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pdf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pdf(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或(jin)糜子(mi)强词夺理(qing)B.俯瞰(kn)龟裂(gu)伤痕累累(li)C.畸形(j)旌旗(jng)锱铢必较(z)D.罅隙(xi)追溯(sh)唠唠叨叨(lo)【答案】C【解析】A.强词夺理(qing);B.龟裂(jn);D.追溯(s);故选 C。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陨石 迁徙 无精打彩 B.旋涡 秘诀 垂珠联珑 C.辐射 题跋 自出新裁 D.胡髭 腌臜 为富不仁【答案】D【解析】A.无精打彩无精打采;B.旋涡漩涡;C.自出新裁自出心裁;故选 D。选择题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思考
2、、中国行动、中国方案,正跟随中国青年遍及全球的脚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掀起波澜。(将“中国行动”和“中国方案”调换位置。)B.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发挥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战“疫”中的中坚力量。(将“发挥”改为“弘扬”。)C.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影响力最大的。(结尾加上“体育盛会”。)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将“制度”改为“体系”)【答案】D【解析】D.否定不当,去掉“不再”。故选 D。选择题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收录了 1954 年到 1966 年间傅雷
3、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 100 多封家信。这本书信集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C.古人的年龄常用特定称谓来表达,如垂髫、始龀、加冠、不惑、古稀、耄耋等。D.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答案】B【解析】B.“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故选 B。选择题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曾经反复诵读冰心先生的谈生命一文,细细地品味过这段文字特有的生命节律和韵致,时而_,时而疏可走马,时而_,时而
4、低回婉转,时而峭拔如壁立万仞,时而和缓如_,读起来既起伏有致,又一气呵成。谈生命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和神韵。A.响遏行云 密不透风 平湖秋月 B.响遏行云 平湖秋月 密不透风 C.平湖秋月 密不透风 响遏行云 D.密不透风 响遏行云 平湖秋月【答案】D【解析】此题不难,仔细阅读划线前后的句子,可看出划线前后的句子有相反之意,根据后一句“疏可走马”与之相反的就是“密不透风”,“低回婉转”与之相反的就是“响遏行云”,前一句的“壁立万仞”与之相反的就是“平湖秋月”。故选 D。选择题 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哈尔滨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
5、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A.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多不卫生啊!B.妈妈,谢谢您。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C.妈妈,谢谢您。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您说呢?D.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答案】C【解析】A.“不要”“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妈妈夹菜是好意,拒绝太直接,语言不委婉;B.“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语气生硬,语言不够委婉;D.“不要用您的
6、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拒绝太直接,语言不够委婉;故选 C。名句名篇默写 按教材原文填空。(1)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2)_,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俄顷风定云墨色,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一曲新词酒一杯,_。(晏殊浣溪沙)(5)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6)柳 宗 元 在 小 石 潭 记 中 以“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答案】山气日夕佳 锦帽貂裘 秋天漠漠向昏黑 去年天气旧亭台 素湍绿潭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解析】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
7、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注意“锦、貂裘、漠、湍”字写法。文言文阅读 阅读北冥有鱼,回答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怒:_(2)野马: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鹏”的形象。【答案】【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2】(1)乘着旋风撤旋飞至九万黑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硕大无比,力光穷、志存高遮、善借长风(写出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
9、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两个古今异义词,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关键词:“抟”,回旋而上;“九”,表虚数,不是实指;“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以”,凭借
10、;“息”,风。关键词:“苍苍”,深蓝;“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3】考查对文中“大鹏”形象的分析概括。解答此题,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相关句子分析。“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
11、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天地间的尘雾,都是生物呼吸不断而起。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现代文阅读 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后面小题 泥土的歌唱 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
12、,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但是人类大约在 1 万到 1.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 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
13、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又过
14、了大约 1000 年,也就是 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 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 7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 3000 多年的漫长岁月。2004 年,河北邢台的侯义敏,对传统的埙进行改良,设计出了 10 孔的低音埙。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还有一种比较著名的陶制乐器,虽然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但是在最近突然时来运转了。这种乐器就是缶。缶本来是一种实用器皿,具体的说就是一种大肚子小口
