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12022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0 页,全卷满分 150 分,答题时间 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卷不回收。第 I 卷(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近代诸子学既与乾嘉学派
2、具有不可分割的理论渊源,又与后者不可等量齐观。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近代思想家一面宣传西学,一面整理、解读中学,由此推出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国学思潮。他们在国学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诸子学为重心。诸子学研究在康有为全集中占据了前三卷。梁启超曾经被誉为史上著述最丰的思想家,诸子学研究在他的国学研究中举足轻重,并且是其中的亮点。他对先秦学术的研究既有宏观透视,如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又有个案研究,如孔子老子哲学等;此外还有学派代表的中观研究,如儒家哲学等。至于严复,晚年提倡尊孔读经,推挹诸子学自不待言。章太炎是享有盛誉的国学大家,他的国学研究以先秦诸子为重镇,如诸子略说国故论衡等。
3、近代思想家注重诸子学,并非无意之举,而是有心之为。如果说惧怕文字狱是乾嘉年间诸子学兴起的 直接原因之一,那么,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则是迫于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政治斗争和现实需要,因而 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诉求。他们深切地意识到,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赓续与中国的前途命运 休戚相关。严复指出,文化具有“国性”,是国家存立的根基,传承中华文化就是延续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强调,文化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也是凝聚民族信仰的不二法宝。先秦诸子 的思想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诸子学还具有其他时期的国学所没 有的特殊价值和重大意义。这主要包括两个方
4、面:第一,先秦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第二,在近代 思想家看来,先秦学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认为,先秦诸 子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人。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到轴心时代的世界学术时,对诸子学的超迈全球赞 叹不已。可见,有别于乾嘉诸子学研究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 究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产物。近代思想家积极投身火热的救亡斗争实践,这为他们的诸子学研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并且拥有了鲜活的实践品格。综观近代思想家对诸子思想的解读和诠释不难发现,他们的诸子学研究服务于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旨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
5、中国人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自信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阐发而不是文字训诂。在吸收西学的过程中,他们对西学进行大胆改造,以此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通过厘辨中西文化的关系、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对于他们来说,西学只不过是手段,中学才是目的。梁启超曾经将中国近代的诸子学复兴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摘编自魏义霞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具
6、有不可分割的理论渊源,而在出发点和学术重点上又有明显的区别。B.近代思想家在国学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诸子,这并非巧合,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有意而为。C.近代诸子学为救亡图存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诉求,其学术水平高超,超越全球。D.近代思想家既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没有完全排斥西方文化,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第二段中以康有为等人为例,主要是为了论证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国人的精神家园。B.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让读者对近代诸子学有更全面深 刻的认识。C.文章论述了诸子学
