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脂卫生》PPT课件.ppt
《《食用油脂卫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油脂卫生》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食用油脂卫生 第一节 油脂的来源、组成和分类 n n一、来源一、来源 n n人类的食用油脂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和动物脂肪。油脂是人类的食用油脂主要来源于植物种子和动物脂肪。油脂是动植物体内的一和重要贮藏物质,是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动植物体内的一和重要贮藏物质,是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的主要来源之的主要来源之。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一般在常温下呈。油脂是油和脂的总称,一般在常温下呈液体的称为油,如菜籽油、豆油、亚麻油、花生油;在常液体的称为油,如菜籽油、豆油、亚麻油、花生油;在常温下呈固体的称为脂,如牛油、羊油、猪油等动物脂肪。温下呈固体的称为脂,如牛油、羊油、猪油等动物脂肪。植物油脂主要存在于
2、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中,其它部分如叶、植物油脂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中,其它部分如叶、茎等也含少量油脂。油料作物的种子含油量较高,我国几茎等也含少量油脂。油料作物的种子含油量较高,我国几种常见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见表种常见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见表1 1,脂肪主要存在于高等,脂肪主要存在于高等动物体内,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常分为:板油(肾周围脂肪动物体内,根据存在部位不同常分为:板油(肾周围脂肪),花油(网膜脂肪和肠系膜脂肪),肥膘(皮下脂肪),花油(网膜脂肪和肠系膜脂肪),肥膘(皮下脂肪)和杂碎油和杂碎油(其他内脏脂肪通称)等。其他内脏脂肪通称)等。表1 几种主要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植物名植物名植物
3、名植物名称称称称种子含种子含种子含种子含油量油量油量油量植物名植物名植物名植物名称称称称种子含种子含种子含种子含油量油量油量油量大豆大豆12122525棉籽棉籽14142525花生花生40406161油茶油茶30303535油菜油菜33334747油桐油桐40406969芝麻芝麻50506161椰子椰子65657070食用油脂的食用价值食用油脂的食用价值n n油脂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油脂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之,每克油脂在,每克油脂在体内氧化可产生约体内氧化可产生约9.09.09 93 3千卡的热能,比蛋白千卡的热能,比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能高一倍以上。质及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能高一倍以上
4、。n n油脂能够供给人体组织不能油脂能够供给人体组织不能n n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自行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和脂溶性维生素生四烯酸等)和脂溶性维生素A A、DD、E E、K K等。等。n n油脂可以延长食物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可达油脂可以延长食物在胃肠中的停留时间,可达5 56 6小时,所以含油脂多的食物饱腹作用强。小时,所以含油脂多的食物饱腹作用强。n n在烹调过程中,油脂能改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在烹调过程中,油脂能改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质,使食物种类多样化。官性质,使食物种类多样化。二、油脂的组成二、油脂的组成 n n从化学构造来看,油脂都
5、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水解产物均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因此,油脂都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通式表示如下:n nR1、R2和R3代表高级脂肪酸中的烃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 n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种类很多,约有五十多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n n脂肪酸碳链中的碳原子数多集中在1 424个之间,有饱和的,也有不饱和的。n n组成油脂的天然脂肪酸的共同特点是:(1)绝大多数是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其中以C16和C18为多;(2)大多数含有一个、两个或三个双键,基中以C18不饱和酸为主;(3)几乎所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顺式构型。表6-4 常见动
