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方法——文言文阅读.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答题方法——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答题方法——文言文阅读.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答题模板文言文阅读 出题类型:10-13 小题为文言文阅读。建议分配时间:22 分钟(阅读 10 分钟,做题 12 分钟)。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解文言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把握大概。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骤当中,需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完成。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
2、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二、文言文题型汇总 考点一 文言文翻译题【技巧点拨】三个原则:1、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2、达。译文要语意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3、雅。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五个方法:1、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例题:(2018 年全国卷)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译文: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
3、,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例题:(2014 年全国卷)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译文: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3、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例题:(2018 年全国卷)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译文:诸葛诞凭借寿春叛乱,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4、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例题:(2018 年全国卷)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
4、屋五十间。译文: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5、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例题: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译文:那位相貌美的人自以为美,(但)我不觉得她美;那位相貌丑的人自以为丑,(但)我不觉得她丑。考点二 文言文实词题 1、课文求义法 利用课内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经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看用它作为当前句中的解释是否合适。【例题】A.讽帝大征西方奇技。讽:劝告(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出自读本子路、曾皙、冉有
5、、公西华侍坐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遇:优待(出自屈原列传出则接遇诸侯,遇,接待。从而推出此项错误。)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出自过秦论)【答案】除 B 选项是在语文读本中出现外,另三项皆根据课文。文言文知识考查一直是“题在课外,功在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新的,但它要考查的文言实词大都在课本中学过,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充分重视,步步夯实。2、成语印证法 即借助成语来推断实词词义。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的含义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例题】“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闻名遐迩”这个成语大
6、家很熟悉,“迩”对应“远”。把“近”的意思套进原句去,语意很通顺。因此,可推知,此句中的“迩”也是“近”的意思。3、结构求义法 古汉语相对于现代汉语在语言结构上更具对称美,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依据这一特点,可有效帮助我们理解词义。【例题】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追亡”与“逐北”意思相同。由“追”可知“亡”是“逃亡”;“北”因与“亡”相应,则可推知“北”不是“北方”,而是“败北”之义。)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词性可以更准确地推出词义。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先确定它在文中做什么成分,然后确定词性,进而确定词义。【例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
7、糜鹿。句中“渔樵”作句子的谓语,而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故“渔樵”应释为动词“捕鱼砍柴”。5、形训求义法 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的剖析释义。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词的本义,也有利于我们去推断词的引申义或其他义项。【例题】“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6、音训求义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例题】(陈涉)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对“趣”字按其字面无法解释,如联系下文的“亟”(意同“急”),前后参照,可推知“趣”通“促”,意为“
8、催促”。考点三 文言文虚词题 1、对照比较法 就是熟记一些文言虚词的典型例子,将句子、意义和用法一同记住,在做题过程中,将给定的句子与典型例句进行比较,推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虚词判断方法。【例题】“之”的用法,我们可以熟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孙视之不甚惜”等三个句子,我们可以分清它们的用法分别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了解了这些用法,下面的三个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2、语境推断法 就是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判定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的方法。【例题】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
9、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3、“删”“换”“代”法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连词。4、语法分析法 根据语法知识判别虚词意义,首先将句子主干抽出,划分句子成分,而后看虚词的功能。一般来说,代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浯;副词充当句子的状语;介词往往与名词、代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补语;连词在句子中只起连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动态或语气。【例题】卑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鄙贱之人”中,“人”是中心词,“鄙贱”是定语,所以“之”应是助词,相当于“的”。5、句式分析法 【例题】
10、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 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考点四 断句题 断句题黄金准则:1、先找相同;2、再找不同;3、特殊排除;4、句意判断。【例题讲解】(全国一卷的 19 年高考真题)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D贾生名
11、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 下/甚幸爱/先找相同,“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前三个断点都是相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解读句意,不用管断句,因为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对的。再找不同,从第四个断点开始,选项出现分歧。那么在有分歧的地方我们就要做“特殊 排除”,A 断在了“吴廷尉”;B、D 都断在了“郡中”;D 断在了“书闻”。特殊排除,少数的叫特殊对不对,A、D 排除。句意判断:如果考试时不放心,也可以根据句意检验以下 B、C,在这题里,根据 B、C 的断法,意思是“贾谊在郡里以擅长诵诗和写文章而出名”,意思通顺正确,所以我们只剩下 B、C 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答题 方法 文言文 阅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