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pdf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有理数有理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 3 分)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7,32,+8,sin60o。3第二章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 3 分)分)1、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4a 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132132a 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35a3b2c是 6 次单项式
2、。考点二、多项式考点二、多项式(1111分)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第三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 6 分)分)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ax b (0 x为未知数,a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 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第四
3、章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 3 分)分)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2、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第1页(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
4、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二、角考点二、角(3 3 分)分)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 180 等分,每一份就是 1 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 度记作“1”,n 度记作“n”。把 1的角 60 等分,每一份叫做 1 分的角,1 分记作“1”。把 1 的角 60 等分,每一份叫做 1 秒的角,1 秒记作“1”。1=60=60”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
5、个角的平分线上。第五章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一、平行线考点一、平行线(3838 分)分)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
6、旁内角互补。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38 分)分)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考点三、投影与视图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 3 分)分)1、投影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2、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第六章第六章 实实数数考点一、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考点一、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 3 分)分
7、)1、相反数a+b=0,a=b,反之亦成立。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 a0;若|a|=-a,则 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第2页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倒数:如果a与 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和-1。零没有倒数。考点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考点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 31010 分)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
8、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 a的平方根记做“2、算术平方根正数 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a(a0)a”。a0a2a;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a(a0)a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立方根(或 a 的三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注意:3a3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考点三、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考点三、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 36 6 分)分)1、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
9、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做a 10的形式,其中1a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考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考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3 3 分)分)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 a、b 是实数,ab0ab,ab0ab,ab0ab(3)求商比较法:设 a、b 是两
10、正实数,naaa1ab;1ab;1ab;bbb(4)绝对值比较法:设 a、b 是两负实数,则abab。(5)平方法:设 a、b 是两负实数,则abab。22第七章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3 3 分)分)1、平面直角坐标系注意:x 轴和 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3 3 分)分)第3页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 P(x,y)在第一象限 x 0,y 0点 P(x,y)在第二象限 x 0,y 0点 P(x,y)在第三象限 x 0,y 0点 P(x,y)在第四象限 x 0,
11、y 0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 P(x,y)在 x 轴上 y 0,x 为任意实数点 P(x,y)在 y 轴上 x 0,y 为任意实数点 P(x,y)既在 x 轴上,又在 y 轴上x,y 同时为零,即点 P 坐标为(0,0)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 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 y 相等点 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 y 互为相反数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位于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位于平行于 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5、关于 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 P 与点 p关于 x 轴对称横坐
12、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 P 与点 p关于 y 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点 P 与点 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点 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等于y(2)点 P(x,y)到 y 轴的距离等于x(3)点 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x2 y2第八章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考点一、二元一次方程组考点一、二元一次方程组(810810 分)分)二元一次方正组的解法(1)代入法(2)加减法第九章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考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考点一、一元一次不等式(6868 分)分)1、一
13、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 x 项的系数化为 1考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考点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8 8 分)分)1、当任何数 x 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十章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
14、点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考点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4 4 分)分)1、总体: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5、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6、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第4页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考点二、众数、中位数考点二、众数、中位数(3535 分)分)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
15、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考点三、方差考点三、方差(3 3 分)分)1、方差的概念:在一组数据x1,x2,x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通常用“s”表示,即s 2、方差的计算221(x1 x)2(x2 x)2 (xn x)2n1(x1 x)2(x2 x)2 (xn x)2n221212222222(2)简化计算公式():s(x1 x2 xn)nx ors(x1 x2 xn)xnn(1)基本公式:s 2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原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平均数的平方。21222(3)简化计算公式():s(x1x2 xn)nx n2当一组
16、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 数 接 近 的 常 数 a,得 到 一 组 新 数 据x1 x1 a,x2 x2 a,xn xn a,那 么,2122【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s2(x1x2 x)x2nn(4)新数据法:原数据x1,x2,xn,的方差与新数据x1 x1 a,x2 x2 a,xn xn a的方差相等,也就是说,根据方差的基本公式,求得x1,x2,xn,的方差就等于原数据的方差。3、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表示,即s s21(x1 x)2(x2 x)2 (xn x)2n第
17、十一章第十一章三角形三角形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3838 分)分)1、主要线段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word 初中 数学 知识点 归纳 总结 精华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