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ptx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pptx(1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转运与转化来源、转运与转化第1页/共126页2内容概要 第一节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 第二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第三节 吸 收 第四节 分 布 第五节 排 泄 第六节 毒物的代谢转化第2页/共126页3第一节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来源食品中外源化学物根据其来源分为四大类:天然物;衍生物;衍生物是食物在贮放和加工烹调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添加剂。污染物和添加物都属于外来的化学物。第3页/共126页4一、天然毒物(一)植物性有害物质 植物的有害代谢物大体上可以分为:功能团,如植物酚类;生理作用物质,如胆碱酯酶抑制剂或活化剂;产生毒素的,如生氰甙
2、;致癌物,如苏铁素;抗营养物,如黄豆中的外源凝集素(lectins)。第4页/共126页5(二)动物性食品有害物质人类食入的动物性食品从毒理学角度可以分为三类:本身无毒的;有的时候有毒的(条件性有毒);本身有毒的,如河豚鱼。第5页/共126页6二、衍生毒物(derivedtoxicants)衍生毒物是食品在制造、加工(包括烹调)或贮放过程中化学反应或酶反应形成的(或潜在)有毒物质。有时用同义词有毒反应物(toxic reactive product)。有毒物质可由食品的任何内在成分与外源成分(如污染物与添加剂)相互作用形成,或这些物质与外界物质(如氧)相互作用形成。由热、光、酶或其他物质引起食
3、物化学降解也会产生有毒物质。衍生毒物可分为热解有机毒物、非热解毒物、油脂氧化物以及污染物反应产生的毒物等。第6页/共126页7三、污染物生物学污染物和化学污染物食品可从多方面受污染空气、水、土壤及其他的植物。多数情况下,污染量不大,引起急性中毒的机会较小,引起慢性危害则不能马上发生效应,不易觉察。土壤和水中的天然有毒无机物被植物、禽畜和水生动物吸收、积累,有的达到可引起人中毒的水平,如硝酸盐、汞、砷以及硒。受污染的饲料喂禽畜后,可使其肉、蛋、奶含有污染物,这些都属于间接污染。生长中的农作物或收获后贮放的农产品受微生物侵袭,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致病内毒素或外毒素。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生长
4、刺激素等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均会使食品含有残留。第7页/共126页8食品贮存和包装用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如塑料增塑剂和印刷油墨中的苯)能迁移到食物上。食品加工、烹调用的炊具、器皿、用具都有可能受材料中的化学物质污染。瓷器碗碟上的彩釉含的铅能游离到盛装的食物中。食品生产工艺过程污染物,运输、住宅、家庭生活、娱乐活动、教育、医疗以及科研使用的有害化学物质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产生健康危害。第8页/共126页9四、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最初是为防腐和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口感)而加入食品的,后来扩大到食品加工工艺过程本身需要而加入的物质。现代的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门类的增加和工艺的发展
5、,其种类也不断增多,已达数千个:有天然成分的,也有人工合成的。它们都是外源化学物质,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另外,添加剂对营养素的影响,添加剂的联合作用,添加剂与化学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都很重要。第9页/共126页10第二节生物膜和生物转运一、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外源外源外源化学物化学物化学物接触皮肤皮肤肺肺消化道消化道粪粪接触排泄肝肝吸收再吸收胆汁胆汁代谢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白蛋白结合型白蛋白结合型游离型游离型吸收靶器官靶器官(损害损害)器官组织器官组织(贮存贮存)分布肾肾肺肺分泌腺分泌腺尿尿呼气呼气乳汁、汗乳汁、汗排泄图3-1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动态过程第10页/共126页11Abso
6、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第11页/共126页12在靶器官内的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的浓度及持续时间,决定了机体的毒性效应的性质及其强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影响在靶器官中化学毒物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经过代谢过程,毒物的毒性可能增强。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1)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量;2)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效率。第12页/共126页13Toxicokinetics(毒物动力学)Toxicodynamics(毒物效应动力学)Biotransporta
