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高一一地地理理必必修修一一第第二二章章知知识识点点总总结结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1对流层的特点:对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着天气复杂多变2.2.平流层的特点:平流层的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包含臭氧层三、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 1、根本能量源:、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3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吸收(选择性 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 小颗粒
3、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四、热力环流1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
4、陆之间)2 2、大气运动形式:、大气运动形式: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 3、热力环流分解:、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6 6、影响风的三个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决定:1 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 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 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7 7、风向:、风向:1、
5、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大气的风向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近地面的风,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三力的共同影响,风向斜交于等压线8 8、三种局地热力环流:、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9.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
6、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0.10.三种局地热力环流:三种局地热力环流:白天(郊区城市、海风、谷风)夜晚(城市郊区、陆风、山风)山风和谷风:山风和谷风:11.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同一高度(
7、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压低、气温高;不同高度越往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引起大气运动的标志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2.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 3、风压带成因与特性:、风压带成因与特性:风向北半球南半球气候影响风压带名称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个数)22成因热力原因特征冷高压气候影响冷干东北东南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22221动力原因冷低压温湿干热西南西北东南温湿动力原因热高压东北干燥热力原因热低
8、压湿热4 4、气压中心名称、气压中心名称:7月1月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大陆海洋大陆海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北美高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 5、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冬季风副热带太平西伯利亚-蒙古洋东南西北温暖湿润寒冷干燥冬季风强于夏季风我国东部、我国大部、朝朝日日成因气候类型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强弱影响范围南亚季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必修 第二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