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pdf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年【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哺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
2、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对的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对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当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
3、力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足激发学生的积极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
4、、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拟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感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当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当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也许满足
5、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的,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行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绪1 课程目的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的”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的”,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的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的。3阶段目的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
6、)、“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规定。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规定,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行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行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行留有发明的空间。第二部分 课程目的一、总目的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的的价值观。2结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植热爱祖国语
7、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发明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积极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结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对的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平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
8、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平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平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有搜集和解决信息的能力。二、阶段目的第一学段(12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积极识字的愿望。2结识常用汉字 1600(1800)个左右,其中 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对的,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
9、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对的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结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部首)(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惜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爱好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6结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10、问号、感慨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原 10 条,现 7 条,更紧凑)(三)写话1对写话有爱好,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边事物的结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慨号。(四)口语交际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努力了解发言的重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爱好的情节。(改“精彩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爱好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
11、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原:对感爱好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对周边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爱好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测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测所得。3热心参与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第二学段(34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爱好,养成积极识字的习惯。2累计结识常用汉字 2500 个左右,其中 1800 个(比原减少 200 个)左右会写。3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4能使用硬笔
12、纯熟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5 条,现 4 条)(二)阅读1用普通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规定)。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别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旨在诵读过程
13、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 10 条,现 9 条)(三)习作1留心周边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乐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 3 条)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能用
14、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对的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原 8 条,现 6 条)(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重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删:努力用语言打动人)(原 4 条,现 3 条)(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测大自然,观测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
15、自己的观测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朴问题。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原识字、写字中的目的,调整)(原 4 条,现 5 条)第三学段(56 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结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 2500 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16、调整,原第 8 条)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朴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抱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
17、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删原第6 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原11 条,现 8 条)(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测周边事物的习惯,故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朴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积极与别人互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对的,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对的
18、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调整:不提40 分钟能完毕不少于 400 字的习作)(原 7 条,现 5 条)(四)口语交际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朴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五)综合性学习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运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朴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朴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小学语文 新课程 标准 教育部 部编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