7、tion(生物转运)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研究内容第13页/共126页14在机体对化学毒物的处置过程中,化学毒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用数学方程或动力学参数来描述。毒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体对化学毒物的作用和靶器官中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的量。毒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涉及在靶器官内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与大分子(靶分子)的作用,引起的局部的或整体的毒性效应。第14页/共126页15毒物动力学毒物动力学是源于药物动力学的。以速率论的观点出发,用数学模型分析和研究化学毒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动力学的规律。目的:1)设计毒理学研究;2)剂量与毒性关
8、系;3)进行对人的危险性评价。第15页/共126页16生物膜组成脂质糖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离子通道等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功能隔离功能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二、生物膜和生物转运第16页/共126页17生物膜的结构第17页/共126页18生物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膜动转运(cytosis)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滤过(filtration)胞吞(endocytosis),胞饮(pinocytosis)胞吐(exocytosis)第18页
9、/共126页19(一)简单扩散外源化学物主要经单纯扩散的方式经生物膜转运。简单扩散可使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血浆和细胞外液之间达到平衡,但不能使化学毒物的浓度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之间达到平衡。简单扩散方式条件 1)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异;2)化学毒物必须有脂溶性3)化学毒物必须是非电离状态。第19页/共126页20第20页/共126页21(一)简单扩散影响单纯扩散的主要因素有生物膜的浓度梯度、厚度和面积、脂水分配系数、解离度等。一般情况下,脂水分配系数大的化学物和非解离的化学物容易以单纯扩散方式通过生物膜。脂水分配系数(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是表示化学物脂溶性
10、的一个参数(亲脂性亲水性的比值),指化学物在含有脂和水的体系中,在分配达到平衡时在脂相和水相的浓度比值。第21页/共126页22(二)易化扩散又称为载体扩散。水溶性小分子或离子在特殊的膜蛋白帮助下,由细胞膜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过程。可能机制:膜上蛋白质载体特异地与某种化学毒物结合后,其分子内部发生构型变化而形成适合该物质透过的通道而进入细胞。只能按顺浓度方向转运,不需能量。第22页/共126页23第23页/共126页24 需有载体参加;外源化学物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代谢抑制剂可阻止转运过程;载体对转运的外源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转运量有一定极限,载体可达饱和状态;两种外源化学
11、物间可出现竞争性抑制(三)主动转运目前已鉴定的主动转运系统有8种第24页/共126页25大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示意图 第25页/共126页26 外源化学物本身结构;分子量大小;脂-水分配系数;带电性;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影响转运的主要因素第26页/共126页27 吸收(abosorption):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循环的过程。主要的吸收部位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药物治疗还有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第三节第三节 吸收吸收第27页/共126页28一、经胃肠道吸收吸收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消化道是外源化学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从口
12、腔到直肠的各个部位都可吸收外源化学物。消化道吸收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的结构特点,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理化性质、胃肠液的pH值、胃肠道内食物的量和质、肠内菌丛的影响外源化学物的性质可能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改变成新的物质从而影响其吸收或改变其毒性。第28页/共126页29第29页/共126页30肝脏的血液循环肝脏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肝脏的血容量相当于人体总量的14%。成人肝每分钟血流量有1500-2000ml。肝的血管分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两组。入肝血管包括肝固有动脉的门静脉。属双重血管供应,出肝血管是肝静脉系。肝动脉是肝的营养血管,肝血供的1/4来自肝动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动脉,将直接来自心