6、物脂肪酸融解温度和凝结温度脂肪畜种脂肪畜种脂肪畜种脂肪畜种融解温度融解温度融解温度融解温度 凝凝凝凝结结结结温度温度温度温度 牛脂肪牛脂肪4345434538403840羊脂肪羊脂肪4450445038413841猪脂肪猪脂肪2838283822382238马马脂肪脂肪2123212318201820狗脂肪狗脂肪3040304020252025骆驼骆驼脂肪脂肪424232333233三、分类三、分类 n n油脂的干化性能与其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有油脂的干化性能与其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有关。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通常腌碘价来衡量,按关。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通常腌碘价来衡量,按照碘价的大小可将油脂分
7、为三类:照碘价的大小可将油脂分为三类:n n 1 1、不干性油:碘阶在、不干性油:碘阶在100100以下,常见的有猪油、以下,常见的有猪油、牛油、菜油、花生油等。它们均含有大量油酸,牛油、菜油、花生油等。它们均含有大量油酸,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n n 2 2、半干性油:碘阶在、半干性油:碘阶在100100130130之间,常见的有之间,常见的有豆油、棉籽油、芝麻油、向日葵油等。其特点是豆油、棉籽油、芝麻油、向日葵油等。其特点是除含有油酸外,还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除含有油酸外,还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n n 3 3、干性油:碘价在、干性油:碘价在130130以上,如
8、亚麻油、大麻以上,如亚麻油、大麻油、桐油等。它的特点是含有较多的高度不饱和油、桐油等。它的特点是含有较多的高度不饱和的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等。的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等。n n在商品中,按照加工情况又将油脂分为;n n 1、毛油:未经加工处理的粗制油,含有较多杂质,一般色泽较深,浑浊。n n 2、精炼油:毛油经水洗、碱炼等加工处理后的油,一般色泽较浅,澄清。n n 3、色拉油:精炼油再经脱色、脱臭、脱味处理的油,一般无色、无臭、无味、澄清。n n 4、硬化油:将植物油加氢后变为固体的油脂。按质量好坏,还可将油分为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和二级油。第二节 油脂的加工过程及其卫生要求 n n一、熬炼法 n
9、 n二、机械分离法 n n三、压榨法 n n四、浸出法 第三节 油脂的变质及其预防措施 n n一、油脂的酸败一、油脂的酸败n n油脂在贮藏期间,受湿、热、光、空气中氧、微油脂在贮藏期间,受湿、热、光、空气中氧、微生物和某些金属离子等的作用,往往会产生一系生物和某些金属离子等的作用,往往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并对油脂的感官性状发生不列复杂的化学变化,并对油脂的感官性状发生不良的影响,散发出令人难以接受的臭味,这种变良的影响,散发出令人难以接受的臭味,这种变化,称为油脂的酸败。酸败是油脂一系列氧化水化,称为油脂的酸败。酸败是油脂一系列氧化水解的连锁反应过程,酸败的油脂,营养价值降低,解的连锁
10、反应过程,酸败的油脂,营养价值降低,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具有苦涩的气味和滋味,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具有苦涩的气味和滋味,毒性增强,不能食用。油脂酸败大体上分为醛式毒性增强,不能食用。油脂酸败大体上分为醛式酸败和酮式酸败两种。酸败和酮式酸败两种。(一一)醛式酸败醛式酸败n n 醛式酸败系由光线、氧气、水和催化剂(铜、铁、锰、铬、镍、铅、叶绿素等)作用下所发生的纯化学反应过程,特征是最终产物形成低分子量、易挥发性醛和酸,具有强烈刺鼻气味,一般多发生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尤其是油酸甘油酯最容易发生这种变化。n n n n醛式酸败过程,首先是油脂自身水解生成甘油和醛式酸败过程,首先是油脂自身水解生成甘
11、油和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速度比较慢。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反应速度比较慢。n n其次,是不饱和脂肪酸自身氧化,在双键处构成其次,是不饱和脂肪酸自身氧化,在双键处构成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成易挥发的醛和醛酸,从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成易挥发的醛和醛酸,从而使脂肪酸度增加。而使脂肪酸度增加。n n甘油可进一步脱水,分解成丙烯醛,具有强烈臭甘油可进一步脱水,分解成丙烯醛,具有强烈臭味和焦味,丙烯醛还可氧化形成环氧丙醛。加热味和焦味,丙烯醛还可氧化形成环氧丙醛。加热食用油时产生的白烟即为丙烯醛。食用油时产生的白烟即为丙烯醛。(二二)酮式酸败酮式酸败n n 酮式酸败是由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残渣产生的酶酮式酸败是
12、由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残渣产生的酶引起的生物学酸败过程。主要由曲霉和青霉当有引起的生物学酸败过程。主要由曲霉和青霉当有水、含氮物质、空气等条件下活动引起,特征是水、含氮物质、空气等条件下活动引起,特征是最终产物生成酮和酮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最终产物生成酮和酮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都可发生这种变化。肪酸都可发生这种变化。n n酮式酸败的反应过程,首先由微生物的酶使脂肪酮式酸败的反应过程,首先由微生物的酶使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在微生物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进一步在微生物作用下,在作用下,在 碳原子上发生氧化,生成碳原子上发生氧化,生成-酮酸再经酮酸再经脱羧生成酮。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用油脂卫生 食用 油脂 卫生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