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 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前言前言边缘计算随着 5G、IOT、AI 等相关技术演进越来引人瞩目,关于边缘计算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涉及边缘计算的定义、边缘市场的规模、边缘技术的成熟度和边缘玩家的分布的系统性介绍却比较少,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多角度分析,从边缘计算的定义、市场预测、技术架构和玩家分类,系统性的盘点边缘计算的不同维度,盘点中国边缘计算现状和未来。边缘计算随着 5G、IOT、AI 等相关技术演进越来引人瞩目,关于边缘计算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涉及边缘计算的定义、边缘市场的规模、边缘技术的成熟度和边缘玩家的分布的系统性介绍却比较少,本文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多角度分析,从边缘计算的定
2、义、市场预测、技术架构和玩家分类,系统性的盘点边缘计算的不同维度,盘点中国边缘计算现状和未来。系列回顾系列回顾2020 年边缘计算中文社区发表了2020 中国边缘计算产业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多角度分析,从边缘计算的定义、市场预测、技术架构和玩家分类,系统性的盘点 2020 年边缘计算的不同维度,从定义、技术、市场三个角度盘点边缘计算现状和未来。第一章“边缘定义的真与假”主要从边缘计算的概念提出、完善和演进出发,分析不同机构对边缘计算的定义阐述,并总结出对边计算的定义。第二章“边缘技术的重与轻”主要从边缘计算的实现出发,根据 WAN 和 PAN 网络的不同,对于“重边缘”和“轻边缘”进行分解,同时
3、根据不同边缘垂直行业的技术成熟度,对于技术所处阶段进行了剖析。第三章“边缘市场的大与小”,分析相关的国际预测数据,并针对一直缺少的中国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模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预测和展望,进而分析了华为、阿里巴巴、九州云、航天云网、海康威视、亮风台等在不同领域的典型的玩家。在 2021 年,我们将从三大边缘交付模式分析出发,回顾 2021 年的产业玩家布局、国家引导趋势、行业落地进展、业务成本动向,展望 2022 年的趋势。20212021 年边缘计算发展概述年边缘计算发展概述从 2014 年边缘计算的首次提出,虽然边缘计算已经将近发展了 7 年的时间,但是一直处于概念演进、标准演进和落地形式探索
4、的阶段。2021 年,边缘计算的发展形态已经逐渐明朗,传统巨头和新兴企业沿着物联网、4G/5G、CDN 的既有熟悉领域,逐步升级和跨越到了边缘设备(IoT 轻边缘)、边缘云(5G MEC 重边缘)和云边缘(CDN 升级的重边缘)三大领域的竞争。边缘计算发展回顾:边缘计算发展回顾:1、2014 年2014 年,高通工程总裁(Qualcomm VP of engineering)Karim Arabi 在 IEEE DAC 2014Keynote 中,以及 2015 年的 MIT 的 MTL Seminar 的受邀演讲中,宽泛的定义边缘计算为云之外的在网络的边缘侧的所有计算,更具体的定义是云之外的
5、需要实时数据处理的应用程序(Instant Data)。2、2015 年ETSI 第一次提出了 MEC 的验证框架(Proof of Concept Framework),经过近 5 年的演进,相关标准体系也逐渐清晰3、2016 年Forrester 对边缘的定义包含了对 WAN 和 PAN 的理解,它对边缘计算的定义是”边缘计算和 IOT 是一种将泛在连接扩展到物理世界的革命性技术”4、2017 年Gartner 的提升了对 Edge Computing 这一领域的重视,Gartner VP Thomas J.Bittman发表博客,认为”边缘将吃掉云”。5、2018 年Gartner 认为
6、”从云到边缘”是被列为十大战略性科技发展趋势之一6、2019 年边缘计算再一次登上 Gartner 的趋势榜单7、2019 年阿里云发布 CDN 进化的 ENS 分布式云平台,腾讯发布边缘计算基础设施 ECM,中国联通 MEC 正式商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相继在 MEC 产业进行布局8、2020 年中国联通 5G MEC 正式商用,成为全球第一家商用 5G MEC 边缘平台9、2020 年腾讯发布边缘接入和加速平台(TSEC)、边缘计算机器(ECM)、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IECP)10、2020 年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腾讯、紫金山实验室、九州云和安恒信息等八家发起业
7、界首个 5G 边缘计算开源平台 EdgeGallery11、2021 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京东云、UCloud、九州云、字节跳动、Intel、浪潮、联想等单位发布了“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2021 年边缘计算的发展,我们将从交付形态、模式困境、攻守布局、行业落地和产业合围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三分天下,三种边缘计算模式的定型(二)破茧前夜,边缘升华关键难点的突破(三)内外有别,CDN 和 5G MEC 的边缘攻守(四)能否绽放,行业落地 1 到 N 的挑战(五)分进合击,产业链条逐渐合围一、三分天下:边缘计算模式的定型一、三分天下:边缘计算模式的定型在2020 中国
8、边缘计算产业研究报告的总结中,我们将边缘计算划分成了重边缘和轻边缘。在重边缘领域,还存在两种细分形态的交付模式:一种是运营商从 5G 演进角度发展的 MEC 边缘云模式,另外一种是 CDN 服务延伸出来的云边缘模式。2021 年是 CDN 云边缘、5G MEC 边缘云、边缘网关这三种交付形态的定型之年。三种交付模式中,核心的区别在于形态的大小和网络的类型,以及由此导致的性能、覆盖性、易用性等方面的区别。图 1 三种模式的优劣分析CDN 云边缘基于互联网访问,资源规模相对较大;5G MEC 边缘云依赖特殊 5G UPF 的分流方式,中等规模资源;而边缘网关则更多通过工业协议、有线或者 NB-Io
