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版含解析.pdf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版含解析.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1(2022 年福建宁德三模)北魏孝文帝时,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 15 顷,太守 10 顷,治中、别驾各 8 顷,县令、郡丞各 6 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该政令有助于 A阻止公田的性质变化 B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 C打压地方的豪强势力 D阻碍北魏的汉化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下令按职官高低授予地方官吏公田,如刺史 15 顷,太守 10 顷,治中、别驾各 8 顷,县令、郡丞各 6 顷,离职时移交给下任官吏,不得转卖”可得出这样规定即相当于给予官员一定的财产俸禄,减少其腐败的现象,因此有利于规范官员的俸禄制度,B 项正确
2、;阻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A 项;目的不在于打压豪强,排除 C 项;材料所述措施客观上有利于北魏的汉化进程,而不是阻碍,排除 D 项。故选 B项。2(2022 年广东汕头二模)据宋书记载:南朝宋时期,路太后(孝武帝母)的侄孙路琼之去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其讥笑祖上是王家的车夫。路太后震怒、请求孝武帝惩处。孝武帝回道:“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拜访)。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 B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 C庶族地主力量不断增长 D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路太后的侄孙路琼之拜访中书令王僧达,被讥讽出身卑微;孝武帝认为路琼之不应该
3、拜访王僧达,王僧达是门阀士族,不应该惩罚王僧达,故可知南朝时门阀士族势力较为强大,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庶族地主的信息,得不出庶族地主力量大小,排除 C 项;科举制加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性,排除 D 项。故选 A 项。3(2022 年福建三明三模)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 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 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答案】B【解析】通过观察图片及文字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22 年”即唐朝初期,地方政府专门安排官员,负责将均田制下农民缴纳的庸
4、调,“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赋税征收方式灵活,B 项正确;地方官把庸调折纳成银饼,不能说明农民交纳的是货币地租,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 C 项;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与“银饼上交朝廷”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2022 年山东淄博二模)如表为宋代文举状元家世统计表,这反映出宋代 类别 家庭背景 人数 比例 官宦士子 祖辈或父辈曾经担任过官职者 50 42.4%寒素士子 祖辈及父辈都不曾担任过官职者 17 14.4%家世不详 根据史料难以判明家庭背景者 51 43.2%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C世家大族把持选才 D平民入仕
5、欲望强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文举状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详两者占比之和超过了祖辈任官群体,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下,社会阶层流动加强,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功能的强化而非弱化,排除 B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经不能把持选才,排除 C 项;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 D 项。故选 A 项。5(2022 年湖南模拟预测)如表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单位:次),这反映出,唐代该地区 淮南区 浙西区 浙东区 宜歙区 唐前期 8 12 9 0 唐后期 17 33 26 7 时间不详 1 2 3 1 A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B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C日渐成为
6、经济中心 D水患灾害得到根治【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唐朝后期长江下游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数量大大超过唐朝前期的修建数量,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必要基础,B 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也没有体现出长江下游地区成为经济中心,排除 A 项、C 项;水患灾害得到根治,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2022 年四川雅安三模)雍熙二年,“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上白: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类似现象在北宋时有发生。这种做法 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B践行了
7、重文轻武的国策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可知,皇帝认为,官员子弟中榜,让外人看来,有徇私的嫌疑,故而罢免这些官宦子弟,所以寒门更有机会进入仕途,有利于阶层流动,扩大统治基础,C 项正确;依据材料“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可以看出当时官宦弟子入仕具有优势,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 A 项;材料与重文轻武国策无关,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宦子弟与有才学的寒门弟子竞争入仕,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关系不大,排除
8、D 项。故选 C 项。7(2022 年山东文登新一中模拟预测)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 D等级制度被打破【答案】C【解析】材料中通过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婚姻观念对比,说明唐朝时期,婚姻中重财风气盛行;同时科举考试使得一些下层士子,可以获得更多跻身为权贵的机会,遂成为理想择偶
9、对象。这反映地是长期以来的“门第观念”逐渐出现动摇,C 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只是材料中重财风气盛行的主要原因,不代表整个材料的意思,排除 A 项;婚姻观的改变,更多反映地是唐朝庶族阶层获得了更多向上流动的路径,而并非是社会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排除 C 项;D 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C 项。8(2022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由察举和学校开始入仕者的占四分之一;州郡县吏积功升迁的占 14;公府掾属入仕的占1.2。另一份资料也表明,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入仕的占 50。这说明两晋南北朝时期 A九品中正
10、制成为选官方式首选 B选官权力逐渐走向集权化 C士族政治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 D科举制度的端倪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由吏部直接任命而起家的人,约占总入仕者的半数”、“两晋高级士族子弟由吏部铨选人仕的占 50%”等信息可知,两晋时期,选官权逐渐集中到吏部,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 项正确;材料涉及多种选官制度,且材料体现不出九品中正制是首选的选官方式,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社会阶层在正常流动,并未固化,排除 C 项;材料不能看出科举制的端倪,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2022 年安徽合肥二模)下图是唐郑仁泰墓出土的一件彩绘釉陶男装女立俑,该女立俑上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着红白
11、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这说明唐朝 A审美观念多元开放 B瓷器制作工艺精美 C城市生活丰富多彩 D民族习俗逐渐趋同【答案】A【解析】根据“该女立俑上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下着红白相间条纹波斯裤,除了唐代男性的经典服饰长袍外,头戴的黑色幞头,更是唐代男装的典型标志”可得出该女立俑的穿着扮相融合了波斯风格,同时较为开放,体现出审美观念多元开放,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瓷器,排除 B 项;材料不能反映城市生活,也没能体现趋同,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10(2022 年宁夏中卫一模)鲁迅谈到:“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如曹操杀孔
12、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由鲁迅的论述可见,到魏晋时期 A统治者谨遵礼制以维护社会秩序 B儒学丧失了征服人心的力量 C礼崩乐坏导致地方势力急剧膨胀 D原社会主流思想地位受冲击【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魏晋时期“孝”只是统治者杀人的借口,但自身并不遵守孝道,由鲁迅的论述可见,魏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的主流思想地位受到冲击,D 项正确;统治者谨遵礼制以维护社会秩序与材料“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不符合,排除 A 项;魏晋时期儒学仍然是主流思想,排除
13、B 项;礼崩乐坏导致地方势力急剧膨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现象,排除C 项。故选 D 项。1(2022 年湖北十堰模拟预测)下图所示为北魏孝子石棺图,上面刻着中国传统著名孝子的故事。据此可知,北魏()B 组 提升练 A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B民间风俗画的技法高超 C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 D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化程度不断提高,北魏孝子石棺图体现的是受到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A 项正确;材料不是民间风俗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治理的信息,得不出政府重视基层民众的教化,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态度,得不出极其推崇汉代文化艺术,排除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02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大一统 发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