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学复习总结[1].pdf
《(完整版)心理学复习总结[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心理学复习总结[1].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心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通过对人的外显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测量及分析,来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2、心理现象结构表: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 个性差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心理学的体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教育心理学定义: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五要素:学生、教师、教
2、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868 年,俄国,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 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发表教育心理学,是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924 年,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测验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系统性原则 5、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 理论意义: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善教育工作;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适工作;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6、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7、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俩半球,不对称,左半球负责身体右边,右半球负责身体 左 边,由胼胝体联合,左
4、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 球 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四叶:额叶:在组织有目的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 机的作用;顶叶: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对听觉刺激进行加工 低级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包括脊髓、延髓、桥脑、中脑、间脑、小 脑及皮下神经节,其中脊髓是神经系统的最低部位。周围神经系统:由 12 对脑神经、31 对脊神经组成 8、反射与反射弧:脑的反射活动室人的心理活动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刺激产生有 规律的应答活动。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5、传出神 经、效应器组成。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 9、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10、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 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意味 着科学心理学诞生。11、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
6、情状态,采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时间:20 世纪前 30 年到 30 年代 12、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美国,家詹姆斯在 20 世纪初创立的。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的目的。认为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其研究方法: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可采用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13、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1913 年,美国华生和斯金纳,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主张:心理学应当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实验法。时间: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被誉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14、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1912 年,德国,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主张:心
7、理学主要研究知觉和意识的组织过程。认为人的知觉和意识不等于、也不能还原为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15、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奥地利,弗洛伊德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创立 主张: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行为中。1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主张:心理学应当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的 经验。主张注重人的独特性和社会性,强调
8、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想 的生物,其行为受自我意识支配,人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时间: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形成心理学的“第三势力”17、现代认知心理学 代表:1967 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代表人物还有美 国心理学家西蒙,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收集信息,经过分析、储存、转换,然后加以利用。认知心理学设计实验,利用客观研究方 法来研究这些过程。第二章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2、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视网膜 枕叶)、听觉(内耳耳蜗 颞叶
9、)、味觉(口腔 大脑皮质)、嗅觉(鼻粘膜 大脑皮质)、肤觉 内部感觉:机体觉(食道、肠胃、血管的小壁内)、运动觉(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内)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人们感觉的刺激范围 关系: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觉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4、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得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5、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 6、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10、现象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的视觉感受性提高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过程 7、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现象 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吃糖后再吃橘子)8、感觉后像(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视觉后像最显著 *视觉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P283)9、感觉的补偿: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10、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烈)、11、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
11、体属性的反应。12、感觉与知觉的联系:联系: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 的心理特点制约;知觉与词联系在一起。13、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深度、方位)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14、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客体多时,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对象优先于背景区分出来。知觉的理解性:专业人员对设计图纸的理解 知觉的整体性:根据
12、经验把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斜放的书还是书 15、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 16、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品质: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17、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充分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引导学生开展谈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3、。18、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19、记忆的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形象记忆(游览“万里长城”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逻辑记忆(对定理、公式的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头脑中保留的体操动作;容易保持和提取,不容易遗忘)陈述性记忆(对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可以言语传授而一次获得);程序性记忆(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如拦网的技巧)。外显记忆(个体能够意识到);内隐记忆(无需意识参与)20、记忆的品质:敏捷性(短时间记住较多的东西)、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1、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2、识记: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分类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4、 2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活动任务的性质;材料数量和性质;识记的方法。24、保持与遗忘 保持: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遗忘: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 25、遗忘的规律 德国,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提出“遗忘曲线”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型,并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2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 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27、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
15、消退)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压抑说(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如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就是想不起来,“舌尖现象”,编码不太准确)28、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掌握复习的量。29、回忆和再认 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在把它重现呈现出来的过程。无意回忆(没有预定目的,自然而然的想起,乡音勾起乡情)有意回忆(有特定目的,根据当前需要而回
16、忆特定的内容)追忆: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 再认: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 的心理过程(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故地重游有熟悉感,学生回答选择题)30、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极短时间内保存下来。特点:时间极短(图像:0.25-1 秒,声像:2-4 秒);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以事 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方式:图像记忆(主要编码方式)、声像记忆 存储:图像记忆 1 秒,声像记忆 1-4 秒;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
17、忆。特点:时间很短(不超过一分钟);容量有限(7+2,即 5-9 个项目,米勒提出组块概念);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方式:听觉编码(主要编码方式)、视觉编码 存储:复述(机械复述、精细复述)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分类: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特点:容量无限(来源于对短时记忆的复述);信息保持时间持久。编码方式:表象编码、语义编码(主要编码方式)存储: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31、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
18、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 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2、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关于事物的形象。感觉通道划分:视觉表象(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想起吉他声音)、分类 运动表象(想起舞蹈动作)创造程度不同:记忆表象(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33、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脑中浮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有无目的性: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无意想象(白日梦)种类 与
19、现实的关系:幻想(宇宙人)、理想(幻想以现实为依据)、空想 内容是否新颖: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调节功能 加工方式:黏合(孙悟空的形象)、夸张(千手观音的形象)、拟人化(雷公)、典型化 想象的品质: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 34、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产生条件: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35、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 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家写小说)产生条件:强
20、烈的创造愿望;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3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37、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语言: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是社会想象)书面言语(借助文字表达思想,具有随意性、展开
21、性、计划性)外部言语 对话言语(聊天,具有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口头言语 言语的种类 独白言语(个人独自进行。展开性、有准备、有计划)内部言语(自问自答或不出声,具有隐蔽性、简略性)第一级水平:词汇理解或词汇识别 言语的理解 第二级水平:句子的理解 第三级水平:课文或话语的理解 38、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39、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 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特征:间接性
22、(考古学家通过考察化石推测过去)、概括性(概念、定理、法则)发展水平:知觉动作思维(用手数数)、具体形象思维(用年龄区分叔叔爷爷)、抽象逻辑思维(概念、公式等,要有语言才会出现)逻辑性:分析思维(具有程序性)、直觉思维(灵感)类型 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创造程度:再造性思维(用惯常方法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思维的高级形式)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分析(把一棵树分解为根、茎、叶、花等)分析与综合(基本过程)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联合一起)思维的 比较与分类 过程 抽象(提炼共同的特征,舍去个别的特征,如有羽毛的鸽、鸡、)抽象与概括 概括(把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加以综合,如有羽毛的动物统称为鸟类
23、)系统化与具体化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归纳:特殊 一般,演绎:一般 特殊)40、概念形成:个体反复接触大量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或共同属性,并通过肯定 或否定的例子加以证实的过程。(概念形成标志是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并能在实际中运用)经历:抽象化、类化、辨别 41、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途径)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 充分利用“变式”(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事物的某些非本质特征)正确运用言语表达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42、思维的品质:广阔性与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 43、良好思维品质的培
24、养: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言语交流训练;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44、问题: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基本成分: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或障碍)45、问题解决: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 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关键阶段)、检验假设 算法: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一进行尝试 手段目的分析法 问题解决的策略 启发式 爬山法 逆推法 46、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与人的
25、知识经验越接近就越容易解决)定 势 与 功 能 固 着(定 势:重 复 先 前 的 操 作 所 引 起 的 一 种 心 理 准 备 状 态;功能固着: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拿书看,却忘了还可以垫)原型启发(对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47、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评价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心理学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