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全国新高考1卷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六读法”解读课件26张.pptx
《高考复习:全国新高考1卷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六读法”解读课件26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全国新高考1卷古代诗歌《寄江州白司马》“六读法”解读课件26张.ppt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1全国新高考全国新高考1 1卷古代诗歌卷古代诗歌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六读法”详细解读赏析翻译及试题解析详细解读赏析翻译及试题解析 1.1.六读并举: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六读并举: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2.2.整体感知: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什么典故?什么整体感知: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什么典故?什么手法?手法?3.3.准确把握诗句内容、判断表达技巧,推敲甄别,果断排除。准确把握诗句内容、判断表达技巧,推敲甄别,果断排除。4.4.审读题目,确定思考方向;精准作答,力求规范详尽。审读题目,确定思考方向;精准作答
2、,力求规范详尽。诗歌阅读方法指导诗歌阅读方法指导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落实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要求,坚持学科特色,在继承中求发展,在稳定中求新变,体现出对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试题命制加强教考衔接,深化基础性考查,引导中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注重科学布局,强化融会贯通,体现对教学中关键能力培养的评价;探索题型创新,引导考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2021年全国语文命题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呼应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基础性考查,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融相生。适度关联教材内容,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
3、,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例如新高考卷古代诗歌阅读寄江州白司马一诗的寄赠对象是考生极为熟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考生对课文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印象深刻,试题选项提到“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引发考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与迁移,并作出正确判断。积极呼应课程标准,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积累的厚重程度与素养形成的层次水平。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注江州白司马:
4、即白居易。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整体感知:诗人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什么手法?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诗人是什么人?诗人是什么人
5、?杨巨源杨巨源什么事?什么事?朋友被贬,佛门避世,作者劝诫朋友被贬,佛门避世,作者劝诫什么景?什么景?湓浦江,香炉峰湓浦江,香炉峰什么情?什么情?牵挂思念?担心关切?劝勉鼓励?牵挂思念?担心关切?劝勉鼓励?什么手法?什么手法?比喻、虚写、象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比喻、虚写、象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背景参注:背景参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
6、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传闻杨巨源与裴度私交深厚,宰相武元衡遇刺后,裴度代武元衡为相。而白居易却因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杨巨源写此诗给白居易,在叙情当中,饱含规劝之意,其情之真之切,甚为感人。充满了长者对晚辈的关怀和鼓励,可谓用心之善,用心之苦,而人生在世,特别是在那时运不济之时,得此善言,得此温情,得此警醒,亦何其幸哉!六读并举:六读并举: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诗人,读标题,读诗句,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读注释,读选项,读题干。初读读什么初读读什么?诗歌诗歌“
7、六读法六读法”,助你厚积薄发!,助你厚积薄发!一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一读诗人,知人论世功夫深;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登进士第。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杨巨源是从中唐前期到后期的重要过渡人物,曾与中唐前后期很多重要诗人有唱和,交情不浅。其七律曾为白居易所推崇(见与元九书)。王夫之曾称其“七言平远深细,是中唐第一高手”。生平事迹见韩愈送杨少尹序。有集五卷。寄江州白司马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
8、无?惠远东林住得无?湓浦曾闻似衣带,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青云依旧是前途。二读标题,提纲挈领摄诗魂;二读标题,提纲挈领摄诗魂;寄江州白司马 诗题释意:寄诗给江州司马白乐天君。诗题释意:寄诗给江州司马白乐天君。江州白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字乐天,江州白司马: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时
9、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世称“元白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刘白”。白居易的诗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魔”和和“诗王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846年,白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杨巨源并不那么出
10、名,但网上关于他的资料也还是有的。据推断,他可能出生于公元755年,卒年不详,而白居易是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846年的,也就是说白居易出生时杨巨源已经17岁,这首诗可算是长辈写给晚辈的一首诗。一般而言,长辈写给晚辈的诗文信函,往往都会寄寓着长辈对晚辈的叮咛、教导、期盼之类的情感。而且杨巨源的仕途比白居易平顺得多。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是元和十年,即公元815年,其时白居易43岁,而其时杨巨源已经60岁。杨巨源是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时34岁)进士,虽历任官职都不高显,但总算波澜不惊,仕途风顺。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杨69岁),杨巨源辞官归隐,但还兼着河中少尹一职,食禄终身。由此可以揣测这
11、首寄江州白司马当是一位慈祥的朝廷长辈对被贬的地方晚辈的安慰、鼓励之语。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江州司马:指白居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司马:指白居易。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亦指今江西省九江市。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江州司江州司马青衫湿马青衫湿”中的江州就是指这里,水浒传中中的江州就是指这里,水浒传中“江州江州”也指此。江西九江也指此。江西九江还保存有完整的还保存有完整的“浔阳楼浔阳楼”,为宋江题反诗之地,及诗作宋江反诗全文。,为宋江题反诗之地,及诗作宋江反诗全文。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
12、江州辖境变小。江江州,东晋始置,辖境为江西大部,后南朝多次分割,使江州辖境变小。江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州是唐朝、宋朝的行政区划之一,一直沿置到宋代、元代。平安否:是否身体平安健康,是否心境平静安定?平安否:是否身体平安健康,是否心境平静安定?第三读,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第三读,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第三读,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第三读,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首联释意:江州司马白乐天君,近来身体可还平安健康,心境可还平静安定?你在惠远大师的东林寺住得可还好?生活可还习
13、惯?诗人于首联两句连续问候,询问其生活起居,身体状况,在近乎口语的问候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白居易的关心,其中牵挂之情,非同一般。杨巨源一落笔就提到并询问白居易在东林寺里是否住得安稳住得舒心,其用意到底是什么呢?估计想委婉地劝告白居易不要沉湎于佛门避世的生活之中,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陷入空门而丧失了仕途进取之心。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湓浦:指湓江,又名湓水、湓浦或龙开河。其源出于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西南的清湓山,东流穿过江西省九湓浦:指湓江,又名湓水、湓浦或龙开河。其源出于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西南的清湓山,东流穿过江西省九江市西部,北经湓浦口流入长江。江市西部,北经湓浦口流入长江。曾闻:指
14、曾经听说。曾闻:指曾经听说。似衣带:就像衣带一样。此处用典故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似衣带:就像衣带一样。此处用典故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庐峰:指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庐峰:指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见说:与上文见说:与上文“曾闻曾闻”同。胜香炉:胜过香炉峰。香炉峰,一指会稽山诸峰之一,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同。胜香炉:胜过香炉峰。香炉峰
15、,一指会稽山诸峰之一,与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相连。相传山上有相传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金简玉字之书”,夏禹发之,得,夏禹发之,得“知山河体势知山河体势”,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高,终于治平洪水。香炉峰高 354 354 米,峰顶数十米,峰顶数十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这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一指庐山香炉峰,米见方,形似香炉,峰由此而得名,这是一处佛教寺院与风景名胜兼有的游览胜地。一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乐史太平寰宇记)。第三读,读诗句【疏通句意,存疑最可贵】第三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