9、T 的方式进行管理或者通信,资源一般按照一台或者多台 PC 机级别硬件组成。三种模式更多的区别如下表所示:表格 1 三种模式的实现方式比较CDN 云边缘、5G MEC 边缘云和边缘网关三种模式不同特性,在具体落地场景上存在一定领域的重叠,CDN 云边缘优势在于跨城市的加速,5G MEC 边缘云优势在于城市内加速和一定的空间覆盖性,但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终端访问的成本和普适性(如人网的开通);边缘网关的优势在于制造领域的近端采集,但是在带宽和空间覆盖性上导致无法覆盖某些场景。表格 2 典型业务场景下三种模式的适配分布(最优方式 次优方式)二、破茧前夜,边缘升华关键难点的突破二、破茧前夜,边缘升华关键
10、难点的突破虽然三种边缘交付模式逐渐成熟,但是每种模式也存在各自的挑战,需要产业界面进一步在技术和生态上进行突破。CDN 云边缘的困局,在于机房“近在眼前”和网络“远在天边”的问题,在移动模式下物理距离近但是无法转成为网络距近,在延时、SLA 确定性和带宽成本上无法达到 5G MEC模式的能力。MEC 边缘云的挑战在于如何提供更便捷的用户体验,同时又能够符合 5G 的安全管理要求,以及面向 2C 领域、城市百万级别的手机(人网而非物网)的边缘访问开通。边缘网关的困局主要集中在解耦性和品牌分散。表格 3 三种模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三种模式也在 2022 年突破瓶颈可能的方式,CDN 云边缘在移动
11、模式难以突破的现实条件下,可以基于固网做更多优化。MEC 边缘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并在 2C 端进行园区、学校、厂区级别(非城市级别)的人网开通尝试。IoT 边缘网关在5G 模组成本逐渐降低情况下,可以通过集成 5G 终端模组提升空间覆盖性,同时提升上层应用和底层硬件的解耦性。表格 4 2022 年三种模式可能的突破模式三、内外有别,三、内外有别,CDNCDN 和和 5G5G MECMEC 的边缘攻守的边缘攻守在 2021 年,随着一批原 CDN 厂商借着边缘计算炒作的降温,以及 5G 的发展,越来越多分析机构、公有云厂商意识到利用 5G 网络通道和分流能力方面的优势,给于更多的关
12、注和布局。同时,在 5G MEC 边缘云布局的运营商,也通过优化自身自助服务、开放接口能力,打造类似公有云的开放性、便捷性和按需使用的模式。CDN 云边缘的优势在于城市间的加速,但是单个城市内区域性大流量和低延时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特别是在提供确定性的业务访问能力。CDN 云边缘的代表模式,具体演进方式上,国内外厂商有一定区别。Forrester 的边缘报告,一直以 CDN 厂商为主,Fastly 是领导者象限厂商之一。不过近期Forester Now,The Four Edges Of Edge Computing(Forrester,Hopkins Brian,2021)的报告中,Forre
13、ster 也将边缘扩展到了包含 5G MEC 的 Provider Edge 和边缘网关的Operations Edge。我们选取 Fastly 和国内阿里云 ENS 的模式做一个对比,来说明 CDN 延伸的云边缘模式在体验上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图 2 2021 Forrester Edge Development Platforms国外厂商(如 Fastly)的交付模式和国内厂商(如阿里 ENS)有所差异。Fastly EdgeServerless Computer 提供 SDK 和 CLI,只提供 Serverless 的实例,不提供相关的实例操作界面。图 3 Fastly 的 Edge
14、Serverless Computer和 Fastly 不同,阿里 ENS 不提供 SDK,在实例上更加丰富,支持 Serverless 和虚拟机模式,提供和公有云 ECS 类似的管理界面。图 4 阿里云 CDN 与边缘服务中的 ENS 服务简单的说,阿里的模式相当于把公有云的 ECS/ECI 服务移植到了边缘,而 Fastly 没有公有云的束缚,直接封装了云原生的发布方式。我们从以上两个典型厂商的分析可以得出,CDN 云边缘的服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阿里云 ENS 提供的城市集中或者城市分散模式,具备一定体验上的创新性,但是归根结底,这一模式还只是代表了跨城市之间的边缘加速。CDN 云边缘更
15、大的问题在于,物理距离的缩短,没有形成网络距离(进而导致网络时延)的必然缩短,在车联网、手机等移动场景下,离确定性能、低延时和大带宽的城市内移动的边缘服务存在一定差距。图 5 CDN 云边缘:物理距离的缩短没有形成网络距离的必然缩短CDN 云边缘要利用 5G 的边缘性能,技术上是可以行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将 5G UPF 的分流以 LBO(Local Break Out)模式、通过虚拟专线或者物理专线拉到 CDN 所在的 IDC 机房,但是这种模式的产生两方面挑战:安全挑战:5G 网络管理上的挑战,运营商如何防止流量变相流失、5G 暴露到公网如何安全如何防护等问题 商业博弈:更为根本性的挑战在于
16、商业上的冲突,在这种模式下 CDN 将对运营商的5G 的商业规划冲突。运营商一直想摆脱“哑管道”模式,一旦这种分流模式开通,运营希望通过 5G 技术改变格局的策略将落空,可能重蹈 4G 模式下远离业务的“纯管道”、增量不增收的困局。回顾 2021 年,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公有云厂商在 5G 上的不同的节奏,既有进攻,也有停滞。国外厂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进攻。12 月 1 日 在 AWS re:Invent 会议上,亚马逊宣布以预览版的形式推出“AWS Private 5G”AWS 推出的 5G 专网(AWS,2021)。图 6 AWS 5G 专网但是在国内,我们看到的是一定程度的停滞。2021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中国 边缘 计算 产业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