1.6所示,小方格内的最小值为C23=28,于是应使x23的第50页/共121页值尽可能大,即x23=122。虽第2挖方区的总量为1 392 m3,但第3填方区的需要量只有122 m3,即将1
24、22 m3挖方全部填于该区的 填方。第51页/共121页在得不到挖方土的填方区方格内打上“”号 表1.6中,因W2的土方量全部调配到T1、T3、T4,所以x22=0,故应在x22的方格内打上“”号。同理,W1所对应的方格x11=x13=0;W3所对应的方格x31=x33=x34=0,故也应打上“”号。绘制土方初始调配方案 其模式如表1.6所示。4)确定最优调配方案 土方调配方案的优化,是以线性规划为基础,采用“表上作业法”进行求解。第52页/共121页采用“最小元素法”编制的初始调配方案,考虑了就近调配的原则,求得的总运输量是较小的,但并不能保证其运输量是最小的。因此,还需要对初始调配方案进行
![土石方施工技术.pptx_第1页](https://file3.taowenge.com/fileroot3/2022-7/23/aabf2b5e-941f-446a-897a-b292f1e37f05/aabf2b5e-941f-446a-897a-b292f1e37f051.gif)
![土石方施工技术.pptx_第2页](https://file3.taowenge.com/fileroot3/2022-7/23/aabf2b5e-941f-446a-897a-b292f1e37f05/aabf2b5e-941f-446a-897a-b292f1e37f052.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石方 施工 技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