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排水试验报告.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联合排水试验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排水试验报告.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联合排水试验报告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大竹县牛郎沟煤业有限公司(牛郎沟煤矿)排水系统水泵排水系统水泵联合试运行报告联合试运行报告试验单位:大竹县牛郎沟煤业有限公司牛郎沟煤矿机电科试验设备:D280-436试验日期:2016 年 5 月 5 日试验周期:一年第一章第一章水文概况水文概况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一、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铜锣山西侧中山背斜中段东翼西河井田,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山脉大致呈北东展布,地形起伏不大,坡度一般为19左右,区内一般海拔标高 560750m。矿区最高点位于白岩,高程为,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大河沟,海拔为,相对高差为。属以构
2、造剥蚀为主的浅切割低山地貌。地貌上分为两个亚区:即低山区和丘陵区,矿部位于低山区与丘陵区过渡地带。低山区:区内山势陡崚,沟谷或为峡谷,或呈“V”字形,呈树枝状发育,两侧悬崖峭壁。丘陵区:山顶呈圆馒头状,坡度较缓,山丘之间为宽谷或平地。矿区内主要河流为大地沟和大河沟(上段称“龙洞沟”)两条季节性冲沟。(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本区常年地表径流主要有东柳河(其上游称回龙河)、黄滩河和西河三条较大河流,属长江水系。(1)东柳河:为大竹县境内最大河流,其上游曰“回龙河”,流向由南西流向北东,该河发源于民主以北地区,流经黄家中华杨家清河木头后流出境外。(2)黄滩河:发源于华蓥山南侧的乌木一带,经黄滩妈妈
3、于太和与西河汇合后再经龙安镇冷家流出境外,流向北东南西向。(3)西河:发源于华蓥山南侧,经民主清水牌坊庙坝新桥后于高家与黄滩河汇合后经龙安镇冷家后流出境外。2、常年地表水体:县域内常年地表水体主要有“同心水库”和“乌木水库”两个。同心水库位于大竹县城南东的周家镇西河附近,距矿区约 3Km;乌木水库位于大竹县城以东的朝阳乡。矿区北部的“平桥水库”是龙洞河的源头,大河沟之上游。(二)含水层、隔水层1、含水层下统珍珠冲组(J1zh):为灰、绿灰色、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和石英砂岩。中上部常夹有厚 10-20 米的细粒砂岩、粉砂岩;底部为灰色细粒长石英砂岩、粉砂岩,少量泥质包裹体和菱铁质包体,为
4、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须家河组第四段(T3xj4):该段岩性为灰白浅灰色厚层状中粒砂岩,下部夹透镜状砾岩12 层。一般厚110m。该段地层厚度大,岩性单一,颗度较粗,孔隙、裂隙发育。为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源之一。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岩性为灰白色厚层状细粒砂岩和中粒砂岩,泥质胶结,结构较疏松。上、下部夹薄层透镜状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局部含煤包体和泥质包体,近底部含较多砾石,一般厚 100m。该段岩石颗粒较粗,结构较疏松,储水空间大。为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源之一。2、隔水层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该段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按岩性组合分为三个亚段,其中一
5、、三亚段以灰深灰色泥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 510层,二亚段为砂岩段,岩性为灰色细粒砂岩。全段一般厚 80m左右。该段富水性弱,仅第二亚段砂岩含有一定的孔隙及裂隙水,因上下有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相隔,其补给条件差,视为相对隔水层。须家河组第七段(T3xj7):其中一三亚段岩性为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含煤数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二亚段为砂岩段,含有一定的孔隙及裂隙水,因上下有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及煤层相隔,其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差,视为相对隔水层。(三)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区为构造剥蚀、侵蚀切割的低山地貌,风化裂隙、构造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地表溪谷水及老窑积水补给
6、。区内地表坡度较小,植被较茂密,为大气降水渗入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使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水后在地表滞留时间延长,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浅部地下水在地形条件适宜处以泉水的形式排出地表补给地表水,深部地下水流入生产矿井。溪谷水亦可经沟谷两侧含水层露头补给地下水,老窑水经基岩孔隙裂隙下渗补给地下水,该两类水亦为地下补给源。(四)断层的富水性及导水性矿区位于中山背斜中段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 SE,倾角61-70,地表未见断层用次级构造。井下揭露有隐伏小型断层,造成煤层在走向和倾向上的不连续,其破碎带在井巷中易产生冒落和滴水,但因断层规模小、短距小,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二、矿井充水因素二、矿井充水因
7、素(一)矿井充水水源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和矿井开采情况,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老空水。1、大气降水矿区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砂岩含水层裸露于地表,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降水通过各种成因形成的裂隙进入地下补给补给矿井。该矿含水层下统珍珠冲组(J1zh)地层是 K14、K13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地层是 K8、K7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另外,大气降水还可沿采动裂隙或构造断裂发育的部位,形成新的涌水点,特别是汛期可能造成大量涌水,应引起矿方高度重视。2、地表水大河沟位于牛郎沟煤矿北部。大河沟(上段称“龙洞沟”),为常年性溪沟;沟水一般