13、脏的动脉血输入肝脏,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是肝的功能血管肝血供的3/4来自于门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后分为各级分支到小叶间静脉,把来自消化道含有营养的血液送至肝脏“加工”。第30页/共126页31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由于消化道血液循环的特点,除口腔和直肠外,从胃和肠吸收到局部血管的物质都要汇入肝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再进入体循环。由于肝脏具有代谢外源化学物的功能,未被代谢的原型和代谢产物离开肝脏随体循环分布到全身。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称为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现在,将在吸收部位发生代谢后再进入体循环的现象都理解为首过效应。第31页/
14、共126页32空气中的外源化学物 主要从呼吸道侵入机体。并以肺泡吸收为主,其吸收速度仅次于静脉注射。空气中的物质以气体和气溶胶两种形式存在。影响吸收的因素:1)气态物质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2)气态物质在肺泡和血液中的浓度(分压)差。血气分配系数是气体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衡时,在血液内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的浓度之比。3)肺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大小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4)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也影响气溶胶的吸收。二、经呼吸道吸收二、经呼吸道吸收第32页/共126页33颗粒物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肺炎、肺肉芽肿、肺癌、肺尘埃沉着病及过敏性肺部疾患。可溶性有毒颗粒物很快被吸收入血引起
15、中毒,不溶性颗粒物则可引起肺尘埃沉着病。毒物经肺吸收的物种差异是由于生理学的差异和暴露条件的不同造成。第33页/共126页34三、经皮肤吸收毒物经皮吸收须通过表皮或附属物。表皮的角质层是化学物质经皮吸收的限速屏障。不同部位皮肤对毒物的通透性不同: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第34页/共126页35第一阶段是外源化学物扩散通过角质层。极性物质通过含水的角质层蛋白细丝的外表面扩散,非极性分子则溶解于蛋白细丝间基质并扩散。第二阶段由扩散通过表皮较深层(颗粒层、棘层和生发层)及真皮,再通过真皮内静脉和毛细淋巴管进入体循环。第35页/共126页36四、其它吸收途径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等。在自然
16、环境中和注射方式类似的情况如毒蛇咬伤,毒蛇毒素经伤口吸收。第36页/共126页37 分布(distribution)指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流或淋巴液后,随体循环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不同的外源化学物在体内各器官组织的分布不均匀。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外源化学物的亲合力。redistribution:如 铅,有机磷农药 第四节第四节 分分 布布第37页/共126页38一、毒物在组织中的贮存贮存库:进入血液的外源化学物在某些器官组织蓄积的浓度较高,如果外源化学物对这些器官组织未显示明显的毒作用,称为贮存库。贮存库的作用:1)保护;2)转化的潜在危害。体内的主要贮存库有:血浆蛋
17、白、肝和肾、脂肪以及骨骼。第38页/共126页391、血浆蛋白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化学毒物,其毒作用可被延缓。这种结合可降低血中游离型化学毒物的浓度,因此增加了有毒物质血管外对血管内的浓度梯度,增加了扩散速度。这种结合是可逆的。游离型毒物浓度与毒作用强度相关。不同化学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有竞争的。第39页/共126页40铅尘肺部弥散或吞噬作用血液与红细胞结合血浆(90%)(磷酸氢铅或血浆蛋白铅)肝、肾、脾等器官沉积骨骼、毛发等蓄积(磷酸铅)(9095%)体内酸碱平衡失调铅在体内的分布第40页/共126页412.肝和肾具有许多化学毒物结合的能力;含有一些特殊的结合蛋白。还有一种可诱导蛋白(金属硫
18、蛋白)能与镉、汞、锌及铅结合。肝、肾是一种外来化学毒物的贮存场所,也是体内有毒物质转化和排泄的重要器官。第41页/共126页423、脂肪及骨骼有机物易于分布和蓄积在体脂内。在脂肪中贮存可其靶器官中的浓度。骨骼中某此成分与某些化学毒物有特殊亲和力。在骨中的沉积和贮存是否有损害作用,取决于化学毒物的性质。第42页/共126页43屏障:是阻止或减少化学毒物由务液进入某种组织器官的一种生理保护机制。主要有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和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另外还有血-睾丸屏障和血-眼屏障。屏障不能有效地阻止亲脂性物质的转运。二、机体的屏障作用二、机体的屏障作
19、用第43页/共126页441.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形成BBB的重要性在于保障血液和脑之间正常的物质交换和阻挡非脑营养物质进入脑组织。BBB是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星状胶质细胞组成的。第44页/共126页452.胎盘屏障(placentalbarrier)由胎盘形成的屏障调控妊娠母体和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流,是保护胎儿免受外源化学损害的重要关口。正常妊娠期间母血与子血分开,互不干扰,同时又进行选择性的物质交换。屏障的组成包括绒毛芯的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结缔组织及上皮基膜和绒毛上皮,就血窦绒毛型胎盘而言都属于子体组织。其他类型胎盘则包括母体组织,如子宫内膜上皮、基
