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考研范围宏观管理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考研范围宏观管理学.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苏州州大大学学考考研研范范围围宏宏观观管管理理学学 SANY标准化小组#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宏微观经济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宏微观经济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微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言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经济学的方法、理论与应用第二章供求一般理论():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第二节供给理论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第三章供求一般理论():弹性理论第一节需求弹性第二节供给弹性第四节 弹性理论的应用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第一节消费者偏好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 消费者均
2、衡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的变动第五章消费者行为理论():偏好、风险与消费者选择第一节偏好理论第二节显示性偏好理论第三节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第四节降低风险第五节 资产选择与风险价格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第一节生产、厂商和生产函数第二节短期生产函数第三节长期生产函数第五节 规模报酬第七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函数第一节成本与成本函数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第四节、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第八章市场与企业():企业理论第一节企业的性质第二节企业的行为与目标第三节 企业的内部结构第九章市场与企业():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与市场均衡分析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概述第三节完全竞
3、争市场的短期均衡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第十章市场与企业():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一节完全垄断市场第二节垄断竞争市场第三节寡头垄断市场第五节 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第十一章博弈论初步第一节博弈的基本要素与分类第二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第三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十二章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第二节劳动市场第三节 资本市场与土地市场第十三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第一节一般均衡的性质和存在条件第二节一般均衡理论第三节福利经济学的兴起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五节 公平与效率第十四章不完全信息市场与激励机制设计第一节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第二节逆向选择与信号显示第三节 道德风险与
4、激励机制设计第十五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第二节垄断与反垄断政策第三节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第四节 外部性宏观经济学部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宏观经济的短期运行及其衡量第三节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变量第四节宏观经济学发展第五节本书的结构安排第二章国民收入及其核算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第二节经济总流程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三章、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NIAE 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第一节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二节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节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第四章消费、投资与对外
5、贸易:模型的微观基础第一节消费函数理论第二节投资函数理论第三节对外贸易与汇率第五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二节货币供给理论第三节货币市场均衡和均衡利率的决定第六章货币、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 模型扩展的国民收入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 曲线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 模型第四节失业均衡的存在性:争论综述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及其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第四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第五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第八章就业、物价与国民收入决定:ADAS 模型完整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第一节总需求函数第二
6、节总供给第三节 ADAS 模型及其动态调整第五节新古典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供给曲线与政策调整第九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MF 模型第一节开放经济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第二节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第十章失业第一节失业概述第二节、西方失业理论综述第三节失业的国别视角:发达、不发达和转型经济第四节失业治理的政策第十一章通货膨涨第一节通货膨涨的定义、衡量和分类第二节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涨第三节结构性通货膨涨第四节失业与通货膨涨的关系:菲利浦斯曲线第五节通货膨涨的经济效应和治理对策第十二章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第二节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第三节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第四节经济
7、周期模型第十三章长期经济增长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三节经济增长模型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进展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管理学绪论一、管理学绪论1、管理的含义、性质和特点2、管理的任务和职能3、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4、管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二、管理学的产生二、管理学的产生(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2、道家管理思想3、法家管理思想(二)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管理学的发展三、管理学的发展(一)行为科学1、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2、后期行为科学理
8、论(二)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1、社会系统学派2、管理实践学派3、系统学派4、管理科学学派5、权变管理学派6、决策理论学派(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四、管理基本原理四、管理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的含义,主要观点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2、人本原理的含义,依据、原则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3、效益原理的含义、效益的评价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五、环境分析五、环境分析(一)组织环境的含义、特点及其对组织的影响(二)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1、一般环境;2、特殊环境;3、国际环境(三)环境分析的方法1、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2、环境调查方法3、环境预测方法4、SWOT 综合分析方法六、决策六、决策(一)决策的含义和类型(二)决策
9、过程和决策行为1、决策过程2、决策的行为特征3、决策者的心理压力(三)群体决策1、群体决策的形式2、群体决策的优劣3、群体决策过程的管理七、计划七、计划(一)计划的类型和功能1、计划的含义2、计划的功能3、计划的类型(二)计划的程序和原则1、计划的程序2、计划的原则3、计划的权变因素(三)计划的方法1、滚动计划方法2、运筹学方法3、网络计划技术4、目标管理八、组织八、组织(一)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任务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3、组织设计的原则4、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二)部门划分与组织结构1、部门划分的不同方式2、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三)组织的职权体系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2、集权与分权(四)组
10、织变革与组织发展1、组织变革2、组织发展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趋势九、管理人员配备概述九、管理人员配备概述(一)管理人员配备概述1、管理人员配备的重要性2、管理人员配备的任务3、管理人员配备的内容和程序4、管理人员配备的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1、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2、管理人员的来源3、管理人员选聘标准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三)管理人员的考评1、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2、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和程序(四)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开发1、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目标2、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类型和方式十、领导十、领导(一)概述1、领导的定义及其构成2、领导的作用3、领导效能的影响因素4、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5、领导权力的
11、决定因素(二)人性假设和领导行为1、有关人性的四种基本假设2、领导行为的双因素模式3、管理方格理论4、支持关系理论(三)领导权变理论1、领导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超 Y 理论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3、目标途径领导理论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十一、人际沟通十一、人际沟通(一)沟通的内涵和作用1、人际沟通的内涵2、人际沟通过程3、人际沟通的作用(二)沟通的类型和网络1、沟通的类型2、沟通的网络(三)人际沟通的改进1、人际沟通的原则2、人际沟通的障碍3、组织角色对沟通的影响4、沟通方式的选择5、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十二、激励十二、激励(一)激励概述1、激励原理2、不同的激励理论(二)需要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
12、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过程激励理论1、弗鲁姆的期望理论2、亚当斯的公平理论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四)激励理论的应用1、激励的原则2、激励的方法3、激励的注意点4、激励多元化的员工十三、管理控制十三、管理控制(一)控制概述1、控制的必要性2、控制的类型3、控制的作用(二)控制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控制的准确性、及时性、经济性、适度性、客观性、灵活性、战略性、通俗性(四)控制的方法1、财务控制方法2、人员控制方法3、作业控制方法十四、组织文化十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1、组织文化的特点2、组织文化的功
13、能3、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二)文化诊断与文化建设1、文化诊断2、文化维度和文化类型3、文化建设的共同要求4、文化建设的误区(三)文化移植与跨文化管理1、文化移植2、跨文化管理十五、管理与创新十五、管理与创新(一)创新的本质和模式1、创新的定义与分类2、技术创新及其本质3、技术创新过程模式(二)创新管理1、技术创新战略2、技术创新源3、研究与开发4、创新组织5、技术创新能力(三)管理创新1、管理创新的动力源2、管理创新的作用3、管理创新的内容十六、管理与道德十六、管理与道德(一)道德与管理1、道德概述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3、道德的管理功能(二)管理道德的改善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合理的工作目标5、重视对员工的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三)企业的社会责任1、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2、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3、企业经营业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