8、流量小于 2L/s,最大洪峰流量 s 左右,工作期间沟水流量 s,平均坡降 3050,切割下统珍珠冲组(J1zh)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地层及 K14、K13、K8、K7煤层,冲沟水直接补给含水层及煤系地层。3、地下水充水水源下统珍珠冲组(J1zh)地层是 K14、K13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是 K8、K7煤层顶板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根据川南、川东等地矿井观测资料,采空导水裂隙带高度是煤层采高的50100,当围岩裂隙发育、岩层倾角平缓时取100 倍,岩层倾角较陡时取50 倍。用采高的 50 倍评价起塌陷裂隙带影响高度,矿井开采 K7、K8、K13、K14煤层
9、形成的塌陷裂隙带已分别进入上部含水层中。4、老空水。本次访问调查已关闭小煤矿5 个,老窑6 个,估算老空积水量约104997m3,主要原集中在大河沟一带。其老空积水极有可能通过裂隙渗(涌)入本矿井,造成水患事故。矿井在向北部施工时处于低位顶水作业中,对矿井生产构成了极大的水害威胁。(二)矿井充水通道只有充水水源而无充水途径,并不能对矿井造成危害,根据矿区水文地质和矿井开采情况,矿井充水通道有人为采动形成的裂隙通道、构造通道、采空区积水。1、人为形成的裂隙通道矿井开采 K7、K8、K13、K14煤层工作面回采后产生的顶、底板破坏裂隙将破坏砂泥岩的完整性,这是矿井充水的重要途径之一。2、构造通道井
10、下揭露有隐伏小型断层会造成煤层在走向和倾向上的不连续,其破碎带在井巷中易产生冒落和滴水、淋水现象。但因断层规模小、富水性弱,导水性较差,对矿井充水影响较小。3、采空区矿区浅部小煤窑开采活动留下的采空区不仅是地下水的汇集地,也是充水水源,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其它水源(体)突水的一个通道,由于采空区在形成的特殊过程中,使得顶、底板的裂隙十分发育,沟通其它(如地表水、断层等)水体后形成联合充水通道。三、矿井涌水量预计三、矿井涌水量预计(一)矿井涌水量构成1、矿井排水设施目前矿井采用机械排水方式。矿井330m 水平设有一个水仓,主水仓容量 500m3、副水仓容量500m3。设有固定水泵 3 台及排水管路两
11、趟,水泵型号为 D280-433,电机功率 160kw,双电源双开关,额定流量 280 m3/h,额定扬程 129m;215m 水平设有一个水仓,主水仓容量 800m3、副水仓容量 700m3。设有固定水泵 3 台及排水管路两趟,水泵型号为 D280-436,电机功率160kw,双电源双开关,额定流量 280 m3/h,额定扬程 258m;330m 水平矿井涌水经水泵抽排至+414m 副平硐,在经+414m 主平硐排水沟排出地面。215m 水平矿井涌水经水泵抽排至+414m 主斜井,直接排出地面。+414m 副平硐水沟断面为 600mm300mm,经排水沟自流出地面。2、矿井涌水量构成牛郎沟煤
12、矿矿井当前涌水量是由215m、330m 水平矿井涌水量构成。本次实测矿井当前正常涌水量 Q1为 m3/h,雨季坑道涌水量增大数倍,按系数 3 计算,最大矿井涌水量为h。(二)矿井未来涌水量预计(二)矿井未来涌水量预计本次实测结果表明,矿井当前正常涌水量h,最大涌水量为h。采空区面积约 459132m2,聚集了部分老窑水,应引起重视。未开采面积696167m2,本次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对涌水量进行预计,计算公式采用:式中:Q0本次观测的正常涌水量(m3/h)F0采空区面积(m2)F未开采面积(m2)矿井+200m 水平以上充分开采后的涌水量:Q正 QO 正57189633.7=(/h 4.m44)
13、=(m/h)7.25(m3/h)F0214423.757189633.7=/h.5(m3/h)(8.m88)=(m/h)14F0214423.7FFQ大 QO 大矿井未来正常涌水量:Q 正=+=(m3/h)矿井未来最大涌水量:Q 大=+=(m3/h)经计算,矿井未来正常涌水量(m3/h),矿井未来最大涌水量(m3/h)。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或水体: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水主要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四、六段孔隙水、砂岩裂隙水,大气降水、大河沟是矿井主要的充水水源。补给条件一般,有一定的补给水源。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一条表
14、2-1 标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2)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本次访问调查已关闭小煤矿5个,估算老空区积水为 104997m3。老窑 6 个,主要原集中在大河沟一带,均开采煤层露头及浅部煤层,以平硐开拓为主,少数以斜井开拓为主;多采上山煤,开采 K14、K13煤层。井巷多已垮塌,存在少量老空积,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一条表 2-1 标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3)矿井涌水量:矿井涌正常(当前)水量 Q1h,(Q1180m3h)矿井最大涌水量 Q2h,(Q2300 m3h)。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一条表 2-1 标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简单。(4)
15、突水量:本矿未发生过突水事故。(5)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本次调查井巷局部有顶板滴水、淋水、现象,采空区内有流水现象;主要是煤层采动后形成的采动塌陷及顶板裂隙造成的,大气降雨通过裂隙直接对井下充水,充水量受季节和降雨量控制,采掘工程受水害影响。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十一条表 2-1 标准,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中等。(6)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生产建设中的水患情况,鉴于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老空水,补给条件一般,且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矿井水患是可以控制的。矿井应对涌水点进行动态监测、抽排等工作,在采掘过程中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则进行安全生产。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联合 排水 试验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