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填空题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填空题高频考点知识梳理.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填空题高频考点知识梳理高中地理填空题高频考点知识梳理填空题(经典例题高频考点-名师出品必属精品)1、区域的发展要求区域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_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_答案:人类活动活动方式解析:略2、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地球的字母是_;(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_;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和_两大行星之间。(填名称)(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哪些?答案:(1)C(2)太阳火星或木星木星或火星(3)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液态水存在;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地球外
2、包围大气层;地球运动周期适中,温度变化幅度小。解析:1本题组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系构成、八大行星分布以及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由图可知,按照距日由近由远的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对应图示中的 C 是地球。(2)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液态水存在;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地球外包围大气层;地球运动周期适中,温度变化幅度小。小提示: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
3、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使之演化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水结晶水汽化,原始的大洋形成。3、可持续发展系统中_持续发展是基础、_持续发展是条件。答案:生态经济解析: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小提示:24、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
4、期:一个_年,即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答案:回归年解析:略5、下图中表示物体偏转后的方向是虚线还是实线?答案:实线;实线解析:略6、主要分布:分布在_交替、_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_等地区。答案:干湿农牧沙漠边缘3解析:略7、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可分为_、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通常分布在村落周围。答案:耕地解析:略8、影响因素:因素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答案:大大小解析:略9、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更加 _。答案:灵活解析:略10、荒漠化主要表现为
5、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石质荒漠化和_。答案: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相关性正相关正相关负相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_经济越发达,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_人均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_4解析: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故答案为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小提示: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荒漠化的成因及表现熟悉并掌握。11、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_和审美情趣。答案:文
6、化意识解析:略12、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地球与太阳的()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地球的()和()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由于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产生(),通过()等形式逸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汇聚低洼之处形成原始的()。答案:距离体积质量大气层放射性元素衰变水汽火山活动降水海洋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存在生命原因的自身条件。地球存在生命原因的自身条件: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 摄氏度,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
7、气成份的改造;由于原始地球的体积収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球内部温度逐渐升高,不断产生水汽。这些水汽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地球上最初的海洋生命,就出现在海洋中。5小提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甲、丙两地为南水北调工程取水点。与丙地相比,甲地水质_(填“好”或“差”),可调水量_(填“大”或“小”)。答案:好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6的能力。读图可知,甲位于长江支
8、流汉江丹江口水库,沿线人口及工农业较丙(地处长江下游)少,水质较好;甲位于汉江上游,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丙地位于河流下游,丙地水量大,甲地可调水量较小。小提示:14、【易错易混】读下图(图中ABC 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为_月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2)此时,北京时间为_时。(3)此时,_经线和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答案:(1)6;22;(2326N,180)(2)8;(3)180;0(4)解析:7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太阳光照图的判读。(1)由图甲 ABC 为昏线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
9、现极昼,此时为6 月 22 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图中B点(90W)为 18 点,则 180经线为地方时 12 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180)。(2)根据上题的推算图中B 点(90W)为 18 点,北京时间用的是 120E 的时间,自行向东经度差210,差 14小时,18+14=32 时,超过了 24 时到了第二天,所以 32-24=8 时,可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8 时。(3)地球上日期分界线是0 时经线和 180经线,此时 0 时经线在 0经线,所以此时 0经线和 18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4)首先找到赤道上 6 点和 18 点所在经线,根据上题的推算图中 90W
10、 为 18 点,所以相对应的 90E 为 6 点,找到这两条与赤道的交点,然后再根据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极圈相切,然后确定三个位置即可以画出晨昏线。根据上题推出180经线为地方时 12 点,所以 0经线一侧是黑夜,标出阴影部分即可。如下图所示:小提示:两条日界线:一条是 0 时或 24 时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180经线。两条日界线把地球分为不同的两天。15、我国的做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明确_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答案:建设生态文明解析:8略16、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1)产业转出的国家或地区:原_向外转移,可使区域内的_集中到新的
11、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_调整,缩短_的时间,从而加快_的进程。答案:(1)产业生产要素(2)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工业化解析:略17、读“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方框内填上正确的农业区位因素:A_,B_;D_,E_。(2)E 因素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_和_。(3)如对 A、B 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_答案:(1)地形土壤交通市场9(2)类型规模(3)水土流失(4)地形热量解析:本题以“影响农业的主
12、要因素图”为材料,涉及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东北地区复种指数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图中废渣、废水排放应对应自然因素中的土壤,故B 是土壤、A 是气候。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农产品加工厂的产品应投放到市场中,交通运输与市场联系紧密,故E 为市场、D 为交通运输。(2)由上一小题可知,E 因素为市场。农业生产的农场品主要仰仗市场销售,因此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3)由第一小题可知,A、B 分别为地形和土壤。在土质疏松、地势起伏
13、大的山区如利用不当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如对 A、B 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4)立体农业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横断山区由于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很大,在不同的高度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因此影响横断山区发展的“立体农业”的因素是受地形。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因此影响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一年一熟的因素是热量。1018、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划分类型范围天
14、文四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候四季(北温带)过渡季节白昼_、正午太阳高度_的季节过渡季节白昼_、正午太阳高度_的季节3、4、5 月6、7、8 月9、10、11月12、1、2 月(2)五带划分:以_和_为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答案:(1)最长最强最短弱(2)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解析:略19、概况(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_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_地区的过渡地带。(2)现象变化:气候出现_、_变化时,就会出现_或牧进农退的现象。答案:(1)牧区半干旱(2)冷暖干湿农进牧退解析:略20、经济因素(1)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_的高低。(2)土地租金高低受
15、_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影响。11答案:(1)付出租金(2)交通便捷程度解析:略21、周期:恒星日:周期:_小时_分_秒。太阳日(人类实用周期)_小时。答案:23 56 4 24解析:略22、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 三地地租由高到低依次是_,依据是_。(2)A、B、C、D 四地中,高级住宅区的最佳选址是_,理由是_。答案:ABC A 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C 地远离城市,地租较低 D 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临近森林公园,位于上风地带,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交
16、通便利等解析:12地租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高级住宅区需要选择上风上水地带、环境优美、地势较高、靠近风景区、文化区的地带。(1)地租高低与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三地相比,A 处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B 距离高中心较远,附近有公路和铁路,交通通达性较好,地租较高;C 处位于位于市区外缘,距离交通干线较远,地租最低。(2)高级住宅区需要选择上风上水地带、环境优美、地势较高、靠近风景区、文化区的地带。由图例可知,四地中,D 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距离森林近;根据图中的风玫瑰图,可以看出,D 处在上风地带,污染少;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河流处东北流向西南,
17、D 处在河流上游区域,水质较好;综合上述理由,该地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23、农业用地的布局:一般分布在村落的_。答案:周围解析:略24、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_。(2)根本原因:_。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2)地面受热不均解析:略25、资源安全问题概念如果因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_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13答案:资源短缺解析:略26、产业结构的升级的原因(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_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_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国家或地区政府政策的引导,促使产业结构尽快升级(2)从全球来看,_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答案:(1)政策主导产业(2)技术创新解析:略27、太阳活动主要标志:_(光球)和_(色球)(活动周期为 11 年)。日冕层的太阳活动为_。答案:黑子耀斑太阳风解析:略28、综合治理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2)构筑防护体系(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14(5)控制_,提高_答案:人口过快发展人口素质解析:略29、有效改善_,建设宜居生活空间答案:环境状况解析:略30、轨道:近似正圆的_。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上。答案:椭圆焦点解析:略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