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学案(备课资料).pdf
《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学案(备课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归园田居——学案(备课资料).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园田居(其一)学案 【原诗呈现】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学习目标】1.结合陶渊明生平了解其归园田的过程,以及这种行为对后世的影响。2.分析陶渊明在诗歌的展现出来的情感和品格。(思想内容)3.学习诗歌的炼字、比喻、白描等艺术手法,以及陶渊明的创作风格。(表现手法)【文学常识】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南北朝的谢灵运谢朓等形成
2、山水诗派,陶渊明等形成田园诗派。到唐代就综合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内容题材方面,多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艺术手法方面,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山水田园诗的鉴别:山水诗并不只写山光水色,名曰“山水”仅举其大端而已。有的关于民生,有的是随性而作我们也不能以为只要诗中有了山水描写就是山
3、水诗了,至少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是描写山水才可以算作山水诗。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对所描写的景物的态度:是将山水本身作为审美对象加以观照,还是假借山水别有寄托。有所寄托的内容也要注意区别才行。陶潜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抒发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
4、生活见长,【陶渊明其人其诗】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大约生于 365 年。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其母是孟嘉的女儿,孟嘉是陶侃的女婿。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
5、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逯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远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 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
6、愿望,任江州刺史王凝之的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后世名家点评:(1)欲仕则仕,不以求之
7、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北宋文学家苏轼(2)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3)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梁启超(4)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现代作家、学者林语堂【写作背景】陶渊明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政治黑暗,陶渊明曾三次辞职,41 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任职八十余天,恰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陶渊明说:“我岂能为
8、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写出了大量田园诗,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了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陶渊明 29 岁(393)初次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在家闲居了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这一年他 41 岁。从此,直到他 63 岁时去世,再也没有出仕。我们不难发现,是出仕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有过多次反复,而从彭泽县令任上的“逃离”,是他与仕途彻底决裂的开
9、始。他之所以再三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有时衣食都不能周全,二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不喜欢在俗事杂务上费心思,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权豪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无心致力于清明政治。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儿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途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和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而一旦暂时脱离了官场,回到家里,亲自参加耕种和收获,让他感到无限喜悦。不过,陶渊明真正解决了思想上的矛盾,确立
10、自己要走的生活道路,是在辞去彭泽县令以后。如果说,此前他的诗文是动的,那么,此后则是宁静的。辞赋归去来兮辞和诗歌归园田居正是创作于转折期,真实、完整地记录了他的这一思想变化过程。【五言诗(五言古诗)】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先秦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
11、、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题解】回归田园,种田度日,就是后世所说的隐居啦!【课前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墟里()(6)樊笼()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性本爱丘山 B.守拙归园田 C.榆柳荫后檐 D.依依墟里烟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C.久在樊笼里,复得
12、返自然。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归园田居中“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对 自 由 生 活 的 向 往 是 很 多 诗 作 的 共 同 主 题,如 陶 渊 明 的 归 园 田 居“_,_。”归园田居中“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思想内容探究】1.“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句中“无适俗”“爱丘
13、山”怎么理解?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于“守拙”一词该怎样理解?3.概括本诗的中心思想,在横线处填入相应的内容。诗以_开始,以庆幸结束。表现了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_,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_;通过对美好、恬适、简单、静谧的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终“_”、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对隐居山林的生活的怡然陶醉。【表现手法探究】1.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起到高度的概括以及线索勾连等作用。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哪个字?它起到作用的作用?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句中哪个字用得好?(炼字)好在何处?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
14、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八句话,整体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按照什么样的层次来描写?描写了一副怎样的图画?蕴含着作者什么情感?【课后巩固练习】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B.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C.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D.这首诗用白
15、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2.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有哪些特点?作者描写这种田园生活来抒发怎么样的情感?(6 分)【附录】一、白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最简练的笔墨,描摹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与之相对的,是“细描”,也叫“工笔”。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不写背景,只突出主题。不求细致,只求传神。
16、不尚华丽,务求朴实。如鲁迅 故乡 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惟妙惟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依风景或环境,间接揭示出人
17、物的外貌、神态、心理活动,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二、译文 译文一(散文)从小就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我的性格本来就爱好山野。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啊。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我来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我的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也有八九间。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
18、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荡。狗在深巷子里叫,鸡在桑树顶上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我,居住空房中有的是空闲时间。我长久地被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译文二(韵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园田 备课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