7、在近代被重视的原因,及其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救亡图存上的作用,全文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说服力强。D.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从“聚焦先秦诸子”“守护精神家园”“彰显实践品格”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层 次很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思想家以诸子研究为工具,激发国人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信心,实践性强,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学术精神。B.乾嘉学派研究先秦诸子主要是为躲避清朝的“文字狱”,而近代诸子学则为了救国图强,故后者学术成 就更大。C.中西方文化各有优势,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但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在学习西学时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之根。D.近代中国学术界国学名家辈出,这与特定的时代
8、背景不无关系,政治斗争和现实激发了他们研究国学的热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鲁迅:追寻光明而宽阔的人生境界阎晶明 鲁迅无疑是一位觉醒者。1918 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小说。从1906 年决定“弃医从文”开始,积累、涌动长达 12 年,文学家鲁迅终于真正爆发。是什么让鲁迅经历了一个仿佛无所事事的漫长等待期,迎来一次彻底的呐喊?原因之一,就是他对觉醒的迟疑,他深知觉醒者必然历经痛苦,一旦觉醒并发出呐 喊,则必须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始终不渝的坚持。为了也许自己并不能看到的将来,“便只能先从觉醒的 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
9、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的人生总是在自我矛盾与纠葛中,始终在自我情感冲突与痛苦中思索并且写作。处在那样一个风雨如磐的旧时代,最先从思想和观念上觉醒的人们,既有看到希望曙光的兴奋,也有前路茫茫的困惑。鲁迅做出“弃医从文”的选择,是因为他意识到精神“立人”才是根本。在之后的漫长求索中,他一直在寻找前行的道路。他对故乡既怀念又远离,对家族也是在叛逆中含着隐忍。即使他已经决定要通过文艺为中国人的精神提供光与火,同时又接受母亲的要求,回国与一字不识、缠了小脚的朱安结婚。他对周作人、周建人可谓有着长兄如父般的感情,但又因琐事
10、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因为这种种矛盾、纠葛,因为每每需要辩驳、反击,鲁迅在世时经受了太多怀疑、误解甚至攻击。鲁迅说,觉醒者对于后人的态度,“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其次才是“指导”和“解放”。正是出于尽可能的理解,现实中的鲁迅,可以说是以隐忍、牺牲的态度,面对他在笔下所批判的许多人和事。而世人只关注他的一个都不宽恕,忽略了他的另一面。鲁迅写道:“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了太多的青年。他与一手培养起来的北新书局主办者李小峰打了一场官司,然而在官司之后,他仍然把自己的作品交由李小峰出版,因为他相信李小峰仍然
11、是一个愿意做事的青年。他主张当时的青年参与社会革命,又不愿他们付出无谓牺牲,同时又反对那些指责学生参与爱国行动的言论。体现在创作上,匕首投枪是鲁迅杂文的突出特征,深刻揭示国民性的弱点是鲁迅小说最集中的主题,表达内心世界的矛盾甚至悲凉是他的散文诗集野草给人的直接印象。然而,我们更应当体会他文字背 后的热情,对希望永存信念,对理想保持从未停歇的追求。故乡的结尾,即使在心境已经满是悲凉的情 形下。他仍然不忘表达,希望就如地上的路,坚持走下去,就可以由无变有。他知道闯出一条这样的路何 其艰难,但他依然不畏惧来自敌手的锋刃,自己承受冷箭、暗流,而要放别人尤其是青年“到宽阔光明的 地方去”。死火里的那块潜
12、存于冰谷里的石头,愿意以最后的燃烧带给别人希望。他对青年。总是怀着 亲切的关爱和深沉的呵护。他记念学生刘和珍,不但写出她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也写出她始终微笑、和蔼的表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鲁迅不同时期的论述和表达中,兼有这样一种对称的、对等的、不变的坚持,那 就是自己“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这是他心中不变的意向,更是他愿意为之 付出乃至不惜牺牲的目标。谈鲁迅的人生与创作对今天有何启示,这种在隐忍中付出的自我要求。对别人 尤其是青年可以获得光明、宽阔人生境界的期许,为此愿意在与误解、攻击的斗争中努力坚持的人格力量,或许最值得通过阅读、理解,而尊崇、敬仰,进而传承和弘扬