20、膜、结缔组织和内皮等。非离子型、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质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虽有“胎盘屏障”的概念,但至今还没有肯定胎盘在防止毒物从母体进入胚胎的特殊作用。第45页/共126页46胎盘屏障第46页/共126页47排泄(排泄(excretionexcretion)是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是生物转运的最后一个环节。肾脏排泄: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粪便排泄: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胆汁排泄肠肝循环肠肝循环 肺排泄其他:乳汁排泄第五节第五节 排排 泄泄第47页/共126页48一、经肾脏排泄主要的排泄器官,效率极高。机理:1)肾小球滤过;肾小球的毛细管有较大的膜孔(7-10nm)并
21、有滤过压。分子量小于60000的外源化学物分子都能通过肾小球到达肾小管。2)肾小球简单扩散;3)肾小球主动转运。以简单扩散和主动转运为主要。第48页/共126页49二、经肝和胆排泄进入胃肠道的化学毒物最主要的机制是经过胆汁排泄。几种转运系统:有机酸类主动转运;有机碱类主动转运;中性有机化学毒物的主动转运;金属主动转运。胆汁排泄是尿排泄的补充,小分子经肾管排泄,大分子经胆汁排泄。一种途径受阻可导致另一途径排泄增加。第49页/共126页50化学毒物及其代谢物主要由胆汁进入肠道;也可通过其它途径进入胃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一部分由于肠液或细菌的酶催化,增加其脂溶性而被肠道重吸收,重新返回肝脏,形成
22、肠肝循环肠肝循环。肠肝循环使化学毒物从肠道排泄的速度减慢,生物半减期延长,毒作用持续时间延长。第50页/共126页51三、经肺和其它途径排泄在体温下以气态存在的物质,主要以肺排泄。经乳汁排泄。汗腺和毛发排泄。第51页/共126页52&一、生物转化和解毒一、生物转化和解毒&二、二、相反应相反应&三、三、相反应相反应&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四、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第六节第六节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第52页/共126页53一、生物转化和解毒一、生物转化和解毒生物转化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机体通过化学反应,使外源化学物的极性增加,有利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的转变
23、过程称为生物转化。生理意义:主要是使外源化学物的极性(水溶性)增高,易于从胆汁或尿液中排除体外使一些外源化学物的生物学活性降低或消除(灭活作用,如激素)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作用)生物转化作用 解毒作用 第53页/共126页54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代谢产物代谢产物(metabolites)(metabolites):生物转化的产物。:生物转化的产物。主要担负生物转化的器官是肝脏。其他器官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主要担负生物转化的器官是肝脏。其他器官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肤等的生物转化能力明显低于肝脏。肤等的生物转化能力明显低于肝脏。代谢解毒代谢解毒代谢解毒代谢解毒(metabolic de
24、toxication)(metabolic detoxication):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为解毒反应。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为解毒反应。代谢活化代谢活化代谢活化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metabolic activation):外源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其毒性经生物转化其毒性被增强的现象。如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被增强的现象。如生成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还原剂。剂。第54页/共126页55(二)肝脏解毒肝脏解毒主要有四种方式:(1)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分
25、解、结合和脱氧作用。(2)分泌作用:一些重金属如汞,以及来自肠道的细菌,可随胆汁分泌排出。(3)蓄积作用;(4)吞噬作用。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排出休外。第55页/共126页56(三)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第一相反应:氧化反应(oxidation)还原反应(reduction)水解反应(hydrolysis)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conjugation)第56页/共126页57相反应和相反应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第57页/共126页58生物转化通过这两相反应改变其毒效性质。代谢活化: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甚至产生致癌、致突变和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体内 生物 转运 生物转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