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除法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构建除法模型.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构建除法模型除法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在学完乘法后要学习的内容。二年级的孩子,更多的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的思维逻辑的建构,还依赖于动手操作。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通过学习了平均分,让孩子意识到我们之前学习的运算已经不能解决现在的新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方法。现在来学习除法,对于学生来说困难并非太大。学习除法,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充分的参与其中,教师用 6 个小棒来代替 6 个竹笋,让孩子们上来摆一摆,分一分,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大家议一议,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一种方法更公平,从而讨论出一种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只熊猫各分到 3 个竹笋,进而引导出平均分。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动手,动嘴,动脑,调
2、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们思考。既然掌握了平均分,下一步就是引导孩子们如何来用平均分来帮助小动物分食物,12 个桃子平均分给 3 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够分几个?进而按照摆一摆,议一议的方法来判断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平均分,分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份数分,一种是按照每份数来分,这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不断引导孩子们去说。去举例。在身边找例子,让孩子自己编数学小故事。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平均分的意义,主动建构起对“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等概念的理解。举例子,平均分乒乓球,八个乒乓球如何平均分?小组讨论,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有平均分 8 份,每份分一个;有的孩子平均分 4 份
3、,每份分 2 个等,引导孩子们分类。孩子们会提议:把按照每份数分的放一起,把按照份数分的放一起。分好类,教师要进一步跟进。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老师会问用乘法行不行?用加法行不行?用减法行不行?很多孩子会说用加法不行,减法不行,但是问到乘法时,很多孩子会说行。正是因为孩子们刚刚学习了乘法,他们在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时,会用到口诀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继续跟进让孩子们思考什么时候用乘法,乘法的意义又是什么。让孩子们明白乘法是求得和,合起来,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分开,所以乘法不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前面我们学习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了,所以要探求新的方法,从而引出除法。
4、而如何让孩子知道如何用除法,为什么用除法可以,首先就是让孩子们知道除法的意义。除法计算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义。让孩子们初步体会,每一种运算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一类相应的实际问题。既然学习加法有加号,学习减法有减号,学习乘法有乘号,我们现在学习除法也一定有除法,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来写除号,先写一横,在点上下两个点。孩子们会写也要会读。乘号我们读乘,但是除号我们要读“除以”,这时候很多孩子就会读错。结合我们分乒乓球的例子,82=4,要让孩子知道正确读法,八除以 2 等于四,84=2。进而让孩子们齐读再让孩子们自己读,读给同桌听,读给自己的前后位听。算式列出来了,但是算式中的这几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呢?
5、8是平均分的总数,为什么 2 不能放在前面?为什么 4 不能放在前面,82=4 表示了什么意义.让孩子将之前学习的平均分与除法算式完整的联系在一起。除法不仅要学会读,还要学会写,老师边说,边带着孩子们一起写.再让孩子们讨论一下 2 和 4 可以换一下位置吗.我们都知道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说,从前往后,几是被除数,几是除数,哪个又是商。两个人再来讨论一下三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数学源于生活,在新授课的信息窗我们都是基于情景,让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如何区分什么时候类似的场景一个要用减法解决,另外一种就要用减法。要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区别,理解题目的意义,多种方式读题,一起读,同桌读,自己读。现在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的读题能力有一定要求。二年级上学期知识,主要围绕乘除进行,这是我们的教学重点,也是孩子们的掌握学习重点。我们的练习、测试也是基于乘除,很多孩子会淡忘之前学习过得加减。所以我们在教学新知识乘除时,要继续加强对加减应用巩固。在学习除法时我们习惯于按照原来的思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基于一定要除法的意义,谈一谈如何上好种子课落实核心素养。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小学少先队组织机构少先队组织由少先队大队部及各中队组成,其成员包括少先队辅导员、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少先队员,为了健全完善我校少先队组织,特制定以12118834123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