13、。(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狂人日记的发表,标志着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真正爆发,在此之前他已经历了长达 12 年的等待期。B.鲁迅无疑是一位觉醒者,但对觉醒有过迟疑,因为当时的他不相信会有将来,也认为或许看不到将来。C.鲁迅认为“觉醒的父母”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他虽然和李小峰打官司,仍将作品交由他出版。D.鲁迅主张青年参与社会革命,但不能无谓牺牲,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也表达了与此相似的观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觉醒者鲁迅的内心是矛盾与痛苦的,对未来既兴奋又困惑,对故乡既怀念又远离,对家族既叛逆又隐忍。B.虽然鲁
14、迅经常在文章中进行辩驳、反击,但现实中他对笔下批判的许多人和事却持以隐忍牺牲的态度。C.鲁迅常被世人误解为“一个都不宽恕”,其实他也有温良、宽厚、隐忍的一面,总是尽可能地理解所有人。D.鲁迅作品给人的直接印象与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我们应该全面深入地领会其作品。6.鲁迅是怎样“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莒有巨树任林举“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庄子在逍遥游里反复提到过一些寿命几千岁不止的老树楚之南的冥灵、上古的大椿,还有宋 国的樗,但并没有提到过山东日照莒县的那棵“
15、银杏王”。庄子是哲学家,人类中的智者,他反复提到树,是想借助这些树向人们讲一讲长与短、动与静、智与愚、生与死以及守固与自由的道理。正当庄子著书立说传播万物生息运行之道的时候,莒县浮来山上的那棵“银杏王”已活到 2000 岁。有一派考据者说,庄子本生于山东东明。果如此,庄子和那棵“银杏王”便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对于知识广 博的庄子来说,本应该知道那棵银杏树的存在。不提,大约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他真的没听说过。庄 子自己也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鉴于那时交通和信息渠道落后,摸不着,够不到,没听说 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另一种可能,庄子也知道这棵树的存在,但觉得比起其他更加古老的大树,浮来
16、 峰这棵银杏树,还很年轻,不值得一提。不提就不提吧!树活到了这个份儿上,还需要在意什么呢?再者说,对于天下诸事,人有人的理解和 看法,树有树的使命和态度,各行其道、各领天命便是。庄子讲完了人生的感悟和道理之后,便无可奈何 地将自己的七尺之躯交付于泥土。又二千年,莒县浮来峰上的银杏树仍然无言地伫立于大海之滨,日照初 光之地。树无言,不等于没有言说,没有讲述,它自身的存在就是一种言说或叙事。四千多年的巨大篇幅,哪一个血肉之躯有机会、有能力阅尽如此长卷?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言,无限言,就看你有没有领会和如何领会。我见到浮来山上的老银杏时,正是夏季,它张开巨大的绿色伞盖默立于定林寺
17、之侧,确切地说是定林 寺默立于古树之侧。虽说定林寺是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但从建立到今天满打满算也不过 1500 多年的历史,与那棵古老的银杏树比,也是地地道道的后生。至于周遭的刘勰校经楼、千年古观朝阳观、世界之 最檀根王文心亭、卧龙泉、莒子墓等等,就更不在话下了。关于各种动物植物和人类的生生灭灭,关于生命的种种劳碌、冲突和争竞,种种不甘与挣扎,种种快乐与苦楚、希冀与绝望,老树已站在那里默默地看了几千年,统统都记在心里。不仅记在心里,而且以一种人类永远也无法明白的方式融进了自己的生命。如今的银杏树早已不是人类观念里那棵无思、无想、无为的单纯植物。四千多年来绕树而转的那些生灵,殒灭的肉身和不灭
18、的精神,都已经成为老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成分或元素,蕴藏于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颗子实每一个枝丫、每一寸肌肤和每一圈年轮。熙熙攘攘的人流从各地、各处聚集到老树跟前,到它的伞盖下享受一刻的阴凉;隔着围栏以手触摸它突出地面的虬根;或在它的围栏上系一条红丝带,把自己在人世间难了的心愿或未达的诉求交托给它,希望它能认真体察并通过一种神秘的方式暗暗相助。在从前那些更加随意的年代,人们还能以更近的距离和更随意的方式接近老树,便有很多人试图以自己的手臂丈量老树的胸怀。结果,好事者总是兴高采烈地张开手臂,煞有介事地丈量,郑重其事地宣告,然后,一个永远不会准确的数字,很快被后来者矢口否认。有些人感到很委屈或很疑惑,
19、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知道自己是在以短暂量度恒久,以有限量度无限,以不变量度变化,更不愿意承认是在以速死之躯量度不朽的生命。老树是不睡的,十万叶片每一片都是它的眼耳和心,即便有一些稍事休息,另一些也是警醒着的。它记得住经历过的一切事物,风雨、雷电、霜雪阳光和生物界无数的生死、繁荣与衰败以及人世间数不尽的悲欢和冷暖当有人来向它虔诚祈求走出人生困厄之道,它并非无动于衷,只是稍徽迟疑,那些困厄以 及遭受困厄的生命即已烟消云散,就如人类之于蜉蝣,即便真想帮一帮那些短命的生灵,有时也未必能来得及。坐在刘勰校经楼前的台阶上,看斜阳余晖洒在“银杏王”巨大的伞盖之上,万千叶片纷纷发出祥和、明亮的微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期末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