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df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辅导 1(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难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与内涵。教学建议:教学建议:1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线索和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在注重整体把握的同时重点分析“领域课程”出现的历史演革。2着重分析“社会化”、“完整发展”等概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2、3在针对社会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关系进行讲解时,多用案例分析。4在讲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这部分内容时,可多结合学生在幼儿园的工作实际进行。一、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初创阶段和变革与发展阶段。重点是后两个阶段。(一)初创阶段。(一)初创阶段。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可着重让学生了解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课程和张宗麟的社会化课程。1“五指活动”课程陈鹤琴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自然环境包括动物、植物和各种自然
3、现象,如春天的桃花、杏花、扬花、柳絮,夏天的雷鸣电闪、蜻蜓荷花,秋菊冬雪等。社会环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环境,是人文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在与人的相互交往与作用中,儿童学习和增长与人交往的经验和知识,并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习得文化的特征,进行着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更为重要的社会化过程。陈鹤琴先生同样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因此,在为学前儿童设计的课程中,社会环境的学习成为必不可少部分。当然,为学前儿童准备的社会环境应该适合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适应他们兴趣与需要,适合他们的能力水平,像家庭、集市、节日、庆祝会、教师接待日活动等,是学前儿童经
4、常接触的社会环境,这些应成为学前儿童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1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他认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共同构成了具有整体功能的手掌。学前教育课程的全部内容包括在这五指活动
5、之中。2张宗麟的幼稚园社会化课程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中应增加“社会”科目,因为幼稚园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幼稚园的儿童之间也进行社会性交往。而且,“幼稚园的一切活动,由广义说来,都是社会。其中最有独立性的只有 自然,但是幼稚园的 自然决不是纯粹的的自然研究,必定是与人生有密切关系的自然元件。涉及人生也就是 社会了。”那么,确立幼稚园社会化课程的根据是什么?张宗麟指出,“无论哪级教育的课程,只有两个根据,好像人类只生了两只脚。这两个根据,一个是成人的生活-社会;一个是孩子的生活。”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整个的社会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去的历史的关系,二是现代的各方面关系,三是影响于未来的情形。学校课
6、程也就要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是,幼稚生年龄还小,对于社会的经验还很少,幼稚园要把整个社会都做非常不容易的。不过,孩子们对小团体的生活却是能领悟的,并且能作到单纯的“互助”、“合作”等。这些需要孩子的直接经验。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没儿童能够“领悟任何人生的、物质的、以及社会集团的、现代状况的一切,这种种领悟的能力,只有他自己的经验所能给予的。”因此,设计幼稚园课程的社会科目,需要了解幼稚生的社会。那么,幼稚园儿童的“社会”是怎样的一种社会呢?张宗麟指出,幼稚园儿童的社会不同于成人的社会,它实际上是幼稚生的“生活状况”。幼稚生的生活状况是由直接经验组成的社会,脱离了儿童的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其周围的社会环
7、境,是难以理解儿童的“生活状况”的。然而,幼稚生的生活彼此之间是差异实在是太大了。课程设计者只能根据普遍的情况,来制订富有弹性的社会课程。社会化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7 类活动:(1)关于生活卫生、家庭邻里、商店邮局、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名胜古迹等方面;(2)日常礼仪的学习和演习;(3)节日和纪念日活动;(4)身体的认识活动和基本卫生活动;(5)健康和清洁活动;(6)认识党旗、国旗和总理形象的活动;(7)各种集会和社团活动。为了能充分保证社会课程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实施社会活动时应做到:(1)注重培养儿童互助与合作的精神;(2)培养儿童对他人的爱怜情感;(3)培养儿童具有照顾他人的品质;(4)使儿童
8、明了生活的根源;(5)使儿童了解人类生活具有纵横两个方面。课程内容确定之后,如何实施就成为十分关键的一环。张宗麟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寻找理论根据,提出了应遵循的教育学原则和心理学原则:(1)将学校生活与实际生活打成一片;(2)既注意儿童的个别学习,又注意儿童之间的互助与合作;(3)教师要做儿童的朋友;(4)使儿童获得成功;(5)通过继续不断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6)激发儿童进行良好社2会性行为的兴趣,达到教育目的;(7)要注意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交替培养。除了上述几点原则之外,张宗麟还就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和与儿童共同开展社会性活动时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在开展社会性活动之前,教师
9、要留心儿童的动作,相机予以帮助和指导;注意儿童临时的遭遇;在必须要儿童领会的事情,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向儿童提供有意的刺激,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与儿童开展活动时,教师要为儿童准备丰富的原材料和适当的工具,原材料比现成的玩具有用,不必多买现成的玩具;鼓励儿童积极自由地活动,但教师要适当指导,引导儿童思考;教师要掌握好活动的过程,适时地结束和总结活动。(二)(二)变革与发展阶段。变革与发展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变革历程。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这一过程反应了教育者对儿童理解的变化,也反
10、应了我国社会文化变革对幼儿教育的要求的变动。“社会”领域课程的提出“社会”领域课程的提出从 80 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整个 90 年代,我国学前教育都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 年试行,1996 年正式实行)(下简称规程)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规程确定了德育的总体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
11、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这些规定以“遵循幼儿品德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纠正了幼儿德育服务于政治形势的错误导向,是新中国幼儿德育发展过程的一个重大进步”。由于这一阶段始终没有具体的课程文件,使得各地幼儿园在执行规程时比较灵活,幼儿园德育课程呈现出多样化的探索。与此同时,90 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研究,这使幼教界的德育理念开始突破原有的框架,德育的内涵向社会性方向缓慢延伸。经过 10 年的学习和研究,幼教界认同了个性、社会性等概念在幼儿德育领域的地位,以及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与品德发展的基本渊源和关系。90 年代中后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教
12、育活动和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率先使用“社会”领域代替了“品德”领域。可以说整个 90 年代幼教界和心理学界的共同努力,为社会领域课程在新世纪幼儿园课程标准中的诞生做了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2001 年 7 月,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教育部制订并发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新纲要)。这是新世纪第个幼儿园课程文件,它延续并发展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新纲要把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从此,“社会领域”课程正式成为幼儿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纲要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3有自信心;乐意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儿童 社会教育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