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学》读后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学》读后感.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学读后感信息技术教育学读后感近期我拜读了由彭绍东教授撰写的信息技术教育学,该书共十三章六十多万字,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让我受益匪浅.一、该书具有五个特点一、该书具有五个特点其一,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其二,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其中,关于信息素质的界定与信息技术教育本质的探
2、讨,有一定深度;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思考,有一定前瞻性;关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论、人本论、资源论、病理论、未来论的研究,为我们开辟了新领域.其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属我国教育界在机器人教育领域的首次理论探讨。其三,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促进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本质和规律,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学。它是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进一步深化的产物,是现代教育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属学科教
3、育学性质。”书中关于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战略、智能学件、教育技术命题、广义蒙太奇、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及有关杂志上发表、交流,产生了良好影响。其四,实用性较强。该书作者在湖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学本科必修课和校选修课.教学中他特别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深受学生欢迎。书中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技能论、实践论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书的实用性还表现在,不仅适合用作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教材,也可用作其他专业及在职教师培训教材.其五,拓展面较宽。该书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之路.读完本书,具备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4、才能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让我付诸于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游刃有余。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二、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新学期开始,我拿起教材翻阅,惆怅不时泛起.且看我们的教材: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指法练习键盘,学习用Word 编排一篇漂亮的文档,学习用PowerPoint做几页幻灯片等等,所有的目标都是学习操作!满足于完成一个文档的编排!我教信息技术已经几年了,深知信息技术应用的奥妙所在,如果仅仅是学习操作,我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花费时间的,我的同行们也都是这个观点。现在我要教别人的孩子学习信息技术了,如果跟随教材这样去教学生,我是决不情愿的.因而我不得不思考,信息技术课程该教学生些
5、什么呢?于是我检索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澳等国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做法,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在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标准中列出了 10 条,但有 7 条是关于“利用工具干什么”的,而不是说要学会什么技术操作。摘录如下:利用常用的工具和设备来进行个人创作、弥补技能的不足、促进学习。利用先进工具(例如:网络工具、数字照相机、扫描仪等)来协助个人或集体的文学创作、思想交流和作品发表等活动,创作知识产品。利用远程通信技术来快速访问远程信息,通过交流获得帮助,进行个别化学习,追求个人兴趣。利用远程通信和在线资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网络环境等)来参与合作,共同制定解
6、决方案和开发产品。利用科技资源(包括计算器、视频、教育软件等)来解决问题、独立学习和集体学习。适时地选择恰当的工具和科技资源来解决各种问题和完成各种任务。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完全相反,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虽也有教学目标的笼统描述,但呈现出来的内容却是一个个的技术模块,而且详细到了“图形的着色、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的具体程度,完全变成了学习技术操作的“标准.虽然技术操作的掌握是基础,但掌握它的目的却不是技术操作本身。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还技术学习以真面目。基于此,我对我的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1、超越工具本身,让学生创造出新型的数字校园文化.信息技术是工具,但
7、只有超越工具本身,信息技术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超越这个工具,把学习重点放到利用这个工具去创造新型数字文化上来,这不仅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程目标,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施办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契机.我校在校园信息文化的构建方面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对学生展示自我、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互动,甚至还有家长的参与,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益。但在使用过程中,一些技术操作和如何有效应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而我产生了在现在刚从三年级升上来的四年级学生身上进行博客教学的想法,在解决技术操作的同时,教学生学会写学习日记、做作文互评互改、做个人的专题资料收集整理等等。如果每
8、个学生都像这样去做了,是不是可以创造出新型的数字校园文化呢?2、突出网络应用,让学生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生活。而近 5 年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着,网络就是计算机、网络就是数据库、网络就是图书馆、网络就是社会、网络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就是学校-学生通过网络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负面的儿童网络沉迷中可见一般。但问题是,由于负面的影响,反对儿童使用网络的声音不绝于耳,而网络对儿童正面的影响却淹没其中;信息技术课程要负起历史的责任与重担,把儿童的网络生活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儿童学会在网络上进行方向正确的、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生活。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以网络技术的
9、应用为核心,兼顾操作系统和 Office,把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引导到网络数字文化的创造活动中来,培养健康地、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字化生活的人。三、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三、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相对学生来说一星期一次的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 40 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1、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教材不等于教
10、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设计中,可以兼容各学科特色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并不是指在教学科目中增添一门信息技术课,也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而把信息技术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是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特性,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赋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以新的涵义,为学生的
11、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例如语文课上,理解“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话,或者在数学课上,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及圆周的关系,这些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候如果制作一段影片或者动画进行演示,学生马上就能够获得直观的感知.3、教学设计落实后,应做到以评促学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着,其普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快,可能现在我们农村还觉得难以做到,在不久一定会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应变,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一代新人服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