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计学》第三章: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3章章 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v第一节 审计过程v第二节 审计方法 v第三节 审计抽样第一节第一节 审计过程v准备阶段v实施阶段v终结阶段 一、审计的准备阶段 审计的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是整个审计过程的基础工作。其工作主要包括:v初步了解业务环境v签订审计约定书v评估重大错报风险v确定重要性v编制审计计划(一)初步了解业务环境v审计人员在接受审计委托之前,应当初步了解业务环境。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鉴证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在初步
2、了解业务环境后,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承接该业务是否符合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等相关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而作出是否接受审计委托的决定。(二)签订审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方面:v(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v(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v(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v(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v(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v(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v(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
3、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v(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v(9)注册会计师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v(10)管理层对其作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v(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v(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v(13)违约责任。v(14)解决争议的方法。v(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v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
4、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等。v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四)确定重要性水平v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v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需要考虑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
5、考虑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原因,并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即首先为财务报表层次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发现在金额上重大的错报。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评估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及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以便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五)编制审计计划v审计计划是根据审计任务和具体情况所拟订审计工作的具体行为方案。v注册会计师应当为审计工作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包括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
6、可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二、审计的实施阶段v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v实质性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三、审计的终结阶段v整理评价审计证据v复核审计工作底稿v形成审计意见v编制审计报告 第二节 审计方法v顺查法与逆查法
7、 v详查法与抽样法一、顺查法与逆查法 按照审计工作的顺序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的关系,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v顺查法,它是指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的程序,依次对凭证、账簿、报表各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的一种审核方法。v逆查法,它是指按照会计账务处理相反的顺序,依次对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各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核对的一种审核方法。二、详查法与抽样法 审计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资料的规模大小和收集审计证据的范围的大小不同,又有详查法和抽样法之分。v详查法,是对被单位审计期内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进行全部详细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v抽样法,是指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
8、性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三节 审计抽样v审计抽样的定义 v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 v审计抽样的种类 v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v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v审计抽样有两种适用情形:一是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二是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以验证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或对某些金额作出独立估计。二、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v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
9、能性。抽样风险是由于没有对所有项目实施审计程序形成的。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信赖过度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 细节测试时,应关注误受风险,也称“风险”误拒风险,也称“风险”v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非抽样风险包括审计风险中不是由抽样所导致的所有风险。三、审计抽样的种类v按其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可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v按其所了解的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一)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v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
10、抽样风险。v统计抽样的特点:(1)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2)抽样风险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3)抽样结果科学可靠(4)统计抽样便于实行审计工作规范化v非统计抽样,不同时具备上述统计抽样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的依据是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主观判断。v非统计抽样特点:(1)非统计抽样不能科学地确定抽样规模。抽样规模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确定,总体中各个项目被抽中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因而样本的选取往往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够较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2)审计风险较大,并且不可预知、不可控制。风险程度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3
11、)抽样结果可靠性较差。抽样的有效性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职业判断能力。(4)非统计抽样简单灵活、易于操作,能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二)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v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v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审计对象总体的货币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采用的抽样方法,是根据细节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四、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v样本的设计v选取样本v实施审计程序v抽样结果的评价(一)样本的设计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工作:v确定测试目标v定义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v定义误差构成条件v确定样本规模(二)选取样本 样本选取的方法:v随机选样v系统选样v随意选样。(三)实施审计程序 选取样本后,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选取的每个项目,实施适合于具体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如果选取的项目不适合实施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通常使用替代项目。(四)抽样结果的评价 具体程序和内容包括:v分析样本误差v推断总体误差v重估抽样风险v形成审计结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