15、儿的盛酒瓦器,和咱们现在看到的泡菜坛子差不多。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来临,逐渐被青铜器所取代,至少在贵族的生活中是这样的。像这样的一个器物,要想作为乐器来使用,毫无疑问只能充当打击乐器了。用装酒的坛子当乐器,一边拍打着这个装酒的坛子,一边唱歌,通常来说给人的联想都是醉鬼,或者性情豪放的经不起任何酒精催动的野蛮人的形象。事实上,李斯在他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今的文章中,就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的句子,意思就是,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就是以此为例,来说明秦国当时文化的落后。也就是说,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
16、但是击缶这种乐器,在 2008 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古人使泥土“歌唱”的过程。【2】请将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填写在括号中。(每空填一种说明方法)(1)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_)(2)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音域宽广,音色低沉深厚,空灵柔美。(_)【3】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A、B、C 处内容。时间“埙”的发展阶段 大约七千年前 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 大约在四五千年前 A 大约 3500 前 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公元前 1000
17、多年的晚商时期 B 公元前 7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C 2004 年 设计出了 10 孔的低音坝 【4】如何理解第段加点词“时来运转”的含义。【答案】【1】古人借助水和火将泥上制成陶,再用陶轮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再将圆形器皿作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使泥土歌唱。【2】列数字 作比较【3】A.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B.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C 损已有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4】古代击而歌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而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段荡气回肠的击行而歌,让“行”这种古老乐器获得了永恒的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解析】【1】考查对文章
18、内容的分析概括。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目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加以提炼概括。根据第段“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第段“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提炼语句作答即是答案。【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1)“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可知是运用了列
19、数字的说明方法;(2)“这种埙与古代的埙相比”将改良后的埙与古代的埙来作比较,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考查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埙”的发展经过。按照时间提示找到对应的段落,也就是第段,“又过了大约 1000 年,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 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 700 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不难找到答案。【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
20、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时来运转”本义旧指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这里是缶这种乐器在古代的名声并不很好,在古代击缶而歌并不是什么文明的象征,恰恰相反,那是文化落后粗俗的标志。但是在 2008 年突然时来运转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击缶而歌,让这种古老的乐器,不仅突然以一个完全正面的新形象获得了一瞬但足以永恒的新生。现代文阅读 阅读那晚,我们唱着歌走,回答后面小题 那晚,我们唱着歌走 记忆总是储存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有些记忆是刻骨的,任岁月怎样地流逝,都带不走它的痕迹,甚至也没有模糊的可能。那晚,我们唱着歌走,过去岁月里的那一夜
21、歌声,永远烙在了心里,再也不会忘记。每每想起总有着一丝苦涩的味道泛上心头,泪水就悄悄含在了眼里。那年,中专毕业刚分配工作,四十五岁的父亲就患了绝症,这对于整个家是毁灭性的打击,对于我这个长女更是迎头一棒,农家的劳力垮了就等于家抽掉了脊梁。尽管想尽所有的办法,依然不能让父亲的病情逆转,只好在痛苦的煎熬中,整日以泪洗面,心酸地看着父亲,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末尾。一天请假回家看望父亲,不巧母亲也病了。一张床上躺着两位亲人,目睹着父亲苍黄的脸色,面对着母亲烧得红赤的脸庞,无法形容心中的苦有多浓烈。在家住了一晚,无奈第二天要赶回城里上班,早晨四点我就要从家里出发到镇上赶六点的班车。平日早起搭车都有母亲送我
22、,可这次要我一人走过黑暗寂静的田野,对于胆小十几岁的我是难以做到的,于是弟妹担起了送我的重任。妹妹只有十二岁,弟弟只有八岁,说是让他们送我,倒不如说是让他们给我壮胆,就这样我们出发了。凌晨四时,乡村尚沉睡在梦乡里,没有一丝的声响,即使有一根针掉到地上,也能听到坠落的声音。一把手电筒的光束划破了夜的帷幕,射出去好远好远,在光的照射下黑暗悄悄留出一条光的路。幼小的弟妹走在前,我紧跟在后面,三个单薄的身影就这样,静悄悄走在黑暗的乡村小道上。所幸有一束光亮壮胆,否则不知心中的怯懦有多强烈。但我不敢有半点的情绪流露,作为姐姐我要把强大的一面展示给弟弟和妹妹。不平整的山道上,一粒粒砂石在夜空下惬意地躺着,
23、寂静中,只听三双脚踩上去发出“嚓察嚓”的声音,就像踩在夜的弦上,被乐手在筝上轻轻刮擦着,即使声音很轻,在这样的夜里也变得十分地清晰。真怕那声响引来老虎,引来暗角里的鬼怪,恐惧感油然而生,只觉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一个个的小疙瘩挣扎着挤出体表,头发也竖立起来。不敢往左右看,感觉周边的黑影里可能藏着东西,又疑心背后是不是有什么跟着,不知年幼的弟弟和妹妹怕不怕,不敢问更不敢声张。绕过老屋,穿过小桥,到了空旷的田野里。阵阵冷风从耳边不停地刮过,一阵又一阵的凉意侵袭来,夜更显得幽冷,田野的空旷静的可怕。常听人说起老虎出没的事,想着要是冷不防,老虎就出现在视野里怎么办,身子后边是不是也跟着老虎,我感到毛骨悚然
24、,更不敢回头去看。突然前方有一堆黑影,吓的猛地将手电筒的光束对准它直射过去,原来是一棵矮胖的树,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气。我挺挺胸膛,清清嗓子,故作轻松地大声说:“弟,妹,我们唱歌好吗?”不请世事的他们随即应着说好。三人的合歌就这样在夜的舞台上演了。“我们唱大点声吧”我积极倡议着,单纯的弟、妹于是卖力地唱,那歌声尽管稚嫩,对于我来说却是那么悦耳动听。我唱着唱着觉得自己也气壮起来了,声音越来越响,敏感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不再注意前后左右,感觉周身的细胞都扩张开来,充满着一种力量,振荡着夜的心房。此时我们的声音就像是一柄长矛,正划向夜的咽喉,什么鬼魅,什么老虎,都退到一边去吧,我们不怕你。七里多的路程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香坊区 中考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